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志南 趙曉芳
運動技術是調動體能以完成操練動作的方法[1],運動技能是指學生在體育學習和鍛煉中完成運動動作的能力[2]。那么,如何借助運動技術以完成運動技能的教學,筆者試著從“運動環境創設”的角度闡述技術轉化為技能的教學策略。
一、關于運動環境
在課堂的有限時空內,其運動環境因素包括了自然環境、物理環境、社會環境。自然環境包括了氣候、溫度、風力等;物理環境包括了空間的大小、器材的使用、地面的平整度、練習任務的條件等;人文環境包括教師的態度等。而物理環境主要是上課教師創設的,它直接影響著體育課堂教學的效能。其中“練習任務的條件”所產生的環境此處暫且將其稱為“運動環境”。
二、運動環境創設的意義
信息加工理論認為,“學習和行為起源于環境與學生已有知識的相互作用”,學生既對環境做出反應,又作用于環境[3]。學生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所學的“技術”,需要在一定的任務的條件下進行練習,以檢驗學生技術的運用能力,如在學生學習“高低運球”的相關技術后,在真正的籃球比賽中,當遇到防守隊員防守時,能夠有意識地做出“以身體護球,采用低運球”的方法,這時他已經將技術轉化為技能。因此,運動環境的創設對學生學習運動技術后運動技能的形成具有促進作用,能夠讓學生知道“什么時候用、用什么技術、怎么用”等技術運用的方法,避免“為學技術而學”的問題。
三、運動環境創設的基本策略
1.分析教材的特征與價值。分析教材的特征與價值,主要目的是明確“為什么教”和“教什么”的問題。也只有清楚該教材內容的特點、價值,才能創設符合教材特征的運動環境,對學生所學的技術起到遷移、內化的作用。以“跪跳起”和“高運球和低運球”兩個教材內容為例(表1)。
從上表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要讓學生提高“跪跳起”和“高運球和低運球”的運動技能,不能只限于其技術(或動作要領),更多地要讓學生有在一定的環境中運用技術方法的時機。如在“跪跳起”教材內容的教學時,讓學生從一塊墊子的高度往下跳。這點在本次活動的3節課中都有所體現,但設置這樣的練習環境,更多是考慮“從高處往下跳便于學生體驗完成跪跳起動作”的成功感這一層面,如果從學生運動技能的發展的角度出發,可以考慮再增加高度(如從箱蓋上往下跳、4塊墊子高度往下跳等),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跪跳起落地時身體平衡的控制能力,又可以培養學生勇敢、果斷的心理品質。
2.創設組合練習的任務環境。《浙江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指導綱要》中提出了“組合練習”這一理念,組合練習可以“幫助教師拓展教學思路,提高技能教學的有效性”,幫助學生把學到的技術轉化為自己的技能,以便于以后進行鍛煉身體時加以運用。在考慮組合練習時,一般有“動作與動作的組合、人與人之間的組合”等。
在同課異構環節,浙江教師執教的《技巧——跪跳起動作方法》一課中,教師在最后環節創設了“跪跳起+挺身跳”,2個簡單的動作不僅僅是“相加”,因為學生不僅要知道2個動作的要求,而且要思考2個動作如何連貫完成,這對學生今后學習較復雜的體操類動作有一定的幫助。當然還可以進行“跪跳起+滾翻(前滾翻或側滾翻)、跪跳起+起跑”等組合練習。
浙江教師執教的《籃球——高低運球動作方法》一課中,創設了“你進我退”游戲,2名學生一組面對面站立進行運球,看到同伴退時自己向前運球,接近同伴時進行低運球。這是“人與人的組合”。把高運球和低運球的動作方法置于較復雜的運球環境中,學生既要看同伴(眼睛脫離球的運球),同時要根據同伴運球的情況做出“高運球、低運球、向前向后的行進間運球”的調整,利于學生運球技能的提高。
3.創設具有項目特征的模擬比賽環境。球類運動技能的教學,最終的目的之一就是讓學生“會比賽”。體育教師雖然不能讓不同階段的小學生都參與完整的籃球比賽,但是可以根據學生已有的籃球技能水平,創設符合他們的簡單籃球比賽游戲。以三年級的學生為例,可以創設含有“運球、傳球、消極防守”籃球元素的運動環境。
同課異構環節中,北京教師執教的《小籃球——高運球和低運球》一課中,教師創設了“紅綠燈”的游戲,讓學生在慢速的行進間運球時看教師手中的“紅旗、綠旗”,看到紅旗時原地低運球,看到綠燈時行進間高運球;同時,也創設了“抓尾巴”的游戲(兩位學生在運球的狀態下分別去抓同伴的“尾巴”),在這個游戲中,實際上就是創設了“人與人之間的組合、動作與環境的組合”,因為學生不僅要完成連續的運球任務,同時既要考慮保護好自己的球(防的意識),又要去想辦法抓同伴的尾巴(攻的意識)。同樣在“交換課堂”環節浙江教師執教的《籃球——高運球和低運球》一課中,教師創設了“運球+傳球+換位跑”的練習,目的是將“高運球和低運球”的方法在這個練習中得到運用和提高,讓學生明白什么時候要高運球、什么時候要低運球??此坪唵蔚膸讉€動作的組合,還滲透了同伴“配合意識”。上述練習與游戲都具有籃球比賽時的運動環境特征。當然,教師在創設這樣的運動環境時,需要考慮學情,同時要讓學生明確練習標準和目的。如在“紅綠燈”游戲中,教師需要告訴學生“紅燈就是比賽時有人防守的時候、綠燈就是沒有人防守的時候”,這樣也把相關的“學理”適時地滲透給學生,讓學生明白“為什么”。
創設運動環境是讓技術轉化為技能,又是提高技能的一個不可或缺的教學策略。教師在體育教學中,需要根據不同的教材特征和功能價值,創設不同的運動環境,給學生運動技能的發展提供更好的體育活動、體育游戲、體育比賽的機會。
參考文獻:
[1]張洪潭.體育基本理論研究[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董琦,陶沙.動作與心理發展[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