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香
【摘 要】新時代教育創新持續發展,對高中化學課堂的教學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化學教師要融合多種趣味元素,靈活運用教學手段,刺激學生的興奮點,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著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開拓出更為廣闊的進步空間。只有讓學生切實感知到學習的最大樂趣,化學教學工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也將培養出更多高素質、全能型的建設人才。高中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方法多種多樣,需要教師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與研究,在確保教學質量的同時優化課堂結構,激發學生的濃厚興趣,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啟發學生的抽象思維,繼而達到一舉多得的目的。
【關鍵詞】高中化學 自主學習 能力培養 方法 研究
高中階段,學生已經掌握了多種學習方法,教師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機會,有助于新課改成效的事半功倍。傳統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進行課堂教學思路的多元化轉變,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自學氛圍,打造優質的發展平臺,這是化學教師們共同肩負的重要使命,也是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學習能力綜合發展的關鍵所在,更是加快教育現代化進程的必要條件。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需要關注學生實際的理解情況,提倡師生、生生間的和諧互動,有利于豐富學生的認知體驗,啟發學生的創新意識,讓自主學習更加高效,化學課堂迸發著勃勃生機。
一、營造良好學習氛圍
高中化學是一門理論結合實際的基礎學科,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強化學生的主動質疑精神,幫助學生養成端正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對于學生階段性成長任務的優質完成而言至關重要。一名優秀的化學教師,應在教學實踐環節誘導學生主動投身于知識的海洋,建立一個自由、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繼而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開發學生的內在潛能。如《配置一定物質的量濃度實驗的誤差分析》復習教學中,讓學生自由成組,每組提出一個關于實驗中的誤差分析,對結果相互溝通交流,并總結,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之上,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學生不僅能提出仰視俯視、未洗滌的常見問題,甚至也能提出“溶液未冷卻至室溫,結果怎樣?”、“洗滌后若不搖勻會怎樣”,可見學生的細節潛力是無限的,環境寬松,思維也會擴寬。
二、夯實基礎循序漸進
高中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普遍偏低,傳統的一言堂、灌輸式教學方法,還會讓學生產生不同程度的抵觸情緒與厭學心理,導致化學課堂教學質量低,教學效果難以盡如人意。針對這種現實,首先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對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也應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剛開始可以創設情境,主要由教師采取一定的方式,從表格、實例、實驗等入手,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探究,最終得出結論,讓學生逐漸熟悉自主學習的過程,培養他們對問題的抽象和概括能力。例如,在學習《氣體摩爾體積》這一知識點時,可以通過表格列出1mol氣體、液體、固體在標況下所占的體積,引導學生分析、對比,從而得出標況下1mol任何氣體所占體積都大致相等,約為22.4L這一結論。
三、提倡小組問題研究
小組合作是高中化學課堂教學過程中一種新式的教學策略,這種教學策略一般適用高中化學教材中的重難點突破部分。教師在實際的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提倡學生進行小組化的問題探究,一方面可以使得他們在探究化學問題的過程中相互合作,并且取長補短,最終達到合作提高學生自身高中化學知識水平的目的。同時在另一方面,小組形式的高中化學問題探究還能夠有效地培養小組成員之間的默契,從而為他們以后步入社會奠定基礎。教師在布置相關的小組化學問題探究主題的時候,一般選取與教材內容結合緊密且要求學生重點掌握的化學知識,這樣可以達到進一步完善學生自身化學知識體系的目的。例如,在學習《化學反應原理》這一部分知識時,教師首先教授學生基本的化學平衡方面的知識,比如化學平衡移動原理,通俗來講即為一個化學反應達到平衡之后,如果改變其中影響平衡的一個條件比如濃度、壓強、溫度等,這個化學平衡就向能夠減弱這種改變的方向移動。然后教師將班級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并讓他們根據化學平衡移動原理分別探究濃度、壓強以及溫度幾種因素對化學平衡移動具體的影響。學生在進行小組化學問題自主探究的過程中,通過同伴之間的相互合作與配合,最終達到熟練掌握相關化學平衡移動原理的目的。
四、現實生活導向教學
放眼四顧,我們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物質,這些物質中有的是天然的像空氣、水等,有的就是天然的物質通過化學的方法改變的,像飲料、醬油、啤酒等,在生活中我們會看到各種各樣的化學變化、豐富多彩的化學現象,可以說化學在生活中是形形色色,無處不在的[2]。因此,在高中化學的教學中,我們也應該重視化學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以生活為導向,通過化學理論來豐富生活知識,通過生活來學習和體會化學理論,讓學生感受化學是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的學科,教學中重點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在學習非常重點的化學反應“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會產生沉淀”的時候,在學習了這個化學實驗后學生對碳酸鈣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之后,我們可以給學生留課后作業,讓學生發現生活中碳酸鈣的生成,有的同學回答:“老房屋白色的外墻在經過硫酸雨的腐蝕后,會有一些固體的墻皮脫落,脫落的物質就是碳酸鈣。”“雞蛋殼的主要成分就是碳酸鈣,我將雞蛋放到醋中泡一段時間后,雞蛋殼會變軟。”“我通過查資料的時候還了解到菠菜與豆腐不能同食,二者之間會產生化學反應,產生固體沉淀物,對人的身體不好。”通過這樣聯系生活的教學方法,學生不僅可以鞏固課堂上學習的知識,增長了學生的見識,開拓了視野,還間接的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下次再看見生活中的物質的時候就會聯想到化學,提高了化學教學的有效性。
總之,為提升高中生化學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應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及時更新化學教學觀念,借助科學的教學模式,充分激發學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借助化學探究實驗,給予學生想象空間,促使學生主動探索化學知識,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獲取化學知識,培養其獨立自主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促進學生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顧勇,王衛東,張潤鋒.高師生物專業學生實驗教學知識與能力及其提升策略[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04)10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