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勒孜拉?索爾坦
【摘 要】廣大教育工作者要將課堂真正的歸還于學生,注重歷史課堂的“小組合作學習”,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為學生開拓更為廣闊的想象空間,強化學生的合作能力,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生在組間合作與交流中深入挖掘自身的無限潛能,熟練掌握更多的探究方法,可以更好的實現身心健康成長、綜合素質與綜合能力雙向發展目標,迎合社會的全能型人才需求,彰顯出人生的最高價值。小組合作學習,轉變了傳統單一固化的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真實的體驗機會,學生能夠自主分析問題、獨立思考問題,學科成績明顯進步,學習能力顯著提高。
【關鍵詞】初中歷史 課堂教學 小組合作學習 策略 應用 分析
歷史知識具有時間性、綜合性、抽象性特征,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尋找到新的探究方向,從而優質完成階段性的成長任務,走上全面發展的人生道路。組間合作,共同進步,一方面減輕了教師的教學負擔,增加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另一方面刺激了學生的興奮點,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在潛移默化、循序漸進中達到了最優質的課改成效,同時也為歷史教學工作迎來了更加輝煌的明天。小組合作學習充分體現了“以生為本、因材施教”原則,教學難度不斷增大,和諧師生關系得以成功構建,這對于我國整體教育水平的強化提升而言至關重要。
一、初中歷史課堂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
1.探究目的不明
初中生的生活經驗略顯不足,他們希望跟隨教師的正確引導,探索未知的神奇世界。然而受到傳統應試教育觀念的制約影響,部分教師一味地采用灌輸式指導方式,讓學生通過教材知識的死記硬背完成學習任務,學生的實際想法沒有機會進行表達,課堂的互動效果并不理想[1]。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漸喪失,學習積極性隨之下降。學生缺乏一定的理解能力,教師的課堂引導無法滿足學生的內心需求,問題設計不甚合理,探究意義尚未體現。
2.缺乏教師指導
在課堂教學中,為了體現新的教學理念,過于強調學生自主學習,卻忽視了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沒有適時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指導,在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過程中過早介入,學生還沒有充分地自主地探究就失去了原本可以自主發現問題的機會。這樣的自主探究學習,是形式主義,沒有從根本上實現教與學方式的轉變。
二、初中歷史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策略
1.合理分組奠定基礎
合理分組是小組合作學習的必要前提,因此應該引起歷史教師的足夠重視。分組前教師要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考慮,保證組內學生學習成績的分層,保證組間能夠實現優勢互補。同時每組人數不宜過多,避免出現分工問題。人數較少能夠保證每個組員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參與感。分工也是分組工作的一部分,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安排不同的分工[2]。比如,組長負責組織小組內的活動,記錄員負責將討論中提出的觀點與看法進行記錄,匯報員則需將小組內的討論結果在班級內進行展示。明確的分工能夠保證小組學習的有序展開。分工并不是固定的,而需定期輪換,保證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我能力的機會,保證其發展的均衡性。
2.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將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應用在初中歷史課堂中需要緊貼教材、教學過程、學生能力、學生知識、情感態度等,要想有效的提升初中歷史的教學效果,教師必須要合理的制定教學目標,抓住其中的重點與難點,幫助學生突破難點。例如,在《夏商西周的更迭》一課教學時,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概括出夏、商、周三朝的建立者、建立時間、滅亡時間、都城,并讓學生討論這三個朝代滅亡的原因,通過小組的討論,不僅可以幫助教師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也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概括能力和班級聚集力。此外,為了激發出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還可以以學生生活中感興趣的事物為出發點,提出一個趣味性強的問題,引導學生積極的參與到思考與討論過程之中。
3.形式多樣合作交流
初中學生大多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喜好競爭、樂于挑戰,根據他們這一心理特征,教師就要豐富合作學習的形式。我們可以在教學中穿插一些多樣化的活動環節,如講述人物小故事、視頻欣賞談感想、歷史小知識競賽、詩詞朗誦比賽等等。通過在活動中的合作交流,增強了學生學習歷史、參與教學的興趣,也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識,真正使學生學會學習。例如,我在講授宋元文化的內容時,就設置了一個“讀宋詞品歷史”的活動環節,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合作學習。我選擇了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和李清照的《一剪梅》兩首風格迥異的宋詞,并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出來,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宋詞朗誦,并推選優秀代表在班級進行朗讀比賽。實踐證明,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每一位學生在組內合作中都興致盎然地大聲朗讀著,他們完成沉浸在蘇軾的氣勢磅礴、雄渾博大和李清照的委婉含蓄、孤苦凄涼的詩詞中。最后,本次課的教學在小組代表們富有感情的朗誦聲中走向了高潮。
4.評價效果提升實效
為了提升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對其學生的合作進行評價十分必要。首先教師必須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讓每一位學生都能自愿參加到課堂教學中。以《辛亥革命》一課為例,教師在完成此課教學之后,必須對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的表現進行關注與評價,以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前提提出學生的不足,對學生表現良好的地方給予肯定,使每一位學生均可以體會到小組合作學習的魅力,進而實現全班學生的共同進步。
5.培養學生思考能力
傳統的歷史課堂教學都是老師站在三尺講堂前滔滔不絕,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不需要動手查閱歷史書籍和動腦思考問題,考試前學生只需要背完知識點就行,這樣學生失去了主體地位。在初中歷史課堂上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歸還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己動腦思考,啟發他們的想象力。在初中歷史課堂上老師可以通過一個歷史人物啟發學生思考一系列相關歷史人物故事,鍛煉中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三、結束語
在歷史教學過程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時應該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在進行小組分組時,要確保小組分組的合理性以及明確性,這樣才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提升歷史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王林.論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才智,2015(33):131-132.
[2]陳昌白.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應用[J].求知導刊,2015(23)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