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龍群
【摘 要】傳統文化中體現著民族的文明智慧,反映著文化的特殊魅力,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發揚和流傳,可以揭開當代素質教育的嶄新篇章。高中階段是學生綜合素質與綜合能力全面發展的關鍵時期,語文教師有必要轉變自身的教學思路,調整課堂的引導方向,同時找出語文學科與傳統文化的契合點,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教學服務,充分激發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與強烈的求知欲望,促使新課程改革順利走向更大的成功。筆者憑借自身多年的實踐經驗,對高中語文與傳統文化的契合要點進行了簡要論述。
【關鍵詞】高中語文 課堂教學 傳統文化 契合策略 研究
人們對于傳統文化有著不同理解。語言學家認為傳統文化是一種精神文明產物,教育學家認為傳統文化是一種文化信息的流傳方式。不論是那種理解,傳統文化的自身魅力都是難以被人忽略的。傳統文化有著豐富內涵,接受過傳統文化的洗禮,學生可以具備更高的道德修養,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高尚人才。
一、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契合現狀
1.教學思路過于局限
高中階段,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已經逐漸發育成熟,他們學習知識有著自己的獨特方式。教師的灌輸式指導,不利于學生更好的發展自我。應試教育觀念的存在,束縛著教師的教學思路,影響著學生的健康成長。部分教師沒有充分認識到對學生個性思維能力強化培養的重要性,因此導致語文課堂教學質量低,教學效果始終不盡人意。單一固化的教學方法,難以調動學生的自學熱情,枯燥乏味的課堂氛圍,并不適合傳統文化的有機契合。高中生缺乏傳統文化元素的挖掘興趣,未來的進步空間也就受到了極大限制。
2.學生主體地位不明
當前階段,高中語文教師普遍選用古典文學作品的講解進行傳統文化的契合,教學中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過度依賴教材和其他類型輔導書,學生的自學積極性不高,對傳統文化內涵的理解更是不夠深入。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契合策略
1.挖掘教材的傳統文化
我國高中語文教材內容都是由教育部門精心挑選的經典內容,語文教材中的文章蘊含著傳統文化的質和美,所以,在進行高中語文教學時應當要注重文章中的傳統文化內涵,指引學生學習傳統文化觀念與文學底蘊,并通過文章中的思想情感與傳統文化以及價值觀念來探討深層次的文化觀點,向學生展示文章中傳統文化的質和美。例如,在學習韓愈《師說》過程中可以將文章中的疑問作為教學出發點,增強學生對傳統尊師重教傳統理念的理解。比如,在學習司馬遷《鴻門宴》過程中可以將文章中的歷史背景作為教學出發點,教師可以詳細介紹相關歷史事件與人物背景,指引學生自主體會文章中所蘊含的思想情感,并讓學生領悟到文章中的民族文化精神。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應當要注重挖掘文章中傳統文化內容,增強學生對古文的理解,進一步體會到文章蘊含的思想情感。
2.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語文課文里不僅包含著豐富的語文知識和技能,還飽含著深厚的文化意蘊。為了讓高中生更好地接受人文熏陶,教師可以創設形式多樣的文化教學情境,激發高中生的求知欲。因此,如何挖掘高中語文教材的文化美,如何將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進行有效契合,是需要深入研究和思考的一個問題。《離騷》,這是中國古代詩歌史上最長的一首浪漫主義的抒情詩,也是一篇熱愛祖國、伸張正義、鞭撻黑暗、尋求光明的杰作。教學時我創設導語情境,引用與課文相關的典故蓄勢:“毛澤東在《沁園春·雪》中感嘆古代帝王們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我們知道,“風”是指《詩經》中的《國風》,“騷”即《楚辭》中的《離騷》。《詩經》《楚辭》分別開創了我國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詩風。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離騷》,以求在文學的殿堂里接受美的熏陶,提升自身文學素養。”
3.開展名著的閱讀教學
文學名著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多讀文學名著可以提高學生的自身涵養和思想境界,還可以增加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創新能力,豐富學生的文采,因此高中語文教師應該積極開展名著閱讀教學,引導高中生體驗優秀文學作品,學習用現代的觀念和發展的眼光審視古代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傾向,并鼓勵高中生提出自己的看法。日常教學中我會向學生推薦具有閱讀價值并且符合高中生認知水平的名著,引導高中生對傳統文學作品進行探究性閱讀和學習,從而更好地傳承傳統文化精神。適合高中生閱讀的文學名著有很多,如《紅樓夢》、《水滸傳》、《邊城》、《魯迅雜文選》等等。為了改變高中生被動學習的狀態,我還定期開展名著朗讀比賽或者書寫比賽等,一方面讓高中生有施展才華的空間,另一方面也促進高中生感悟傳統文化。
4.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好老師,無論任何知識,為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都要通過興趣鍛煉學生的學習熱情[2]。在教學中為讓傳統文化契合高中語文教學,教師可以在教學活動中,重視教學方法的運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如高中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可以使用多媒體教學平臺,讓學生在音樂、燈光等教學輔助工具的幫助下,對學習氣氛和學習環境有良好認知,進而能從歷史典故出發,通過引導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和思考,讓學生對知識和文化有新的了解,學生也能在愉悅的環境中學習知識。比如,在講解《林黛玉進賈府》這段內容時,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模式,給學生播放新老兩個版本的《紅樓夢》片段,讓學生體會每一個版本的特點。學生前期可能更喜歡新版本,由于新版本無論在服裝還是燈光方面都比較清晰,而且整體的配色也很明艷,但學生通過閱讀文字對比圖像,才能發現其實老版本更貼近原著,并且更能深刻體會到書中人物微妙的表情變化,如果教師僅僅用語言講解,這種情感是很難表達出來的,但利用多媒體這種直觀的表達方法就能直觀的體會出來這種情感。
總之,傳統文化的學習對語文教學非常有幫助,并且對學生自身的素養和精神文明的提高也是至關重要的,但是當前的語文教學現狀就是對于傳統文化的教學大大忽略了,這就需要教師引起足夠的重視,結合學生實際,將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有效的進行契合,最大限度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新.高中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相契合[J].文學教育,2015(04)26-27.
[2]廖成文.小議高中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的契合[J].中學課堂輔導(教師通訊),2015(19)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