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銀燕

【摘 要】本文通過輕聲哼唱“合”共鳴、完美音質“合”音準、半聲歌唱“合”精彩這三個方面闡述了 “半聲歌唱”在中學歌唱教學中進行的探索與嘗試,達到半聲歌唱,以“合”唯美。
【關鍵詞】半聲唱法 歌唱 教學
歌唱教學是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是最基本的音樂活動。我們一線教師在課堂中,經常會遇到一些學生在唱歌時為了獲得老師表揚而一味的追求音量,大聲喊叫,用胸聲、真聲大聲喊唱,這種喊唱聲音位置低、喉音很重、聲區不統一、聲音缺乏美感,并且到了高音區就很難再唱上去,即使高音喊唱上去,也非常難聽。那么,用怎么樣的聲音去歌唱才會好聽,如何才能讓學生唱出和諧優美的歌聲呢?這些都一直深深地困惱著我。
【半聲】Mezzo voce(意)聲樂術語,演唱技巧的一種,即用半分力量的發聲方法。半聲唱法在歌唱時,能讓學生在擁有良好的氣息支持、穩定的喉頭狀態、有頭腔共鳴的位置的基礎上,用微弱的音量、自然、放松地歌唱。同時,可以根據學習者的基本狀態,在聲樂表演的學習中,養成好的練習習慣,避免練習浪費,節約嗓音,對學習者的學習過程有重要的作用。那么,在歌唱教學中,“半聲歌唱”該如何實施呢?我認為,應該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一、輕聲哼唱——“合”共鳴
半聲歌唱首先應該從輕聲哼唱開始。世界上許多著名歌唱家都有這樣的共識:“能哼到哪里,就能唱到哪里!”哼唱又叫哼鳴,哼鳴練習能較好的使喉部肌肉放松,進而有助于打開喉嚨,穩定喉頭,這是歌唱基本功訓練的前提。“打開喉嚨”也就是將喉頭穩定在正確的位置上,口蓋積極向上,舌根放松,喉頭自然向下,保持嘆氣的狀態。同時下巴一定要放松,口、鼻以半打哈欠的狀態吸氣,動作自然放松,以這種狀態進入嘆氣哼鳴練習。
我國著名歌唱家吳雁澤說:“哼鳴是貫穿三個聲區的主干,以哼鳴的中聲區為先導,然后向兩頭擴展,哼鳴練習是找到高位置共鳴的途徑。”只有正確的運用好歌唱的共鳴,從而獲得歌唱的高位置,才能形成音色優美動聽,具有穿透力的聲音。哼唱歌曲也適合運用于我們的歌唱教學中,在練習時我發現哼唱練習很容易使學生獲得假聲和混聲,對聲區的統一有很大的幫助。它能使聲音逐漸變豎、變圓、變集中,使集中的聲音往頭腔里輸送,從而產生共鳴。
下面是兩條哼唱練習:
1.音階練習。
2.簡單的哼鳴練習曲
1 2 3 4 | 5 — | 5 5 5 5 | 5 —||
(師)火車 開起 來 ?(生)嗚嗚 嗚嗚 嗚
(練習要求:告訴學生首先盡量把聲音位置掛在鼻咽處,用一種擤鼻涕的感覺來帶著哼,盡量找到“暈呼呼”的感受。其次,笑肌要提起,自然的面帶微笑。喉嚨要自然放松、打開。再次,要在腹部支持上哼唱,全身要通暢,尤其是肩、胸部位要放松,向下嘆著唱。最后,在正確的哼鳴下,再帶入m母音。1 3 5 3│1 - - - -││)
二、完美音質——“合”音準
我們常常看到有的學生在唱歌時,頸部青筋凸起,面部漲紅。這樣喊出的歌聲絕不會優美、動聽,更談不上什么藝術表現力。所以,應該讓孩子們在哼唱的基礎上,使聲音慢慢地出來,采用小聲唱,這樣既可以避免學生在上課演唱歌曲大聲喊叫的毛病,也能解決高音唱不上去、聲音不統一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小聲唱能建立孩子歌唱的自信心,在唱的同時用耳朵尋找聲音的和諧度,達到音準的要求,從而獲得完美音質。
例如在教學《大海啊,故鄉》這一課時,由于這首歌音域較寬,高音較多,學生唱時很容易“喊唱”,我就用“說悄悄話”的感覺來啟發學生獲得有氣息的“輕聲”,并將“喊唱”與“輕聲唱”進行對比,讓學生自己感受兩種音色的不同,而后得出結論:“輕聲唱”要比“喊唱”更動聽,“喊唱”要比“輕聲唱”累得多。特別是唱高音時,“輕聲”可以不費力氣唱得很高,“喊唱”則會聲嘶力竭不堪入耳。這樣他們就從思想上拋棄了“喊唱”,慢慢地,他們就用小聲唱解決了音域問題,唱出來的旋律準確而優美。
三、“半聲”歌唱——“合”精彩
在哼唱、小聲唱的基礎上,“半聲歌唱”就水到渠成了。我經常在課堂上用一些大家熟悉的世界上著名歌唱家演唱時半聲演唱的事例來引導學生,如:意大利歌曲《燕子歸巢》最后一句(不再回來)帕氏的發音登峰造極,“春風啊,你為何喚醒我”第一段結束后,又極弱的半聲瞬間輕松清澈的半聲。我們非常熟悉的劉歡、韓紅,半聲都掌握的相當好,所以他們的高音明亮清澈,聲區統一,沒有硬機能的明顯痕跡。
在學習《紅河谷》一課時,我讓學生像聞花香一樣將氣吸入,然后練習輕聲說話,說歌詞,像說悄悄話一樣的把歌詞說出來,再讓學生把聞花吸進去的氣息結合輕聲唱,最后進行兩聲部合唱。從沒唱過合唱的七年級學生,在完整演唱后,激動跟我說:“老師,這聲音太美妙了,向教堂里唱歌的聲音!”再例七年級欣賞歌曲《飛來的花瓣》,這是一首經典的歌頌教師的歌曲,旋律婉轉動聽。學唱時,我要求學生運用大量的輕聲唱,表達對老師的崇敬之情。特別是幾句深情的“回答老師”,通過多次反復的“半聲”歌唱,讓學生內化于心,感受老師默默奉獻的精神。
奧爾夫曾說:“音樂是人類思想情感的自然本性的表達,人人都有潛在的音樂本能。”作為音樂教師,要多多思考,善于捕捉微小的瞬間,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去引導學生,把難學的聲樂技巧化繁為簡,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努力,讓所有的孩子喜歡唱歌,愛上音樂,“半聲”歌唱,以“合”唯美!
參考文獻
[1]【日】品川三郎.兒童歌唱發聲——怎樣訓練美好的童聲[M].上海音樂出版社.1990(4)
[2]姚玉芳.咽音技法在少年歌唱教學中的運用.福建藝術[J].199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