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虹
學校體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肩負著為社會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重要使命,而保證學生安全,就成為每一名體育教師的責任與使命。學校體育運動安全,對于每一個學校體育工作者來說,都是一個很嚴峻的話題,目前一些地區的校園體育安全仍處于缺失狀態,在體育課程中也沒有相應的載體,體育運動安全教育還存在著諸多誤區,學校唯恐發生安全事故避之不及,往往出現運動安全事件后,首當其沖是體育教師。雖然教育部頒布的《學校體育運動風險防控暫行辦法》已經有一段時間,但是一些地方和學校,為避免發生學生在校期間的體育運動傷害事故,仍然采取了減少體育活動、降低群體體育項目難度、刪掉自認為“比較不安全”的課程內容等做法,來“保障”學生在學校體育活動的安全,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校園體育活動的安全隱患,不僅捆住了很多一線體育教師的手腳,也制約了學校體育工作的開展。對此,作為一名體育教師,就需要在體育教學中重視和提升體育運動安全意識,更好地提升教育質量;在對待每一名學生時,都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去設身處地地換位思考學生的運動安全,承擔教師和家長的雙重責任。
一、體育教師不能忽視的課前安全教學設計部分
制訂嚴密的體育教學計劃,是保障體育教學順暢進行的基本保障,大到學年的教學計劃、學期計劃,小到單元計劃、一節體育課的課時計劃,是否有體育教師教學安全意識的具體體現和措施是保證體育教學安全進行的重要保障。如,體育教學內容的選擇和確立是否符合當地氣候特點,北方的冬天盡量不要安排跳躍性練習項目,耐久跑等耐力項目盡量不安排在炎熱的夏季進行,其他諸如體操、武術類項目也要盡量安排在溫度適宜的月份進行等。再如,在體育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中,針對組織調隊、教法與學法等,應有安全實施預案和考慮,教學計劃中對此要有明確的體現,不能省略。其中,開始部分的教師宣布課的內容與要求時,是否向學生提出本課的學習要求和紀律,準備活動是否能夠達到本課學習內容的運動要求,有無過量或過少情況,有無設計結合本節內容的輔助練習,準備活動占用的時間是否合理;基本部分中,教學內容安排是否符合學生學情、教師講解是否正確、保護與幫助是否到位、運動負荷安排是否科學、隊伍調動是否合理,及教師是否對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安全問題及時進行了點評等,都應該有預案。教學安全的設計部分也需要在教案中體現,一旦出現不可預測的運動安全事件后,它將是教師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進行保護和自我保護的憑證和依據。
二、體育教師不能麻痹大意的課堂教學實施部分
一節羽毛球課,教師為節約時間,忽視準備活動特別是專項準備活動。上課后約10min,學生因做跨步接球造成跟腱嚴重撕裂,體育活動免體3個月;學生測完1000m,離下課還有10多分鐘,有些學生要求去練習籃球,但因體力不支,造成跳起爭球落地后,膝關節半月板扭傷,受傷學生體育活動免體2個月;跳遠練習,學生偷偷去另一側沒有翻動沙子的沙坑進行練習,造成踝關節扭傷,體育活動見習6周;武術器械練習,學生在練習時器械相撞,造成一名學生臉部劃傷;一名學生在耐久跑練習時,跑到中途突然昏厥,被送到醫務室,經檢查并與家長溝通得知,該生有多次低血糖暈倒病史,但未向學校、體育教師說明此情況……
