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澤民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體育和學校體育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是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中國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內容,也是習近平總書記教育思想的重要內涵。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新起點上思考如何強化學校體育工作,需要找準理論起點和邏輯起點,需要全面總結、深刻把握學校體育發展的基本經驗,切實推動學校體育發展方式的轉向與轉型。
一、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體育和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論述,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強化學校體育工作的理論起點和邏輯起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體育和學校體育工作,強調體育強國夢與中國夢息息相關,把健康中國建設作為中國夢的重要支撐,把體育事業融入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大格局中去謀劃,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把對體育和學校體育工作的認識提升到新高度,賦予了學校體育工作新的歷史使命。總書記進一步指出,身體是人生一切奮斗成功的本錢,少年兒童要注意加強體育鍛煉,家庭、學校、社會都要為少年兒童強健體魄創造條件,讓他們像小樹一樣健康成長,長大后成為建設祖國的棟梁之材。要從娃娃抓起,扎扎實實提高競技體育水平,持之以恒開展群眾體育,不斷由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這些重要論述為做好學校體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是新的歷史起點上強化學校體育工作的理論起點、邏輯起點。
學校體育關系青少年健康成長,是建設體育強國的基礎。學校體育旨在教會學生運動技能、提高學生健康素質、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智力水平、審美素養和形成健康生活方式。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把學校體育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不斷加大推進力度,改革步伐明顯加快,學校體育的頂層設計與規劃日趨完善,學校體育發展的條件保障更加堅實,學校體育改革創新卓有成效,校園足球切實發揮了學校體育改革先鋒和突破口的作用,社會各界支持學校體育發展進步的氛圍更加濃厚,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持續提升,基本形成了黨委高度重視、政府統籌協調、學校積極落實、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廣泛支持的學校體育工作良好格局。
二、學校體育工作改革發展培育的寶貴經驗彌足珍貴,需要不斷堅持和弘揚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各校積累了很多寶貴經驗,主要體現為“五個堅持”。一是,堅持立足大局抓謀劃。把學校體育工作置于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之中去謀劃和設計,推動學校體育工作自覺服務于科教興國、人力資源強國、健康中國、教育強國、體育強國、全民健身等國家發展重大戰略。二是,堅持服務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載體。把發展學校體育作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徑。三是,堅持改革創新促活力。學校體育工作進一步突出了問題導向,聚焦重點難點,實現了科學發展,構建起了體系健全、制度完善、充滿活力、注重實效的體制機制,為學校體育的未來發展鋪軌、引向、導航。四是,堅持依法保障重治理。法治是學校體育治理的基本方式,把學校體育治理納入依法治教之中,不斷完善學校體育的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提高學校體育治理法治化水平。五是,堅持凝聚合力補短板。總體上看,學校體育仍然是整個教育事業相對薄弱的環節,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仍然是學生素質的明顯短板。發展學校體育,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是教育工作“補短板”的重要一環。
三、更新觀念,切實轉變學校體育發展方式
學校體育工作推進了這么多年,一些傳統的、片面的、不科學的觀念仍然存在,這也是今后學校體育工作要著力破解的重要問題。轉變學校體育發展方式,是推進學校體育供給側改革的根本內容。為此,一要堅持“面向全體、面向人人”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學校體育既要支持部分學生發展其體育特長,更要關注全體學生的體質健康和全面發展,不能只養“幾朵紅花”裝扮校園,而是要栽種“大片綠蔭”使校園生機盎然。發展學校體育,需要堅持“面向人人、面向全體”的原則,推動各級各類學校的所有學生全都“動起來”“活起來”,打牢全體學生的健康基礎。二要堅持“綜合多元”的價值定位。要把學校體育作為實現教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載體,培養學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塑造學生強健的身體,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水平,錘煉學生的意志品質。三要堅持“依靠制度”的運行機制。搞好學校體育工作既要靠推大型活動抓亮點,更要靠法治治理抓制度,正確處理活動引導和制度保障的關系。四要堅持“落實多方責任”的治理方式。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納入政府績效考核指標體系,既要以教育部門為主,更要靠多元共治,調動各方積極性,同時發力、同向發力。五要堅持“終身體育”的認知和觀念。推動學生處理好參與學校體育教育與終身鍛煉的關系,使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終身鍛煉的意識和習慣,讓學生帶著所喜歡的、受益終身的運動項目和良好的鍛煉習慣健康成長、走向社會、走好一生。
億萬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意志堅強、充滿活力,是民族生命力旺盛的重要體現,是國家綜合實力強大的重要標志,是千千萬萬個家庭幸福生活的根基。要從此戰略高度和全局角度認識和把握學校體育工作的新定位、新要求、新航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