閆旭煥 張興祥 張亞彬 趙義平 郝欣
【摘 要】大學生能否從浩如煙海的信息中有效獲取和利用信息,已經成為“高素質和技能型人才”所必備的能力。大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必須注重自身信息素養的培養,通過信息素養教育完善大學生的知識結構,強化信息技能,全面提高大學生的整體素質,為學生的就業創業提供保障。
本論文以我校為例,針對我校大學生、教師,通過問卷調查梳理我校就業創業教育的現狀,得出目前我校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從信息素養的視角下,針對我校的辦學特色和不同學科特點,探索提高我校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大學生 信息素養 就業創業 相關性
目前大學生就業率低、就業難是當前的一個社會問題,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很多,其自身就業能力偏低是其中不可小覷的重要因素。大學生對社會生活或市場需求的認識能力與其對信息、知識的感知、利用和轉化息息相關的,即與個體的信息素養水平相關。在大學生就業創業過程中,我們發現很多大學生自身信息素養低下,導致在就業創業中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走了很多彎路,甚至失敗。
一、大學生信息素養的內涵
國內學者王吉慶在《信息素養論》中將信息素養劃分為信息意識、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三方面,側重強調信息技術的使用。隨著信息犯罪和信息使用不當等情況越來越多,人們對信息素養的內涵又增加了信息道德方面的內容。
二、信息素養與大學生就業創業的相關度分析
1.問卷調查的基本情況
為了探索大學生信息素養與就業創業能力之間的關系,我們設計了調查問卷。問卷包含個人基本信息、信息素養與就業能力相關性、信息素養與創業能力相關性三個方面,通過手機、網絡發放及回收問卷。本次調研問卷共收到問卷226份。其中191份來自大學生,35份來自教師。問卷回收后,我們對樣本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2.大學生信息素養與就業之間的相關度分析
通過問卷調查,發現94%的教師認為網絡信息對我們科研、學習、生活、工作越來越重要,而只有77%的學生同意這一觀點。認為求職信息會直接影響求職成功的教師和學生比例均為97%。在問卷調查中,34%的學生不知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就業信息,32%的學生無法分辨就業信息的真偽,而教師有過找工作的經歷,基本上能分辨就業信息的真偽并且能夠找到適合的就業信息。調查數據顯示,僅僅有17%的教師和10%的學生認為在就業過程中因為個人原因經常發生違約是正常的,這充分反映大學生對信息道德已經比較重視。
3.大學生信息素養與創業之間的相關度分析
我們對樣本數據進行分析,發現通過網絡新聞資訊、學校相關宣傳、親戚朋友之間來獲取創業信息的教師比例分別占94%、43%和83%,學生比例分別占87%、52%和69%。我校向往創業的教師和學生分別占14%和25%,29%教師和58%的學生正在等待時機,對創業沒興趣和不敢承擔創業風險的教師和學生分別占57%和17%。說明在現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浪潮下學生的創業熱情還是較高的。調查對象認為影響大學生創業成功的因素主要是缺乏資金、信息支持、社會與學校氛圍和信心與勇氣。通過調查研究發現,有97%以上的教師、96%以上學生認為信息知識會直接影響創業成功。從整個創業過程來看,95%以上的調查對象認為,信息能力是保證創業活動順利開展重要的元技能,貫穿于大學生創業活動中。
通過以上的調查分析和實際工作發現,信息素養與大學生就業創業存在正相關的關系,具備良好信息素養的大學生在找工作時相對容易,而且在將來的工作中表現也相對突出。而信息素養差一些的學生就業往往比較困難,他們不知道收集和利用有效的就業信息,即使找到了工作崗位,但保職能力不強,容易“被跳槽”。
三、關于培養大學生信息素養,提高就業創業能力的建議
第一,在《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創業指導》課中增加信息素養部分,訓練學生的信息意識與信息收集能力,提高學生利用信息工具獲取職業政策信息、行業、產業信息的能力,做出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和恰當的職業選擇。
第二,加強引導,注重學生信息素養的自我培養。培養學生利用圖書館、網絡等各種現有的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具備在專業領域內跟蹤新技能的能力,具備終身學習的理念,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積極上進的精神面貌。
第三,加強大學生道德修養,形成正確的信息倫理觀。高校應充分發揮思想引領方面的陣地和堡壘作用,加強學生的道德修養教育,推動正確信息倫理的有效形成。
總之,進入信息時代,信息素養關系到人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質量,特別是對有就業創業愿景的大學生而言,信息素養更是關系到就業創業順利與否、成敗與否的關鍵能力。因而大學生在校期間就必須足夠重視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強化信息技能,全面提高自己的整體素質。
參考文獻
[1] 王吉慶.信息素養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 謝娟. 大學生就業能力指標體系與量表開發研究[D]. 南京理工大學,2012
[3] 高楊文. 大學生就業能力探析[J]. 當代教育論壇,2009,(8):73-75
[4] 董朝宗.大學生就業能力的自我培養[J]. 教育探索,2010,(10):141-143
[5] 賈利軍.大學生就業能力結構的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7
[6] 李軍凱.大學生就業能力的結構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青年研究,2012(11): 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