類似這樣的案例,體育教師均會覺得似曾相識。沒有體育課堂教學的實施,就談不上增強學生體質,但在教學中,體育教師切記不能產生想當然的麻痹大意思想,是否提醒學生認真做好準備活動;教學組織是否有序、管理是否到位;教師是否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判斷能力,對學生進行察言觀色,判斷學生運動負荷大小是否適中;教學游戲是否過于松散,是否隱藏有不安全因素;體育器材是否擺放過密,存在安全隱患;球類項目學生是否對規則了然于胸,教學中學生是否學會了躲避合理沖撞,是否學會了保護與自我保護的方法,教師又是否能及時觀察場上情況,掌控球類教學比賽的場上情況……這些都應該是教師在教學實施過程中予以充分重視并做到的,這也就要求體育教師要提高專業技術能力和專業素養,以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上好每一堂課。
三、體育教師不能省略的課后反思部分
課后的小結與反思,是體育教師及時總結和提升自己教學經驗的最佳時機,更是保障教師安全順暢進行體育教學的有效途徑。小結和反思的內容有:本課的準備活動是否能夠充分起到熱身和輔助教學的作用,課堂設計是否存在安全隱患,課前是否對體育器材進行了仔細檢查,體操教學的保護與幫助動作是否正確、時機是否及時,小教師的保護與幫助能否勝任,體育器械教學中是否有安全的教學距離,教材安排與銜接是否合理,運動負荷與練習密度是否科學,特殊氣候與環境下體育活動安全措施是否到位等,對特殊情況的學生是否做到了各項工作的及時記錄和存檔,做到對每一名學生負責。
四、體育教師不能輕視的學科活動預案設計部分
體育課外活動、校運會、校體育節、年級體育比賽、籃球聯賽、足球聯賽、各種接力比賽等體育運動活動之前,要有活動方案和緊急預案設計。具體內容有:多大規模的體育競賽,需要多少、多大的場地器材與之相匹配;組織學生進行大型體育競賽時,進場和退場路線、先后順序是否明確,如何防止突發事件的發生;如何緊急處理學生在體育運動中發生的意外運動損傷;課間操、大課間,是否明確規定不同年級學生的跑進集結路線和區域,是否已經具體細化到班級具體路線,從哪側樓道走,跑哪條跑道,是否設定專人進行檢查和指揮;什么季節適合開展什么樣的群體活動等。再如,針對各類校園競賽,除了在比賽前制訂嚴謹的比賽報名方法、比賽淘汰制度等細則之外,還要讓每一名參加活動的學生了解規則要求,明確如遇緊急突發事件的處理流程和應對措施。
五、體育教師不能推脫的宣傳責任和普及義務
體育教師有向學生宣講體育運動安全常識的責任和義務,應利用每學期的起始課堂、風雨課堂,宣傳和普及體育活動安全的方法和注意事項;利用課上教學的契機、學校的網絡、自媒體、各種墻報、廣播、宣傳畫報等形式,宣傳和普及科學運動基本常識。此外,可以將學校的學科動態及時告知學生家長,特別是在開展冬季長跑及其他大型體育競賽活動前,需告知家長,取得學生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從而與家長共同推進學校體育活動的安全有序開展。
六、體育教師不能不了解的運動損傷處理小常識
1.中暑、小腿抽筋、岔氣。中暑者,輕者要迅速送到陰涼通風處休息,嚴重的要立即送往醫院救治;腿部抽筋多由運動過量、準備活動不充分、寒冷引起,抽筋后要盡量直立抽筋的小腿或把抽筋的腿反方向拉直;岔氣多發生在右下肋部,在運動停止后可自然消失,腹部按摩、緩慢深呼吸或進行腹式呼吸均能加速其癥狀的緩解。
2.運動擦傷。運動中摔倒、碰撞都可能產生運動擦傷,教師在檢查完受傷肢體活動是否受限的情況下,輕微擦傷可進行清創處理,嚴重的要立即送往醫院進行處置。
3.運動扭傷。常見的扭傷有腕關節、踝關節、腰、膝、肩關節的扭傷。如情況不是太嚴重,一般采用RICE方法進行治療,即積極休息,冰敷處理、壓迫、抬高肢體的方法,傷情嚴重的要立即送往醫務室或醫院進行治療。
4.肌肉拉傷。肌肉拉傷后,最好能立即進行冷敷處理,防止傷處腫脹。24-48小時后可適當熱敷或進行按摩。
此外,筆者在此提出四點建議:一是,應通過強化教育立法、完善校園體育保險機制、設立校園安全鑒定機構等措施,保障學校、教師、學生三者的合法權益。二是,建議開設運動安全課程,并將其納入到學校體育與健康的課時中。三是,將緊急救護的一些常用基礎知識,引入到體育課堂和社會實踐課中來,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定期組織應急自救的安全演練,全員推廣和普及校園體育活動安全,讓學生了解并學會應對突發的體育運動損傷。四是,將體育教師的安全技能考核作為對體育教師專業技能考核的一部分,以此強化教師的運動安全意識和對學生的運動安全教育質量,更好地推動學校體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