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承兵
【摘 要】小學生的心智發育還不成熟,在班級的管理過程中,凸顯出諸多小學生的特點,一些學生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缺乏安全與求知意識,自體的控制能力也較差,為小學的班級管理帶來了較大的難度,班主任作為班級管理的領路人,應承擔起培育祖國幼苗的重任,讓學生如沐春風體會到班主任關懷的溫暖,以人為本的理念契合學生的成長需要,基于學生本身的特點出發,針對性的展開教育,可有效的剔除班級的不正之風,敦促學生朝著陽光向上的方向成長,應受到班主任的重視,合理的應用到班級管理的各個環節。
【關鍵詞】以人為本理念 小學班主任 管理 應用
小學的班級管理看似簡單,實則需要根據小學生的多重變量因素,臨場應變、諄諄善誘,既要考慮到學生脆弱的自尊心,又要實現應有的教育效果,及時的更正小學生不當的言行,并樹立健康的價值導向,可謂任務繁重,小學班主任在管理中應摒棄以往固步自封的理念方法,尊重學生的主體意愿,在暢談心聲后,真正理解學生,設身處地的為學生著想,使得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愿意想班主任吐露心聲,達成班級的和諧管理。
一、制定班級制度
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班級管理需要制定出合情的規矩與制度,嚴肅化規范學生的言行,而班主任在實際管理中,應針對具體問題酌情考量,適當放寬管理的條條框框,填充情感元素,讓學生消除對管理的偏見,縮短管理對象與管理者之間的距離感,小學生潛藏著一種“叛逆心理”,班主任越是說什么不行,學生就偏要嘗試,反而班主任以一種“為人師表”的自身典范去感召學生,能夠潛移默化的達到良好的管理效果,學生在榜樣精神的引領下,自然而然的改變自己的錯誤,樹立班級的良性風氣。為了讓學生及時了解學校的管理制度,加強自身行為習慣的養成,可以在教室里設置公示欄,將國歌、校歌、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文明禮儀常規、班規、班委干部名單、學生職責、獲獎、好人好事、各種違紀各類、考核結果都張貼在公示欄內,讓學生一目了然,以便時刻提醒自己,什么事該做什么事不該做,自己的職責是什么。這樣一來,誰都想在表揚欄內為自己增光添彩,誰都不愿意在違紀最差欄中“榜上有名”。學生一旦有了自我教育的愿望,就會意識到班級和自己需要有一定的行為規范和道德規范。“合情”規范的關鍵是要形成以共同價值觀為核心的班級精神。用這種班級精神來溝通學生的思想,融合學生的理想、信念、作風、情操,培養和激發他們的群體意識,使學生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行為與整個班級聯系起來,自覺地為創造健康向上的班風而努力奮斗。
二、尊重學生意愿
以往的班主任管理采取“獨裁”的態度,絲毫沒有與學生親近的想法,一般在課堂上進行簡單的自我介紹后,就流程化的展開班干部選取與班級制度建立,全程學生的自主權被剝奪,對班主任始終充滿敬畏,不敢多言,班主任管理班級,要學會民主,鼓勵學生多提意見與老師一起管理好自己的班級。要充分給予辦干部集體鍛煉的機會,更多的聽取學生的意見,尊重學生的想法,并予以支持或者糾正。特別是在班會或者班干部會議的時候,要更好地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在某個問題上面,讓學生自己選出解決方法并予以實施。這樣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同時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是班級這個大家庭的主人。另外在班主任工作中,談心是個很重要的環節。它不僅可以了解學生,同時還能拉進與學生的距離。在談心中,班主任了解學生的近況,對學生某些問題予以引導。在談心中,了解班級最近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一個善于談心的班主任,一定是一個優秀的班主任。他們能細心地發現學生的問題,從談心中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是教學事半功倍。
三、構建家庭共育
家長作為學生問世的第一任老師,其對子女的影響力是最特殊的,也是最大的。因此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緊密結合在一次,才更利于對學生的全面教育。但目前很多父母在外地打工,跟老人在一起的留守孩子很多。老人對教育的意義認識得比較淡薄,所以有些家長雖然望子成龍,但不懂得科學的教育方法。如當孩子的學習出現困難時,他們束手無策,而當孩子們的成績不理想時,他們又打又罵,孩子們難以接受,從而產生厭學心理。還有些家長忙于掙錢,放松了對子女的教育,對孩子們的行為不聞不問,慢慢孩子們生活紀律不嚴謹,比較散漫。針對這些現象,班主任要做好家長的工作及時與家長溝通,交流。所以每學期設開放周讓每位家長過來聽課,了解一下子女的學習情況,還有每學期至少要召開一次家長會,平時經常打電話和家長溝通。向家長反映學生在學校的各種表現,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同時了解家長的思想動態,對觀念落后的家長應及時說服,在教育方式,方法上達到共識,共同教育好孩子。
四、平等看待學生
在物質上給予幫助。在生活上給予關心和愛護。在精神上給予鼓勵和支持。在學習中那些學習差的、考試發揮不好的等等。要用語言開導、鼓勵、教育他們,不斷與他們談心,這樣即掌握了他們的心理活動,又消除了他們的精神壓力,還取得了他們的信任。在學習上不偏袒、不歧視、不放棄任何一名學生。從談話中關愛學生,及時地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談話要找準時機,要在適當的氛圍中進行。班主任是學生的偶像,學生對班主任有著苛刻的要求與標準。因而,要真正讓學生聽從班主任的教育和管理,作為班主任必須發揚民主精神,保持在學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其表現為:認真上好每一節課,向學生全面而深刻地展示自己,讓學生佩服你,信賴你。在活動時,適當地投學生所好,與學生談論他們感興趣的人和事,與學生尋找共同語言。比如,有的同學喜歡打乒乓球,班主任就利用課外時間和學生們地起玩,在彼此的活動交往中加深理解與信任。充分發揚民主精神。
五、結束語
現階段,小學班主任必須構建新的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思想,結合班級具體情況和學生的生理及心理特征,制定一套完善的學生自主班級管理方案,在內驅力的基礎上,將主體特性全面的發揮,充分開發與利用班級中的人力資源,實現“以人為本”的管理目標。
參考文獻
[1]江建榮.以人為本理念在小學班主任管理中的應用[J].赤子(上中旬),2015,(07):256.
[2]茍培蔭.以人為本理論在小學班主任管理中的運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0,(1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