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靜
引言:對于剛步入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語文學習的難度會比較大,尤其是識字。為了提高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質(zhì)量,教師需轉(zhuǎn)變教學意識,來提升小學生學習語文知識點的興趣,教師可以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來調(diào)動學生識字的熱情,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在小學低年級教學的重點就是識字教育,以下為培養(yǎng)學生識字熱情的有效方法。本文主要以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的設置與創(chuàng)新為重點進行分析,從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興趣、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兩方面進行深入探索,主要目的在于增強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水平,為小學生日后學習新興知識點提供有效依據(jù),進而提高小學生語文綜合能力。
1 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興趣
1.1 促使學生養(yǎng)成愛讀書的良好習慣
小學語文教師需要讓學生意識到語文知識學習的重要性,生活處處是語文,如講故事、說話等,另外,還需告知學生語文學習的趣味性,如寫字、探討等。語文教師需在學生入學時就對上述內(nèi)容進行教授,鼓勵學生多識字、多看書,從小就養(yǎng)成熱愛讀書的好習慣。
1.2 提升小學生競爭意識
當小學生收到語文教材時一定會產(chǎn)生較強的好奇心,拿到手之后會不斷翻看,甚至有的同學還會大聲的讀出來,語文教師需抓住該機會,對這些同學提出表揚。這么做的主要目的是為鼓勵班級所有同學都向其學習。此種方式,不但會使認字的同學產(chǎn)生自豪感,還會帶動其他同學參與到識字活動中。進而使學生間形成互幫互助的學習模式。語文教師還可以定期開展一些識字比賽,使學生在識字的過程中充滿樂趣。
1.3 將識字融入到實際生活
在開展語文教學活動時,教師需告訴學生識字不但存在于課本之中,在我們的生活中也隨處可見。教師讓學生從課本中走出去,融入到實際生活中去識字,在看圖書中識更多的字。因低年級學生的愛動性,教師可以布置一些課下任務,如“生活中會常見一些花草樹木等植物,那么所對應的漢字怎么書寫呢”,以此來提升學生識字興趣。
1.4 合理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因為科技的快速發(fā)展,使得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能夠利用到的教學工具越來越豐富,它能夠切實優(yōu)化小學語文教學方法,也能調(diào)動學生識字的積極性。通過利用多媒體在課堂上播放一些直觀且形象的識字課件。能夠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中學習新的生字。此種教學方法比較適用于小學低年級同學的心理特點與年齡特點。因此語文教師需合理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2 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2.1 保障小學生寫字的姿勢要標準
語文教師需基于示范為基礎教學方法,基于糾正學生問題為輔助教學方法。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同學,語文教師務必要重視其寫字與看書的姿勢。要確保學生的眼睛與書本的間隔一尺遠,而學生胸口的位置需間隔書桌一拳遠,手指則同鼻尖保持一寸遠。對于學生錯誤的地方需要及時進行糾正,對學生做得相對較差的地方需進行反復訓練,保障學生坐姿、寫字以及拿筆的方式皆正確。
2.2 保障寫字位置的正確性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授學生寫字時,一定要保證學生正確的筆畫順序,依據(jù)正確的書寫方式去寫。比如在教授小學低年級學生寫字時,首先需要讓小學生對田字格的構(gòu)造有一個基本了解,之后在讓小學生在田字格中書寫漢字。基于田字格為基礎,讓學生對學的漢字進行認真觀察,從而將所學的漢字在田字格中準確的書寫出來。
2.3 教師需及時糾正小學生所寫的錯別字
低年級的小學生在最初識字時所具備的能力還相對較差,教師需對學生進行耐心引導,這樣才能保障學生不放棄。語文教師在批改學生作業(yè)時,若是發(fā)現(xiàn)其中存在錯別字,先不進行修改,為學生指出錯別字,之后在教師安排統(tǒng)一的時間讓學生自行更改,更改完錯別字的學生再對自己的作業(yè)進行仔細檢查。長此以往,能夠使學生養(yǎng)成更正錯別字的意識,從而提升學生修改錯別字的能力,以此來保證小學生所書寫的漢字的準確性,從而減輕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的壓力與工作量。
語文教師需在實際教學中樹立良好形象,教會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從而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能力,以此來保證小學生語文學習質(zhì)量。鼓勵小學生學習其他同學優(yōu)秀的學習方法,進而使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識字習慣,以此來保證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水平。
綜上所述,在小學階段,識字與寫字是語文科目中非常基礎的教學內(nèi)容,其是小學語文教學工作能夠順利開展的關鍵。為了使小學生更好更快的識字,教師需要轉(zhuǎn)變教學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識字興趣,從而引發(fā)學生學習生字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從而為學生學好生字奠定堅實基礎。
(作者單位:南京怡馨花園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