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凌
曾經有段時間,我發現自己在課堂上見不得冷場,只要發言的學生說得比較慢,或者說得支支吾吾、斷斷續續……我就會無比心急,如果旁邊有學生積極回答的話,我就會順著會答的學生的話去說;如果全班都沒人會答的話,我啟發等得一下,就會迫不及待地把答案告訴學生,生怕完不成教學目標。
后來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學行為,學生獲取知識是靈活的,知識累積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作為老師,不要擔心課堂的冷場,要做一名課堂的善聽者,而不僅僅是一名課堂的授課者。
一、善聽的教師會教出善聽的學生
有些老師往往是不耐等待,學生稍微一慢就覺得冷場。有些老師心里的假想:最好是前面的人剛說完,后面能夠馬上接上,等三五秒都覺得漫長。你想不到的是,那三秒、五秒的等待其實非常值得,即便是一分鐘也很值得。這個等待的過程其實就是學生在自己思考的過程,雖然他慢,但他已經沉浸在自己的思路中,雖然可能答得不好,但學生也在努力整理自己的答案,并把它訴諸語言表達。每個人內心其實都想成為自立的人,在他很明顯地表達出需要幫助前,老師最好先按兵不動。而且作為老師,你迫不及待地想把答案給學生,不給學生冷場的時間,其他學生也七嘴八舌地說,久而久之,我們的學生也會心浮氣躁,不會聆聽。不會聽同學的,久了也不會耐煩聽老師的,再大了也不會有耐心聽別人的。老師是一名好的示范者,學會傾聽,學生也能成為一個善聽者,這將讓學生受益終身。
二、教師的善聽會把“卡點”變“亮點”
真正的教學要通過學生來相互支持,教學才能相長。課堂應該有三成的時間去挑戰學習,即不是教簡單的內容,而給學生一定的空間去伸展跳躍。我們要看得的不僅是課堂的“亮點”,更要關注課堂的“卡點”。學生的“卡點”就是反映教與學的差距問題,如果老師一筆帶過,就會對這個知識忽略了。老師的備課不是講給自己聽的,而是要讓學生接受的。
記得在上《長亭送別》(《西廂記》的節選)中,崔鶯鶯的母親崔老夫人拆散鶯鶯與張生,硬逼張生上京取應,這是崔母冷酷無情,竭力維護封建禮教的表現。課堂上有學生提出異議,認為崔母也是愛她的女兒,畢竟張生與鶯鶯相識時是一無所有的,靠什么養活妻兒,崔母的擔心不無道理。學生的異議答時斷斷續續,不是很肯定,我安靜地等學生回答完后,肯定此同學的看法,但同時又指出,崔母與張生的矛盾是如何產生的?首先是由于崔母的“失信”而造成的。沒有崔母的“失信”在先,怎會有崔張二人的愛情磨難,學生聽后恍然大悟。這樣的“插曲”在課堂上會經常出現。每次我都能認真傾聽,加以引導。這些課堂的“卡點”點燃學生思想的火花,讓他們學會思考,培養他們探索的精神,一個個小“卡點”就會變成一個個小“亮點”,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三、做善聽的教師需要的素養要求
教師做課堂的善聽者,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變“權威”的架勢為“朋友”的姿態,變“裁判”的角色為“顧問”的角色,真正民主、平等地善待學生,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同伴,成為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者,成為學生人生的引路人。這一角色的改變需要靠教師素養的支撐。
一方面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和綜合能力。語文教師要了解學科的研究成果,也要了解相關的學科知識,如歷史學、地理學、美學、音樂以及理科的一般知識,甚至社會的熱點、焦點也要時時關注,這些都是課堂教學源源不斷的“活水”。做善聽的教師備課量是大的,她不能要備課文,也要備學生。教師備課時要對新的教育理念進行反思,對學生現在的實際情況進行反思,對現在的教學條件進行反思,對現在的教學手段、教具、學具進行反思,從而使每一次的教學設計都建立在對過去經驗、教訓和現在教育理念、教學條件反思的基礎上。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會自我提問:“學生已有哪些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學生在接受新知識時會出現哪些情況”“出現這些情況后如何處理”等,為自己的課堂教學做好準備。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和綜合能力,才不會害怕學生的質疑,才不會壓著學生朝著自己的授課思路走,在語文課堂教學上就會游刃有余,就會自信地做一名課堂的善聽者,點燃學生思考的火花,隨時幫學生答疑解惑。
另一方面,要提高教師的自身素養,完善個性,塑造人格魅力,使自己擁有熱情、真誠、負責、寬容、幽默等優秀品質。教育無小事,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是學生關注的方面,往往起著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而這些作用又往往是通過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細節實現的,因為學生眼中的教師都是具體的,而教師又是學生心目中的“權威式人物”。所以,教師必須注重從小節抓起,重視人格的修煉。記得我曾經在班上組織過一次演講比賽,但因為忙于期末復習,我承諾的獎品一直沒能兌現。直到考完期末考試我才突然想起。本來嫌麻煩,認為同學們可能已經忘記了,想不發算了。但猶豫了一陣,最后我還是買來了獎品。發獎品的時候學生們的反映都很熱烈。至此以后,班上的教育教學活動都能夠很好的開展。我很慶幸我最后履行了自己對學生的承諾。這件事也讓我深刻的認識到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所具有的影響力。畢竟身教重于言傳嘛!自覺約束自身的行為,從各方面為學生做出表率作用。成為學生喜歡、信賴的老師,在課堂上學生也會積極思考,大膽發言,因為學生知道老師會傾聽他的想法。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我要做一名課堂的善聽者,為學生語文學習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幫助學生去體驗語文學習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