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桑次仁
【摘 要】初中學校教育的主要方式與渠道就是課堂教學,當下,課堂教學進行新一輪的改革,要求圍繞著學生素質教育的主旨展開,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又是其中的關鍵。物理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更加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探索精神,所以,探索一種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物理課堂教學“實驗探索”模式是十分必要的,這種模式的探索可以促使教學過程從知識本位向能力本位、教師本位向學生本位、單純繼承學習向創新性學習轉化。
【關鍵詞】初中物理 課堂教學 實驗探索
初中物理是一門為學生打基礎的關鍵學科,除了學習基本的物理知識,一些物理實驗的操作也是十分關鍵的。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是十分重要的,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對物理產生濃厚的興趣,還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其中,著重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實驗探索”模式探索,能夠促使學生提升自己的操作能力以及相關的實驗數據的統計整理能力,對學生而言是十分必要的。除卻基本知識的灌輸,實驗探索模式也符合當下新課標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要求,有助于學生創新性學習的進行。
一、實驗探索模式概念
實驗探索模式主要是指在物理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運用自己學過的物理知識,對相關的物理研究課題提出假設,并由此歸納出物理規律或抽象出相關物理概念,從而獲得物理知識,發展自身能力的一種教學模式。
二、實驗探索模式的操作程序
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實驗探索”模式總體上分以下幾個步驟:提出相關的研究課題,然后進行猜想提出假設的設計實驗方案,接著進行實驗探索、分析討論后得出相關結論,最后是知識應用鞏固擴展。
首先,教師應結合自己所講授的物理知識,提出適應學生接受程度的研究課題,關于課題的設定應從學生已掌握的物理知識中引出新的研究課題,關于課題的設定應能夠激發學生探究新問題的興趣,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例如在學習第三章物態變化第一節《溫度》的相關內容后,教師可以提出“保溫瓶內熱水容量與熱水體積之間的關系是否影響保溫性能”的研究課題;學習了光現象的相關知識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相關的“光污染”的課題研究;在學習了相關浮力的知識后,可以提出“物體的沉浮條件及應用”的研究課題。一個難易程度適當、角度新穎的研究課題是物理課堂教學“實驗探索”模式的好的開端。
其次,提出研究課題之后,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運用自己學過的物理知識,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對相關課題進行大膽合理的猜想,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對提出的大膽假設展開充分的討論,針對可行的猜想將學生分組后進行相關實驗方案的設計,如需要什么實驗儀器,需要統計哪些數據得到何種結果等。例如學習第十一章功和機械能中的第二節功率時,學生們就可圍繞“對人體最大輸出功率的測定”這一研究課題展開討論,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提出不同的實驗設定,像有的學生可以提出在家中跑步機上進行跑步時的功率測定;有的學生也可以提出在體育課上,對扔鉛球的同學的最大輸出功率進行測定。這些大膽的猜想與相關的實驗方案的設計,教師可以進行刪選,對切實可行的設想組織學生進行實驗。
再次,在學生進行所研究的物理課題實驗時,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如何取得準確合理的實驗數據,如何對實驗現象和實驗數據進行分析判斷,通過這一系列的講授之后,可以引導學生得出相關的實驗結論,從中學習到物理知識。例如“研究自行車上的力學知識”這一研究課題,教師可以讓學生親自觀察自行車的運動原理,并且結合動手操作,對自行車上的杠桿原理的體現,輪軸以及摩擦力等相關知識的體現進行仔細地觀察。“保溫瓶內熱水容量與熱水體積之間的關系是否影響保溫性能”這一研究課題,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每一小組在保溫瓶內倒入不同體積的熱水,對時間和溫度進行詳細的記錄,并且要注意瓶塞的密合程度和導熱程度等一些外在條件,從而將不同小組的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得出實驗結論。
最后,學生經過實驗課題的提出、大膽猜想、實驗統計等一系列步驟得出結論后,教師還應進行知識應用于鞏固擴展。學生通過一系列物理實驗所得到的物理知識和物理概念等運用到新的物理情境中,來解釋和解答新的物理問題與物理現象,有利于鞏固學生們所學到的知識。并且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進一步提出相關的探究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新的思考與探究。
三、實驗探索模式的注意事項
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實驗探索”模式在實施過程中需要有一些注意的地方,才有利于該模式更加順利完善的進行。一般情況下,初中學生因為自身知識儲備有限,他們對所進行的研究課題的猜想以及假設會出現或多或少的錯誤,教師這時就應注意不要過于急切地否定學生們的猜想,而是要引導他們通過相關的物理實驗來自我判斷,只有他們切身投入相關實驗中,才能發現自己的錯誤,這種自我發現與認知的過程,比教師的講解印象更為深刻。而在物理實驗實施方面,教師應注意由簡到繁,初二才接觸物理這門學科,教師應多演示一些能激發學生學習動力的實驗,等學生們掌握一定的知識和相關實驗注意事項后,教師應減少實驗演示的比重,多給學生一些動手實驗的機會,以激發其學習積極性。同時在實驗過程中,實驗所用儀器不應過于復雜和危險,簡單明了、數據清晰的實驗應為首推,物理實驗不在復雜,而在如何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數據進行比較分析總結,從而得出正確的結果。
只有教師在物理課堂上注意到以上細節,實驗探索模式才能較順利進行,起到應有的效果。
四、結語
初中學校教育尤其重視課堂教學,新的課程改革也要求課堂教學進行新一輪的改革,物理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性等特點,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符合培養學生素質教育這一課程目標。所以,探索一種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物理課堂教學“實驗探索”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種模式的探索可以促使教學過程從知識本位向能力本位、教師本位向學生本位、單純繼承學習向創新性學習轉化,有利于促使學生提高學習積極性,也更利于提高教師對物理知識傳授的有效性,具有難得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孔凡宏.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實驗探索"模式初探[J].學生之友(初中版),2011,(19):67.
[2]胡昌權.研究式科學課堂試驗教學模式初探[J].科學咨詢,2015,(28):210-211. DOI:10.3969/j.issn.1671-4822.2015.28.170.
[3]蘇位秦.高中歷史合作學習模式實驗初探[D].遼寧師范大學,2005. DOI:10.7666/d.Y812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