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林蔭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制度的不斷發展進步,要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數學知識教學的過程中,能夠使教學方法順應新課程改革的趨勢,在教學中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制定合理的數學教學方案,合理設計課堂教學內容,從而提升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強化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由于三年級學生正處于數學思維形成過程中,其學習習慣比較差,課堂注意力集中困難,理解能力不強,所以想要培養其數學學習能力比較困難,那么教師在對三年級學生進行數學知識教學的過程中,就需要使課堂以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為基礎,開展有效的數學知識教學,從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培養 三年級學生 數學 學習能力
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改變了教學的重點,從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提升到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其數學知識的學習能夠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加強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促進學生生活技能的提升,由此可見,數學知識的學習對小學生的發展進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那么在三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就需要合理制定數學教學方法,合理設計課堂問題,從而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數學知識教學,促進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下文就培養三年級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方法展開探究。
一、改變傳統教學方法,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所以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數學知識教學的過程中,就需要改變傳統的數學教學方法,改變枯燥的讓學生進行數學習題練習的現狀,古語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痹跀祵W學習中,學習興趣更凸顯出了其重要性。我們常常發現如果現實中我們對哪門課程有興趣,那我們就會投入極大的熱情,鍥而不舍地想要鉆研它,有強烈獲得這種能力的愿望。對于三年級的學生,更容易看到他們對某一種東西產生興趣的那種極大熱情,所以要抓住這一點,把興趣成為讓學生掌握數學學習能力的導火線。每一位數學教師都喜歡聽到學生這樣說,我最喜歡數學了,數學很好玩。學生說這句話的時候,說明已經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且的他的數學學習能力也在潛移默化地培養。例如,在教學三年級下《位置與方向》的時候,我設計了一個游戲,讓學生站成四個方向,其中一個學生站中間,蒙住眼睛轉一圈,然后讓他來說說前后左右分別是什么方向,學生表現了極大的興趣,就連平時算術能力很差的學生也參與了,而且也熟練掌握了,這一課我是成功的,因為在學生的興趣中教學會讓教師身心愉快,而且同時也教會了他們一種數學能力——空間方位感知能力。
二、豐富教學方法,提升學生注意力
只有學生能夠在數學課堂上提升學習注意力,其才能更好的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才能夠模仿教師的解題方法,從教師的引導中找到解題的思路,從而促進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學習方面的改變還表現在課程內容增加了,思維空間更豐富了。也就是說這個年級的學習已經不同于一二年級的那種單純的接受性知識,更多的注重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綜合應對能力的培養,這是一個開始階段也是一個重點階段,這一轉變尤其在數學學習上體現得更為明顯,心理學告訴我們,注意力是一種基本能力,它是學生順利學習的必要前提,是獲得其它一切能力的基礎。在小學階段,就應該培養少年兒童注意力方面的良好的素質。良好的注意力素質有助于教學的學習;反過來,數學的學習有助于鍛煉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就是在相輔相成的過程中既學習了數學知識,又培養了這一基本能力。例如:教師在對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知識進行教學時,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現實生活中應用長方形或者正方形的具體實例,以提升學生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特點的掌握,加強學生對其面積計算方法的理解。
三、創新數學教學模式
通過經常開展專題研討活動,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重點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注重改革創新,真正意義上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加強理論的學習,組織研讀相關教學理論的成果或相關的教學研究的培訓。通過各個學校機構的相互交流經驗,將教學當中存在的個人問題轉變成研討主題進行合作探討,組織開展校際間的教研和培訓,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四、合理進行課程導入
由于小學生已經在一二年級學習了部分數學知識,所以教師需要合理進行三年級的課程導入,需要保證數學教學的內容能夠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因此只有結合學生熟悉的知識經驗引出他們不熟悉的知識,才能提起學生的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例如:在教乘數是3位數的乘法時,借助于學生已掌握的乘法數是2位數的乘法知識,我引導并幫助學生逐步解決課本的準備題讓學生在無意中接受了新知識。在講解準備時,教師有意讓學生初步認識用乘數哪一位上的數去乘被乘數,乘得數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對齊,這是關鍵。
五、拓展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教師需要在學生掌握數學學習方法的基礎上,拓展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分析其發展思維的有利因素,有側重地發展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如三年級“兩步”應用題教學,解答“兩步”應用題時,分析、綜合較為復雜。教師要先把“兩步”應用題分解為幾個有聯系的簡單應用題,進一步分析解每個簡單應用題所需的已知條件,然后把已知條件成對地結合,連續地解答幾個簡單應用題,最后得到問題的答案。例:“青蛙6天吃456只害蟲,照這樣計算,青蛙10天吃多少只害蟲?”在具體的題目中拓展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首先讓學生求出青蛙一天吃多少害蟲,即456÷6=76只,進而讓學生計算十天吃的害蟲數量,即10x76=760只,有效的加強學生實際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六、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需要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豐富教學方法,提升學生聽課注意力,創新數學教學模式,并合理進行課程導入,在此基礎上拓展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進步。
參考文獻
[1]陳林笑.小學三年級數學過程教學的實踐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
[2]臧俏.小學三年級學生數學分類思想方法的發展現狀及策略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6.
[3]王華.談提升小學三年級數學課堂教學效能的策略[J].新課(上),2013(12):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