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忠賓
1 前言
武術在我國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武術源于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的需要, 服務于人類社會的發展, 在現代教育中具有實在的教育功能。在中學開展武術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對于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健康的身體, 特別是體現素質教育的宗旨有著獨特的意義。因此, 要認真分析中學武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進一步加強中學武術教學的改革與創新,為全面貫徹中學武術課程教學指導綱要“淡化套路, 突出方法, 強調應用”的課程改革精神而努力。因此,如何在中學體育中提升武術教學質量,這一課題成為廣大體育教師的首要關注。
2 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呼和浩特市已開展武術教學的中學。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法
大量查閱相關的文獻資料并對其進行分析、總結、歸納,為文本提供理論依據。
2.2.2 訪談法
通過對呼和浩特市鐵路第二中學的8名體育教師進行訪談,獲得體育教師武術教學第一手資料。呼和浩特市鐵路第二中學是一所有高中也有初中的學校,并且開展武術教學多年。
2.2.3 問卷調查法
抽樣選取已開武術課和未開武術課各100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放問卷200份,回收有效問卷200份,有效回收率100%。
2.2.4 數理統計法
運用Excel對回收的有效問卷進行整理、統計、分析,獲取相關數據。
3 分析與討論
3.1 影響中學武術教學質量的因素
3.1.1 武術教學的教材內容陳舊
武術教學開展比較緩慢,因此,武術教學的教材內容還是停留在十年前,由于各種原因,中學體育教師沒有及時更新武術教學教材內容,導致武術教學教材內容陳舊、單一,缺乏新意。據調查統計,在已開武術課的100名學生中,有62.1%的學生表示武術課所上的內容非常不新穎、不新穎或一般,感到單調、枯燥無味。
3.1.2 武術教學的課時相對較少
中學學業繁重,特別是高中之后。因此,中學體育課的課時安排本就不多,而在多個體育項目中,能分配到武術課的課時就更是少之又少了。
3.1.3 武術教師專業性不強
武術動作內容技術含量較高,教師對單個動作的演練和講解,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武術動作的興趣與質量。教師一定要準確地把握教材中的重點與難點,合理運用有限課時,使學生對武術運動了解、掌握。通過對8位體育教師的訪談,對鐵路第二中學的體育教師的師資情況得以了解:
1)有6人在從事武術教學,但只有1人是武術專業,占武術教學人數比例的16.7%。
2)從學歷結構來看,大學本科畢業7人,占體育教師總比例的87.5%。
3)從年齡結構來看,30以下,1人,占總體育教師人數比例的12.5%;31——40歲,5人,占總體育教師人數比例的62.5%;41——50歲,2人,占總體育教師人數比例的25%;沒有51歲以上的體育教師。
由此可見,鐵路第二中學的體育教師的武術教學能力一般,缺乏武術專業教師,但年齡結構較為年輕,學歷結構較高,因此,體育教師的武術教學能力可提升空間較大。
3.1.4 武術教學的方法、手段單一
從教學原則的執行情況來看,教師比較擅長循序漸進原則、鞏固與提高原則和因材施教原則的運用,在運用課堂互動原則和直觀原則方面還有所欠缺。武術教學中,能及時的了解學生學習的能力、心理等個性特點,有便利于教學過程的調節與控制,但教師的武術專業性較差,教學中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方法得不到實施,都是制約、影響武術教學效果的絕對因素。
3.1.5 武術教學中學生的學習動機不明確。
通過對200名學生學習武術的興趣和動機進行調查,得到以下結論:
1)學生對學習武術有很濃厚的興趣,有90人非常喜歡學習武術,占45%;有57人喜歡學習武術,占28.5%;有50人對于學習武術興趣一般,占25%;有3人不喜歡學習武術,占1.5%;非常不喜歡學習武術的為零(見表1)。
2)部分學生對學習武術的動機不明確,有89人學習武術沒有目的,只是因為學校安排了武術課,盲目的為了完成課業而學習武術,占44.5%;有111人對于學習武術有明確目標,占55.5%,其中學習武術是興趣愛好有90人,占45%;為了強身健體有8人,占4%;希望可以防身自衛有10人,占5%;還有3人以通過武術專業而考大學為目的,占1.5%;。
綜上所述中學武術教學面臨諸多問題,嚴重束縛了武術教學的發展、影響武術教學質量。
3.2 影響中學武術教學質量因素的對策研究
在中學體育教學中開展武術教學是十分必要的。通過學習武術,可以培養學生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通過練習武術,可以使學生愉悅心情,緩解緊張的學業壓力。
3.2.1 加大宣傳力度,引起領導重視
中學武術教學是學校體育課的課本內容之一,通過組建學校武術隊或武術協會,多籌備各類武術表演等渠道,大力宣傳中學武術教學的重要性、必要性。要力求盡快地改變中學武術教學的不正常狀況,要切實地加強對中學武術教學的管理,把這一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來抓。這首先要求領導思想解放,拋開開展武術教學對學生的負面、消極影響,正確引導學生端正習武目的。自身也應多了解武術基礎理論知識,關心武術教學。
3.2.2 結合實際,更新武術教學教材內容
每個階段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身體條件都是不同的,教師要科學合理的安排其教學內容。經調查研究,學生感到武術教學的教材內容單調、重復、枯燥。這主要因為在中小學武術教材中內容少,創新少,重復多,從小學到大學的武術教材內容中都會出現五步拳、簡化太極拳以及初級武術套路等老掉牙的東西,而沒有新穎教材內容。教師選擇武術教學內容時主要是以簡為主,套路太長會導致教師難教,學生難學。久之,造成學生失去了對武術的興趣,,所以在武術套路的內容上還可以根據地域的不同編排一些不同拳種流派的特色拳,這樣既可以使學生學到新鮮的知識,又可以豐富武術教學,還可以讓學生掌握地域武術文化,利于傳統武術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3.2.3 豐富武術教學的方法與手段
武術教學,不只是武術技能的傳授,因該先從武德武品學起,了解武術的淵源,武術動作內容從簡單重復的動作變換出一些攻防、互動形式的動作配合,教師不再一味的教學生武術基本功,規定套路這種傳統教學模式,使課堂定位在趣味、文化、對抗三者結合的授課模式。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勤于動手的能力。
3.2.4 端正學生學習武術的目的
通過教師正確引導,細致講解,使學生對武術有全面、積極、深層次的了解。及時補充武術文化與武術理論教學,促使學生明確“未曾習武先習德”的深刻含義,提高學生德行修養。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1)武術教學的教材內容陳舊,單一、枯燥,缺乏創新。
(2)武術教學的課時相對較少,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要求。
(3)武術教學中缺乏專業教師,武術教學質量無法得到充分提高。
(4)武術教學的方法、手段單一,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與興趣。
(5)武術教學缺乏對學生興趣的培養。
4.2 建議
(1)培養武術專業體育教師,激發武術教學的熱情。
(2)改善武術教學方法,抓基本功教學的同時注重武德、趣味與互動教學,這樣才能把這項既注重技術又內外兼修的傳統體育項目有效果地普及、傳授。
(3)增加武術教學課時,創新、豐富武術教學內容,采取多種有效措施來提高中學武術教學的質量。
(4)端正學生學習武術的目的,利用武術教材、資料、影像等教學設施,培養、提升學生的習武興趣。
(作者單位:內蒙古呼和浩特市青少年活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