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鋒
新課標下的《道德與法治》課整合了原來的《品德與生活》、《思想品德》等課程,新教材課程空間自由度大,教學內容涉及范圍廣,對教師的要求更高,如何激發學生興趣,調動課堂氣氛,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保證教學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
新課標下的《道德與法治》課整合了原來的《品德與生活》、《思想品德》等課程,內容涉及“思想、學習、生活”等各個方面,旨在教育和引導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的全面發展, 課程內容空間自由度大,范圍廣。而初中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還處于形成階段,他們見識也許很廣,但閱歷不足;他們追求“個性”,卻不知道什么是個性;他們崇拜“自由”,卻不知道何為自由。他們不喜歡一切強加于自身的東西,以為那就是成熟的表現。為此,我們試圖通過《道德與法治》課程,幫助他們辯證正誤,確立適合自己的、積極的、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本文結合新課標下《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特點,從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等方面闡述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課堂氣氛,進而保證課堂授課效果的若干措施。
一、目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的教學方式單一,課堂氣氛死板。初中《道德與法治》屬于文科性質課程,傳統教學方法偏重理論講解,課堂氣氛死板,學生缺乏學習的興趣,利用死記硬背來應付考試,現實中碰到問題,無法學以致用,無法用學到的理論和方法解決現實問題。
2.教學內容脫離實際,針對性不強。新課標下的《道德與法治》對學生和教師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在全面把握教材內容的前提下,根據學生的實際適當擴展,特別對學生當下感興趣的問題,社會熱點問題,給予正確的引導。
3.對《道德與法治》課程重視不足。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重視不足,常常是在語、數、外學習之余,才學習《道德與法治》,豈不知,要學會做事,必須先要學會做人,所以,要給予《道德與法治》課程足夠的重視,保證充足的課時量。
要提高教學效果,必須利用多種教學方法,創造學生參與教學的機會,發揮學生的主動能動性,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課堂氣氛。
二、激發學生興趣,調動課堂氣氛的若干策略思考
1.轉變教學理念,引導學生思考,以理服人。
傳統的教學模式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以“教”為主,忽略了學生主動性的培養,初中生正值青春叛逆期,排斥一切外來強加的東西,在傳統教學理念下,無法說服學生接受新的思想,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要轉變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為主,教師的主要任務應為拋出問題,引發學生自己思考,引導答案和結論的分析,從根本上讓學生明白并接受所學理論。
2.綜合采用多種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增加課堂趣味性,從內容上吸引學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課堂氛圍,必須要根據教學內容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如案例法的使用,就能跟好的激發學生的興趣,但要注意案例的針對性、適度性及互動性原則,針對當下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并盡量保證案例的真實性,這就要求老師要實時關注當下的學生動態情況,并注意根據授課內容收集案例;在引用案例的過程中還要注意對案例的分析引導,要保證引導的正面性和合理性。根據《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特點,還可以采用互動式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對自我存在的問題進行思考,但要注意保護學生的隱私和自尊心。
3.提高教師個人素養,用人格魅力吸引學生,以身作則影響學生。每個教師要想在教育這塊園地里出色地耕耘,不僅要用自己高尚的品質和慈母般的愛去感染學生,更要用藝術的手段和自身的人格魅力吸引學生、影響學生。讓學生感到上課不是一種沉重的負擔,而是一種快樂和享受、充實與滿足。教學藝術需要學習,個人素養需要有意識的養成,這就要求教師要以身作則,從自我做起,堅持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做人的高度。最后請記得兩點,一是保持微笑,微笑能拉近彼此的距離,讓彼此敞開心扉,是調動課堂氣氛的重要因素;而是要鼓勵理解,人在每個階段都會有每個階段的思想,要俯下身來,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亦師亦友。
三.總結
新時期,新課標下的《道德與法治》課程要求教師轉變教學理念,引導學生學會思考,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調動課堂氣氛,教會學生用學到的知識和理論解決實際問題,幫助學生認識自己,形成具有自我特色的、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培養學生成為具有創新精神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作者單位:濟寧市兗州區新驛鎮高吳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