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友友
本文對高職審計課程教學現狀進行分析,提出工作過程導向課程教學更適用于高職教學的需求。把工作過程融入課程教學,以典型任務為載體,構建基于行動導向的學習情境,在《審計基礎與實務》課程教學中實施應用,實現“做、學、教”一體化,是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新思路與新對策。
一、高職《審計基礎與實務》課程教學現狀
《審計基礎與實務》在財務類課程中屬于一門“難教又難學”的學科。該課程要求學生在掌握會計、經濟法、稅法等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學習審計基本理論,運用審計方法,進行審計程序分析,最后出具審計報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多半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以教師教材為中心,課程大量時間用在向學生講授各種審計原理、審計方法、審計流程等抽象晦澀的理論知識,忽視對學生技能的培養。高職學生邏輯分析能力較弱,對純理論教學理解時間長,理解程度淺,又缺乏相應的實務經驗,久而久之便對掌握審計知識和技能產生了畏難情緒,對課程學習失去興趣。這樣的結果也偏離了人才培養目標,如何培養出能適應審計業務需求的專業人才,是《審計基礎與實務》課程改革的方向所在。
二、“工作過程導向”分析
工作過程導向是利用職業活動體系來組織具體教學,將來自企業現場的真實的工作任務作為知識的載體,轉化為學校教學內容的學習型工作任務,讓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完成職業能力的提升。
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教學分為三個層次:行動領域、學習領域、學習情境。行動領域是企業真實的工作任務;學習領域是根據實際職業行動領域開發課程方案,形成的教學行動領域,是具體一門課程;學習情境是教師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來實現“行動導向”,包括“資訊一計劃—決策一實施一檢查—評估”完整的“行動”方式來進行組織教學,所以一個學習情境包括了一個完整的工作過程,學習情境是每門課程具體的實施方案。
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教學,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實現“做、學、教”的融合,充分體現工學結合的高職教育辦學特色,因此本文將“工作過程導向”在《審計基礎與實務》課程中進行應用,為審計課程改革提出新思路與新對策。
三、基于工作過程導向《審計基礎與實務》課程任務構建
以“工作過程導向”理念為指導,分析審計崗位(助理審計員、審計員、高級審計員、項目經理)典型工作任務,如表1所示。考慮審計崗位工作實際需求,結合學科特性,構建基于工作過程導向《審計基礎與實務》課程學習領域、學習情境等具體教學模式體系,如表2所示。這種教學設計相較于傳統的課程理論講授,強化了專業和實踐技能的培養,課程內容從崗位工作任務而來,以工作過程為主線,學生可以熟悉企業審計整個流程,理論實踐一體化,學習情境與職場工作任務相一致,學習完一個學習情境相當于完成工作上的一項任務,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興趣,學生真正感悟到學有所用。
四、基于工作過程導向《審計基礎與實務》課程實施
《審計基礎與實務》課程教學以任務為載體,表3是選取學習情境“應收賬款審計”中的一個工作任務“函證應收賬款”為例來展開課程實施的具體示例。課程教學任務目標可檢測,教學內容條理清晰,采用邊做邊學、先做后學等教學模式,在課堂上直接模擬真實的審計業務,讓審計教學真正實現做學教的完美結合。
五、結語
總而言之,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教學符合高職教學的需求,把任務作為載體,將職業工作任務轉為相應的學習任務,按照職業行動領域開發學習領域,設計學習情境,實現“做、學、教”一體化,將成為職業教育課程開發與課程改革的必然趨勢。(作者單位為長沙商貿旅游職業技術學院會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