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大勇
摘要:豬偽狂犬病是由偽狂犬病毒所引起。近些年來又發現了新型偽狂犬病病毒變異株。豬是偽狂犬病病毒的存儲宿主,其他家畜可感染。該病主要臨床特征為妊娠母豬流產、母豬繁殖配種障礙、公豬繁殖機能低下、仔豬頑固性腹瀉和神經癥狀、育成豬和成年豬可出現嚴重的呼吸道癥狀等。根據臨床特征可初診,確診需進行實驗室診斷。該病預防可進行疫苗免疫接種工作。豬場發生豬偽狂犬病時,唯一的處理辦法就是緊急免疫接種豬偽狂犬病活疫苗。
關鍵詞:豬;偽狂犬病;診斷;預防;治療
中圖分類號:S858. 2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9737(2018)03-0054-01
1 病原
該病的病原為偽狂犬病病毒,屬于皰疹病毒科甲皰疹病毒亞科豬皰疹病毒屬。完整的偽狂犬病病毒粒子由核心、衣殼、外膜或囊膜組成,核心直徑75 nm,核衣殼直徑105 -110 nm,帶囊膜的完整病毒粒子直徑180 nm。偽狂犬病病毒核心含雙鏈DNA能在雞胚和多種哺乳動物的細胞上生長繁殖,并形成核內包涵體,能在豬腎細胞、兔腎細胞和雞胚細胞上形成蝕斑。對乙醚敏感,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很強。2流行病學
豬是偽狂犬病病毒的存儲宿主,其他家畜可自然感染,許多嚙齒類動物也易感染。除豬以外,其他所有易感動物感染偽狂犬病病毒后,其結果都是死亡。在豬場,病豬、帶毒豬及帶毒鼠類可隨鼻液、唾液、奶、陰道分泌物、精液及尿等排毒,經消化道、呼吸道、交配、子宮內以及損傷的皮膚黏膜傳染。哺乳仔豬日齡越小,其發病率和死亡率越高。隨著日齡增長,發病率和死亡率均下降。但是,近年來出現的新型偽狂犬病病毒變異株可導致育成豬和成年豬出現50%—100%的發病率和5%~30%的死亡率。豬在其他動物感染偽狂犬病病毒的過程中起中心作用,如經常與豬接觸的牛、羊就很容易因吸人含病毒粒子的空氣而感染偽狂犬病病毒。該病的發生具有一定的季節性,一般多發生在寒冷的季節,但近年來出現的新型偽狂犬病病毒變異株則在夏秋季節多見。
3 臨床癥狀
豬偽狂犬病可導致妊娠母豬流產(死胎、木乃伊胎),母豬減食,同時常造成母豬乏情、返情和屢配不孕等繁殖障礙。影響公豬繁殖性能(睪丸腫脹、性功能下降)。仔豬出現頑固性腹瀉和神經癥狀:仔豬出生時都很健康,膘情也很好,若干天后一些仔豬即出現排黃色黏液性稀糞,用抗生素和磺胺類藥物治療均無效果。有些仔豬站立不穩倒地,并出現角弓反張癥狀,口角還有一些白色泡沫流出,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可達到50%~100%。斷奶后保育豬可出現腦神經癥狀,表現為間歇性抽搐,倒地,角弓反張,持續4~10 min后,有時癥狀可緩解,過一段時間又會重復出現。出現腦神經癥狀的仔豬幾乎100%死亡,但發病率相對較低,往往零星散發。育成豬和成年豬可出現嚴重的呼吸道癥狀,對育肥豬的生長、飼料報酬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新型偽狂犬病病毒變異株可導致育成豬和成年豬出現頑固性發熱,流鼻水,倒地不食等類似豬流感癥狀,病程可持續7~15天,中后期可見張口呼吸等呼吸道癥狀,個別可出現腦神經癥狀。發病率達50%—100%,死亡率達5%~30%。新型偽狂犬病病毒變異株導致的病例可見喉頭和扁桃體明顯壞死,肺臟炎癥積水,有些病例的肝臟表面會出現許多黃白色壞死點。
4 診斷
該病的診斷主要有如下3種方法:①取病死豬的淋巴結、扁桃體、小腦進行免疫熒光抗體試驗,熒光顯微鏡下出現黃綠色熒光即為陽性。②取病死豬的淋巴結、扁桃體、小腦進行聚合酶鏈式反應試驗。③取病死豬的腦組織、淋巴結用生理鹽水制成1: 10的組織懸液,同時加入適量青霉素、硫酸鏈霉素,取1—2 mL組織懸液對家兔進行皮下或肌內接種。2~3天后,家兔若出現局部奇癢表現,并多數在3~5天內死亡也可確診。其中,第一種方法最常用。但鑒于目前許多豬場都有該病病原的隱性感染,所以在診斷該病時獸醫技術人員除了要具有嫻熟的實驗操作能力和判斷能力外,還要結合臨床癥狀進行綜合診斷。至于新型偽狂犬病病毒變異株要采用病毒的分離培養或相應的聚合酶鏈反應試驗進行診斷。
5 預防
做好該病的疫苗接種工作是關鍵,一般的豬場多用活疫苗。母豬和公豬的免疫程序有兩種,即每年“一刀切”免疫接種3~4次,或者在母豬產前1個月左右免疫1次。仔豬的免疫程序是10日齡以內通過鼻腔進行滴鼻首免,30—35日齡進行肌內注射二免。在該病陰性豬場,仔豬的豬偽狂犬病疫苗免疫也可以不做。判定豬場是否存在偽狂犬病野毒感染,可以通過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區別疫苗產生的抗體和野毒產生的抗體,這對豬場偽狂犬病凈化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6 處理
豬場發生豬偽狂犬病時,唯一的處理辦法就是緊急免疫接種豬偽狂犬病活疫苗,其中10日齡以內的仔豬可通過滴鼻免疫,10日齡以上的仔豬及公母豬可通過肌內注射免疫接種。疫苗處理后4~5天即可穩定病情。此外,對病死豬及其排泄物都要嚴格進行無害化處理。對有發生過該病的豬場一定要加強該病的免疫工作(增加免疫劑量和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