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小玲
【摘 要】所謂生本教育理念,指的就是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能夠遵循學生是教學主體的原則,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進行知識的自主探究學習,為學生布置相應的學習任務,提點學生學習過程中需要學習的重點內容,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過程中掌握知識的教育方法。生本教育理念是當前新課程改革中的重點內容,也是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強化學生對知識掌握和認識的主要手段。由于語文是當前小學生需要學習的重點內容,閱讀教學又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教師需要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遵循生本教育理念,采取合理的方法對學生進行閱讀知識的教學,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下文就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展開論述。
【關鍵詞】生本教育理念 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對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教學,能夠增加學生對漢字的認識和掌握,提升學生對寫作手法與修辭手法應用方式的理解,加強學生對優美詞句的記憶與借鑒,提升學生對文章層次結構的認識,升華學生的情感體悟,由此可見,對小學生進行閱讀教學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傳統的閱讀教學中,教師采取“滿堂灌”的填鴨式教學,嚴重影響學生學習閱讀知識的興趣,從而阻礙了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這就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方法,遵循生本教育理念的相關要求,在教育教學中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一、改變傳統教學觀念,堅持生本教育理念
想要進行有效的閱讀教學,首先教師就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在閱讀教學中堅持生本教育理念,保證生本教育能夠落實到各個環節的閱讀教學之中。首先,生本要融入教學準備的環節中。這就需要教師在課下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所感,進而在課堂上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課堂教學內容的布置,其生本教育的重點內容就是教師課前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內容的預習,可以為學生設計與閱讀內容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進行解答,進而在課堂教學時為學生合理分組,引導他們進行小組合作式的學習。教師在進行分組時應當體現異質的原則,根據能力水平、知識結構、性格特征、性別等方面的不同進行分組,使得小組成員之間能夠相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同時,學生在小組合作式的學習過程中,應當進行合理分工,讓學生各司其職,進行閱讀內容的探究學習,并進行相應的閱讀結果匯報,這樣不僅讓能力較強的學生施展才華,同時也要給那些能力較差的學生留下發揮的余地。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走進課文,進行品讀和感悟。在生本的教育理念下,小學語文課堂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來感悟課文及相關的句子,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可以有目的地進行閱讀,進而體會作者的情感。
二、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閱讀教學
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發展,多媒體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逐漸廣泛。利用多媒體對學生進行教學,能夠將閱讀知識通過美麗的圖片和生動的視頻進行展示,能活躍閱讀課堂的教學氛圍,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從而有利于學生充分吸收文章的精髓,體驗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悟現在的生活。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地震中的父與子》這一課時,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一段汶川地震中母親了救孩子而被壓彎脊梁的視頻,引發學生的思考,危難來臨的時候,父母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保護自己,雖然災難是無情的,但是父母對我們的愛確是無價的,進而引出教學內容,地震中的父與子之間發生了什么感人的故事呢?以此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多媒體課件具有直觀性,能夠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創設情境,設置想象,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在情境中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而更好地完成生本教育教學。
三、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是課堂上的學習主體,是課堂上的主人翁,在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更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將語文閱讀課堂還給學生,真正使語文閱讀課堂成為學生的課堂。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也要適時放手,讓學生自行閱讀,自行理解,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鳥的天堂》這一課時,放手讓學生自己進行品讀、細讀,學生邊讀邊在腦海中想象畫面,感受大榕樹的奇特美麗、眾鳥紛飛的壯觀場景以及樹、鳥、人和諧相處的優美意境、無憂無慮、快樂和諧,只有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才能讓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進行閱讀。
四、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僅僅讓學生自主進行閱讀知識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教師需要合理引導學生,讓學生沿著正確的方向進行學習,減少學生因為誤入歧途而浪費課堂時間狀況的發生,舉例而言,在教授《只有一個地球》這一課程的過程中,首先,教師需要充分地備課,把握課程的重點和難點,制定初步的教學計劃。其次,教師需要了解學生對環境惡化以及環境保護等問題的認識程度。再次,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和能力,對既定的教學計劃進行修改和完善。教師在講授課程前,明確學生的閱讀任務,需要學生找出文章獨特的表達方式,以及寫出閱讀本篇文章最深刻的體會。在授課過程中,鼓勵學生對自己課前的準備活動進行展示,請其他同學對此進行完善和補充。教師在整理學生發言的基礎之上,概括出文章所要傳達的情感;授課結束后,請學生繼續留意有關環境污染和地球保護的知識,探索如何行動起來,呼吁大家一起努力拯救地球。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對小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知識教學,需要教師改變傳統的閱讀教學觀念,開展合理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豐富課堂內容,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并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以調動學生自主學習閱讀知識的積極性,提升學生對閱讀知識的掌握和應用,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增長。
參考文獻
[1]翁珊珊.基于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散文百家(下),2016.
[2]汪愛民.談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學語文教學[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6.
[3]孫鳳珍.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J].新課程(上旬),2016.
[4]杭義壽.由“生本模式”到“生本理念”的轉向:對生本教改實驗的反思[J].教育導刊,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