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悅
財政部2006年2月正式發布關于企業會計準則的一套新運行體系,這套體系在2007年的1月1日就已經在各個上市公司當中開始執行了。這套準則應用到具體實際之后,還會起到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對于上市公司的影響來說,對于公司內部的會計制度設計都有很大的影響。這套新準則開始實施之后,很好的實現了我國會計準則與當前比較流行的國際慣例進行接軌的目的,并從中建立起了很好的體系,這套體系對于我國當前經濟形勢來說是比較完善且標準的體系。這套體系的確立和應用必然會使我國在會計審核方面的各種制度更加透明化,并且有利于我國的相關資本市場的競爭力在國際上的提升。
一、新會計準則的應用
(一)存貨管理。我國在制定的這套會計體系當中的第十四條就有這樣的相關規定:企業必須要采用一些有效的計量方法,例如加權平均法以及個別計價法等,去確定企業所發出所有存貨當中存在的實際成本如何,也就是說在存貨完全發出之后,所采取的具體計價方法當中,直接取消了以前所采取的后進先出方法。
(二)公允價值的應用。第四十二條當中則有這樣的相關規定:對于會計計量的主要屬性來說,它包括了公允價值、歷史成本、重置成本、現值和可變現凈值這樣不同的五種方式。
(三)資產減值準備計提。體系中的資產減值第十七條當中有這樣的相關規定:如果企業所發生的資產減值損失出現并經過有關部門的確認之后,那么在以后的相應會計期內就不能夠再被轉回。也就是說從2007年的1月1日開始,對于多種形式的減值準備,如果計提之后,就不能在以后的相應會計期間進行再次的轉回,而是只能在對相關的資產進行處置之后,再進行相應的會計處理。
二、新準則發布后企業產生的實際影響
(一)企業對于發出存貨的計量方法更有把握。新會計準則的發布和實施可以使相關的企業在對存貨進行基準計價的時候有更多有效的方法可以使用,比如說先進先出的方法;對各種產品進行個別計價的方法以及加權平均法等。我國在發布這套準則的時候,就明確的做出了相關規定,要求上市公司和相應的企業必須要首先采取先進先出法來對存貨進行基準計價,然后再考慮移動加權平均等其他方法,這樣就更有利于企業去控制存貨的成本。
(二)更加有助于企業對所得稅費用等進行計提和入賬。在我國所發布的這套新的會計準則和體系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出現了這樣的一種情況:就是我國所實行的相關會計制度與所采取的稅收法規之間不能形成很好的相互配合,反而是逐漸的產生了一些差異,而且長期以來的“會稅分離”態勢也基本上被確定了下來。但是,在日常具體的實際操作過程當中,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的時候,必須要遵守相應的會計制度,而具體的會計制度和相關的稅收法規之間的規定是不一樣的,所以一般情況下,我們需要借助一定的納稅方法來進行調整,想要解決這個問題還是比較困難且麻煩的。而新的準則制定之后,則有效的避免了這樣問題的發生。
(三)新準則當中還允許企業將研發費用進行資本化。新準則體系在發布之后,幾乎完全的摒棄了一些傳統的做法。比如說,新準則當中首次允許相關的企業可以將一部分的研發費用直接資本化,這一措施可以有效的改善一些高科技企業對于研發費用需要較大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改善企業內部所具有的相應資產負債結構等,大大的提升經營業績,并對資信能力和融資能力有一定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鼓勵了相關企業更加增大對于科研方面的投入,也能從根本上加快企業產品的更新換代速度,有利于企業增強自主創新的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去抵御可能的來自市場的風險。
(四)新準則的制定也可以使我國的會計制度與國際接軌。目前的經濟全球化趨勢有利于明顯,要求我國必須要適應這樣的潮流,企業也必須要盡快的融入到世界經濟舞臺當中,而會計信息是國際上最為通用的一種商業語言了,所以,我國在這方面也必須要與國際相互趨同,實現等效認可才可以,這也是我國會計準則在進行建設過程當中的一個最主要的目標和方向。
三、結語
總之,自從新準則開始實行以來,已經產生了比較廣泛的影響,在未來也會繼續影響我國的各類企業,從而產生更加深遠的影響,對于相關的工作者來說,則應該更加堅定自己的信念,然后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去執行好新的準則,為企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作者單位為西安培華學院會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