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仁炘

【摘 要】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對于初中生而言,只有提高數學學科的學習興趣才能有效地提升數學成績。筆者以多年的教學經驗為基礎,詳盡地介紹了數學情境教學的創設方式,指出教師應設計出更易于學生理解的教學內容,并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通過高效的課堂學習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
【關鍵詞】數學 情境教學 過程 創設
一、情境教學法的原則
能夠良好地使用情境教學法,需要把握一定的原則,只有將這些原則貫徹于所要創設的情境中,學生才能更好地接受。
第一,情境創設要把握趣味性原則。中學數學是一個具體而完善的數學系統,難免枯燥而抽象,因此教師在創設情境的過程中要善于把有趣、輕松、活潑等元素融入,給學生創設出數學學習不是枯燥而乏味的認知。
第二,情境創設要把握生活化原則。由于數學源于生活,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通過與生活實際相結合,運用生活中的實際例子來引入數學知識,往往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情境創設要把握障礙化原則。根據新課改的要求,教學中要不斷訓練并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在情境創設中加入一些思維障礙,讓學生自己獨立思考,能夠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為創造力的形成奠定基礎。
第四,情境創設要把握目的化原則。情境創設不能憑空任意,要掌握一個度,創設什么樣的情境是為了達到怎樣的教學效果,這是情境創設必須要遵循的,不然情境教學法就失去了其原有的教學意義。
二、情境創設的有效策略
1.有效預設
第一,預設問題。精彩的預設,能喚起學生的共鳴,引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教師要備問題,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預設一些有效的問題。如在《合并同類項》的教學中,教者出示學校的總規劃圖(如右圖),提出問題:“你能計算出這個學校的占地面積嗎?”有學生分別求出教學區、操場、活動中心、圖書館的面積,得出總面積為100a+200a+240b+60b;也有學生將規劃圖分成兩個長方形,(100+200)a+(240+60)b,繼而求出總面積為300a+300b。學生發現有三個答案,應該都是正確的,都想知道其中的來龍去脈,教者適時指出:“這三個代數式都表示學校的總面積,是恒等的,想知道其中的奧秘,讓我們一起學習《合并同類項》。”當然,學生會出現一些奇怪的想法,是教師無法預料與感知的,教師不能被這些問題牽著鼻子走,應予以篩選與引導,讓學生圍繞中心問題展開探究。
第二,用預設問題引發生成問題。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啟發誘導,促進教學的動態生成。如在《有理數的乘方》的教學中,教者根據主題創設財主付長工工錢的情境,產生思考“一個月下來了,為什么說財主付不起長工工錢了?”故事情境的創設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教師要根據情境預設一些數學問題,如提出拉面相關的問題:“你知道拉面師傅拉幾次,一碗拉面就可以下鍋了?”數學問題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能消除學生對知識的距離感,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感受到應用的價值。教師不囿于教材,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從學生的經驗出發,創設學生熟悉的情景。
2.借助多媒體
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它以極具直觀性、形象性、生動性的圖像、文字、聲音于一體,已成為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教學手段之一。數學老師利用多媒體創設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將復雜、抽象的數學問題變得形象化、直觀化。例如:在講授“圓”的相關概念和定理時,可利用PPT做出動態的圖形變化,然后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圖形的變化情況,從而讓學生自己得出實驗結果。在講解“三角形的應用”時。可播放一些實際生活中三角形的應用例子,如城市高樓的頂層、晾曬衣服的衣架、高壓電線桿的支架等等,之后再提出相應的問題,如生活中的門邊為什么要設計成三個固定的位置?建筑工地上的支架為什么是三角形的形狀?再指導學生觀看一下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正方形、圓形等之間的區別,使學生們在直觀的圖形演示中得出三角形具有穩定的特點,不僅加深了學生對三角形特性的掌握程度,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他們在生活中要仔細觀察。勇于實踐。
3.設計動手實驗
新課程理念指出:課堂教學內容要有利于學生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與交流等教學活動,設計一些讓學生動手實驗、動腦思考的情境,教給學生如何將數學知識形象化的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利用情境解決數學知識的思想。
例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時,課前,讓同座位兩名學生各做好一個大小完全一樣的平行四邊形透明紙片;上課時,讓學生畫出平行四邊形兩條對角線,并標出交點O,然后指導同座位兩學生將平行四邊形紙片疊合在一起,將上面一張紙片繞著固定的點O旋轉180°,引導學生觀察旋轉后的圖片的位置情況,思考有什么發現,通過這種情境創設,既培養了學生動手實驗的能力,同時可以合情推理出平行四邊形性質,使學生懂得實驗情境在學習數學知識中的重要性,通過實驗、觀察、思考、歸納,可以發現新知。
再如在教“角的平分線”時,可以創設這樣情境:讓學生動手在紙上畫一個角,然后對折,再動手用量角器量兩個折角的大小關系。在講三角形內角和為180°時,讓學生將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剪下拼在一起,在情境實踐中總結出三角形內角和為180°,使學生享受到真理源于生活實踐的快樂在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參與一定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親身經歷,親自探究、體驗新知識的獲得,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總之,在新課改的不斷發展和推進過程中,情境教學法在中學數學中已經成為一個必要的教學模式,盡管如此,教師不能為了熱鬧而盲目使用,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掌握基本的方法,才能將情境教學法運用得當,才能將中學數學課堂變得新鮮而動感。
參考文獻
[1]黃艷明.初中數學情境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界,2011(16).
[2]李桂玲.初中數學情境教學創設分析[J].數學教學通訊:初等教育,2013(7):3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