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娜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是建筑行業從CAD發展到BIM的第二次革命。將BIM技術作為高職道橋專業實訓培養的新方向,充分考慮當今交通行業的市場需求,為企業輸送更具有職業素養和核心競爭力的高職人才。BIM體現的是一種理念,一種將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中所有數據信息全部綜合到一個建筑模型的過程。將BIM技術應用于高職道橋專業,不僅拓展了BIM技術的應用領域,更為BIM發展開拓了新天地。
隨著BIM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大力推廣BIM技術,BIM技術的應用已不僅僅局限于建筑領域,在交通行業如上海金匯港大橋、徐家匯交通樞紐和陳翔路地道工程等方面的應用也逐漸拓展,這就表明BIM技術已經引領了多個行業,中國企業已將進入BIM時代,對BIM方面應用的人才需求也日益突出,因此,高職教育更應抓住BIM應用發展的形式,將人才培養方向著重于BIM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前,國內開辦土建專業的一流本科院校如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等,已率先開展BIM基礎理論研究和高級BIM人才的培養工作。省內的沈陽建筑大學也已成立了以Revit為主的BIM研究中心。此外國內部分高職院校也正積極展開BIM教育,如四川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廣西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山東城市建設職業技術學院等已經開設或正在進行建設項目信息化管理專業的申報,還有部分高職院校,如黑龍江建筑職業技術學院、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遼寧林業職業學院等積極采取行動,與國內知名BIM技術公司開展校企合作。綜上所述,項目提出創建道橋專業BIM綜合實訓室是順應高職教育在信息時代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對以后BIM教學及高職人才培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實訓室研究現狀
實訓室建設的提出還參考了許多國內高等院校開展BIM實訓教學的情況。如2012年,西南交通大學提出了基于BIM的橋梁工程全壽命期管理框架;2015年,重慶房地產職業學院和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對BIM軟件在設計院應用及高職院校BIM實訓進行了探究,并對BIM的高職土建專業的教學改革進行了研究;2016年,重慶大學和廣州城建職業學院建筑工程學院,分別提出BIM高職院校專門技術人才培養研究,并對高職工程造價專業BIM職教基地的建設進行了初探;同年,湖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探索了高職工程造價專業BIM職教基地建設;2017年,廣安職業技術學院對BIM建筑技術工程專業的構建進行了探討。
2 研究內容
實訓室建設以培養BIM主要后備生力軍為主要目標,以深化教學改革,設置合理的課程體系為主要發展方向,運用BIM核心理念“全生命周期管理”對高職道橋工程專業課程體系進行規劃設計,將BIM技術納入職業教育課程體系中,提煉BIM技術在教學應用中的價值,全面提升高職教育技能型人才的培養,促進高職院校的全面發展。
實訓室的建設結合時代和行業發展的趨勢需要,以實訓室為載體,展開BIM相關的教學設計和研究。具體研究內容如下:
2.1 BIM實訓教學人才培養體系及課程教學體系設計
根據高職道橋專業發展需求和實際情況,制定具有實踐特色的BIM實訓教學人才培養方案,設定明確的培養目標和培訓方案,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以專業課程學習為主,軟件學習為輔,課程共擔、師資共訓、資源共享的新型課程體系設計模型,以BIM核心理念為基礎,設定從設計到施工到運營維護各個階段的BIM課程體系。
2.2 BIM實訓教學資源庫建設
應用BIM常用的軟件Autodesk Revit結合道路橋梁相關圖紙,建立道橋專業建模需要的各種擋土墻、主梁、墩臺及基礎等參數化族庫模型,結合具體案例利用BIM的可視化和可模擬性,搭建生動逼真的道路橋梁三維模型,為后期工程量統計和施工進度模擬等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
2.3 BIM實訓實踐教學的應用
引入BIM相關技能競賽,采用以賽促學的模式完善BIM實訓實驗教學,實現BIM培訓服務,根據BIM技術對人才的需求,按層次分為BIM建模員、BIM工程師和BIM管理師,實現BIM全生命周期理念,完善BIM實訓室培訓體系,與道橋相關企業深度合作,將BIM技術應用于實踐工程中,并為參與學生提供就業機會,實現學校與企業雙贏的新局面。
具體實施方案,見圖1。
BIM綜合實訓室的成立,不僅需要配備道橋專業的BIM相關教學軟件,同時也要綜合自己學校的專業特色,安排專業教師教學,設置合理的BIM課程體系,提出新型人才培養方案,從教學體系、師資力量和相關課程上全面提升高職院橋道橋專業BIM實訓室的實力,促進高職院校在建筑信息模型的發展水平,更好地為企業和地方經濟服務。
(作者單位: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道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