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銳
【摘 要】在課堂教學開展的過程中,學生的積極參與是一個需要重點關注的方面,學生應該參與課堂并注意傾聽教師的講解和同學的發(fā)言,這樣才能在師生雙方共同配合與努力下,實現(xiàn)良好的課堂效果。在當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學生的主體地位更加突出,這對孩子愛玩好動的天性,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在課堂上的傾聽習慣,打造互動的高效課堂。本文主要探究了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傾聽習慣培養(yǎng)的策略,以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 語文課堂 傾聽習慣 培養(yǎng) 策略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開展,傳統(tǒng)落后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已經(jīng)不能滿足實際教學需要,學生才是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只有學生積極參與,主動傾聽,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由于受年齡與認知的普遍特征制約,他們往往存在著注意力不集中,課堂傾聽能力差的特點,新課標對小學生的傾聽提出了具體要求,所以教師也要想方設法,運用各種手段來激發(fā)學生認真傾聽,把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習慣、提升學生的傾聽能力,作為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
一、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傾聽的現(xiàn)狀分析
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由于受年齡與認知的普遍特征制約,他們愛玩好動,容易被新鮮有趣的東西所吸引,在課堂教學中我深深體會到,學生的傾聽能力比較弱,這將著實影響了高效課堂的構建。具體來說,主要表現(xiàn)如下幾個方面:
1.“假聽”現(xiàn)象
課堂上有不少學生手平放在課桌上,身子挺得筆直,眼睛盯著教師或黑板一動也不動,老師還以為他很用心在聽課,可若是讓他們回答問題或是讀書時,他們就會不知所措,不知從何談起。
2.做“小動作”
不少孩子在上學前就認識不少漢字,而低年級小學語文的主要任務是識字,課堂上的知識對這些孩子沒有吸引力,于是,他們會在課堂上為自己找事做:一截鉛筆頭或者一片紙屑、一塊橡皮會讓他們玩得津津有味、忘乎所以;或者東張西望,或者和別的小朋友偷偷地玩耍等,這些都是孩子沒有認真傾聽的表現(xiàn)。
3.“發(fā)言積極”
在課堂上,經(jīng)常見到這樣的孩子,每次老師提出問題,話音還沒有落,他就迫不及待地舉手要求發(fā)言,并且不斷地用語言提醒老師注意自己。這樣的孩子還會在別的同學回答問題的時候不斷“插嘴”,其實這是為了引起老師的注意,為了得到老師的表揚,至于老師和同學發(fā)出的信息,他往往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
二、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傾聽習慣培養(yǎng)的策略
1.明確傾聽的意義,引起學生的重視
小學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但表現(xiàn)欲較強,喜歡別人聽自己說,卻沒有耐性去聽別人說,甚至還會認為別人說的都不對,只有自己說的才對才行。別人在發(fā)言時,他不關注別人說什么,只會關注自己是否有機會發(fā)言。針對這一心理特點,我們在教學中可以結合教學內(nèi)容、生活實際或名人故事來引導,讓他們明確認真傾聽不僅可以獲得更多的知識,同時也是對別人的尊重,對自己的尊重。特別是要讓孩子明白傾聽別人講話是一種禮貌,他們都愿意做一個文明有禮的孩子,這樣在老師的提醒下,更會認真傾聽[2]。
2.優(yōu)化師生相互交流,做好傾聽示范
老師是孩子們的榜樣,老師的一舉一動會帶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當孩子在發(fā)言的時候,老師首先應帶頭傾聽,留給孩子思考的時間,無論學生發(fā)言的質(zhì)量如何都要專心去聽,并在此基礎上進行適當?shù)闹笇Вo回答問題的孩子以鼓勵、支持和尊重。課后與學生談心時,也要注意耐心聽取學生的講話,這樣一來,既達到了課內(nèi)相互交流的目的,又給學生營造了良好地傾聽氛圍。
3.優(yōu)化教學手段,激發(fā)傾聽興趣
低年級的兒童年齡小,自控能力較差,課堂上讓他們四十分鐘認真傾聽,必然是有一定難度的。所以作為教師,要善于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積極調(diào)動孩子參加到傾聽活動中[3]。比如對于識字教學來說,教師可以用PPT展示教學內(nèi)容,在每個生字上面標上拼音,這樣省去了板書的時間,同時點擊每一個字就會出現(xiàn)相應的圖片,展示與生字相關的物體。如學“鷗”這個字時,就會出現(xiàn)海鷗的圖片。這種教學方式大大豐富了教學內(nèi)容,增加了教學的趣味性,這樣的講解學生更樂于傾聽,并能夠留下較為深刻的印象。游戲教學法也很重要,例如在教學《小白兔和小灰兔》的時候,學生需要認識“澆”、“挑”、“施肥”、“饑餓”等字詞,此時教師可以把這些字詞寫到黑板上,然后選擇幾名學生開展競賽,當教師讀出某個字詞時,學生要快速準確地在黑板的相應字詞上輕輕拍打,對勝出的學生給予贊美和鼓勵。這樣就能有效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興趣,學生積極傾聽和參與,在玩樂的過程中掌握了知識。
4.細化傾聽要求,確保傾聽有效性
教師在課堂上要求學生認真傾聽,可到底怎樣才算認真傾聽呢?老師應該給孩子一個具體的、可操作性的、細化了的要求。一要靜心,即傾聽時要保持一種安靜的狀態(tài),沉下心來,腦子里不想其他事,認真地聽,認真地思;二要專心,無論是聽老師講課,還是聽同學發(fā)言,都要聽清老師或發(fā)言人說的每一句話;三要耐心,不隨便插嘴,有什么意見和看法,一定要在耐心聽完別人的話,才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四要細心,當別人的發(fā)言有錯,評價同學的發(fā)言時,做到不重復他人的意見,自己的意見要建立在他人發(fā)言的基礎上或者提出新穎的想法;五要用心,在聽取他人意見時不盲從,要有選擇地接受,做到“說”、“聽”、“思”并重,相互促進;六要虛心,當別人提出與自己不同的意見時,要能虛心接受,邊聽邊修正自己的觀點[4]。
三、結語
總之,課堂教學應該是師生雙方共同積極參與的過程中,學生只有認真的傾聽,集中注意力,才能為學習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也促進了教學效率的提升。在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針對他們的年齡特點,應該改善教學方法,加強師生溝通,真正引導孩子把傾聽當做一個長期堅持下去的良好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吳艷杰 . 培養(yǎng)低年級語文學困生的傾聽能力 小學教學參考,2017(02):41-42.
[2]馮娟妹 . 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傾聽習慣培養(yǎng)的策略課外語文:上,2017(04):85-86.
[3]肖華 . 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傾聽習慣培養(yǎng)的策略都市家教月刊,2017(05):79.
[4]劉愛芳 . 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傾聽習慣培養(yǎng)的策略科普童話·新課堂:下,2016(11):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