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璟
【摘 要】針對技師學院學生特點,本文從樹立學習目標、培養學生班干部隊伍建設、建立班級管理制度、利用兩個QQ群、借用沉默的力量、充分利用主題班會等六個方面講解筆者班主任管理的體會。
【關鍵詞】班主任管理 技師學院
現階段,技師學院的學生普遍具有缺乏自信和目標;集體意識淡薄,容易產生矛盾;基礎薄弱,成績不佳等特點。針對這種情況,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要更有針對性,同時要不斷加強學習,與時俱進,提升自己的班級管理水平。下面筆者與大家分享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幾點體會。
一、讓學生看到未來,樹立學習目標
學生比較關心所學專業的發展及將來從事工作的前途。班主任可以自己或者委托專業老師給學生們介紹專業的一些情況,重點介紹本專業的優勢以及就業的美好前景,讓學生樹立目標,熱愛自己的專業,及早樹立學好專業的信心和決心。學生有了目標和興趣,就能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有效減少違規違紀的發生,更能有效減少學生流失,給班級管理工作帶來巨大的推動作用。
二、抓好班干部隊伍的建設
設立班干部考察期。學生在考察期間,做事會更積極,會更嚴于律己,各方面向好的方向發展;即便最終未通過考察而被撤職,學生失落感會稍低,較容易接受。
引入競爭。某些崗位可以設置兩個班干部,每周輪換,如勞動委員、紀律委員等。這樣同崗位班委就會對比,無形中就形成了一種競爭關系,有利于班干部更高質量開展班級管理工作。
傳授管理班級方法。不僅要把班干部“扶上馬”,還要送“送一程”。同時可定期組織召開班干部座談會,針對難題大家共同探討,商量合適的解決方案。在整個班級管理過程中,班主任要給班干部做堅強的后盾。
三、建立健全班級管理制度,讓制度管理班級
可采取操行考核制度。首先,班主任可借鑒其他較為成功的操行考核標準,擬定初稿,將初稿發給學生,讓大家結合本班實際情況修訂。這樣做一方面可集思廣益,另一方面通過修訂讓大家熟知此標準,無形中增強學生遵規守紀的意識。具體實施時,由各班干部各司其職,如紀律委員記錄出勤遲到等情況,勞動委員記錄衛生打掃情況,由班長進行考核結果匯總。最后,要重視考核結果,可將考核結果與各項獎懲掛鉤,如每學期的評優,可按百分考核從高到低依次排列。建議在班級設置操行考核角,將學生每一次加減分記錄在案,讓大家都能看到,保證整個過程的公平公正。實行一段時間后,亦可對操行考核制度標準進行修改,充分利用此制度的教育導向作用。
四、充分利用好兩個群
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我一般先創建兩個QQ群,一個是班級群,另一個是班干部群。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充分有效利用這兩個群實施班級管理工作。
班級群的主要功能是發布通知及布置事項,可提高班主任工作效率。在群里溝通時,班主任可嘗試使用一些流行網絡用語,拉近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從而創造良好的溝通氛圍。對這個群的管理應遵循宜疏不宜堵的原則,同時要保持師生之間的平等,不然學生很可能重新創立一個群,將班主任拒之門外,這樣,會大大削弱班級群的交流溝通功能。
班干部群的主要功能是輔助班主任處理問題。針對班級管理中碰到的問題,可在這個平臺進行探討,盡量讓班干部提出解決措施,再在他們的措施上進行改進與升級。這樣做的目的是:讓班干部積極參與班級管理,調動工作的積極型;提出的措施比較貼近學生,容易被他們接受。
五、借用沉默的力量
心理學表明,人們交往中,如果一方選擇沉默,另一方就會被對方的沉默所懾服,從而順從對方的意志,沉默就是力量。在日常班級管理和個別教育過程中,應盡量避免大聲訓斥學生,這樣做只會導致學生憎恨你,使其他學生產生對違反紀律學生的同情,應該善于運用沉默的力量。沉默令人懾服,如學生犯錯后,為了讓學生說出事實真相,及時糾正錯誤,可以選擇沉默適當時間,讓學生感到壓力,主動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沉默體現威嚴,可以賦予班主任一種琢磨不透的神秘感,增加班主任的穩重與威嚴,甚至使學生感到班主任的“可畏”,學生會自覺收斂自己的不良行為。
六、充分利用主題班會的教育作用
主題班會是學生提高道德認知,樹立正確價值觀的的有效工具。首先,要選擇適合學生學習階段的主題班會,如一年級時學生容易產生不適感,可以圍繞如何提高適應能力、與人相處能力來設計。要形成系列化的主題,避免主題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具體實施時,可將班級分成若干組,在一定的主題范圍內,每組自由選題,主題確定后,排出學期主題班會計劃。這樣能最大限度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讓每位學生都能參與。同時,鼓勵學生采取多種形式來展現主題班會,鼓勵創新。最后,要注意結果考評,鞏固效果。制定主題班會的評價形式與標準,在每次活動結束后予以評價,可將評價結果在操行考核中予以體現。
技師學院班級管理工作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工作。班主任要用心去經營班級,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要不斷改進工作的方式方法,使工作更有成效。在這個過程中,班主任要不斷加強學習,與時俱進,同時要注意工作的創新,這樣才能培養出一個優秀的班集體。
參考文獻
[1]張琳. 中職主題班會的落實與創新策略[J].教育科學論壇,2017,1: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