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清
【摘 要】 目的:研究實施臨床干預措施對于降低陰道分娩產后出血發生率的效果。方法:本研究所有的研究對象均為本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陰道分娩產婦,選擇其中的51例作為對照組,為對照組產婦配合常規的護理措施進行干預,同時選擇51例作為本研究的觀察組,觀察組配合采用綜合護理進行干預,評價兩組產婦的產后出血情況。結果:本研究觀察組產后出血的發生率比對照組更低,對兩組產時出血和產后出血量情況進行比較,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臨床對于陰道分娩的產婦在進行干預過程中,落實綜合護理措施能夠有效降低產后出血的發生率,保證產婦安全分娩。
【關鍵詞】 臨床護理干預;陰道分娩;產后出血
產后出血是臨床上陰道分娩較為常見的一種并發癥,目前來說產后出血是導致產婦死亡的一個主要原因。為了有效提升對于陰道分娩后產后出血臨床干預的效果,需要積極地在臨床上探索有效的護理干預指導方法。陰道分娩以后產婦容易突發宮縮乏力情況,并且一般會合并軟產道撕裂傷,臨床通常存在復雜的胎盤因素和凝血功能障礙等,這使得產后出血存在較大的風險,如果產后24h之內出血量超過500mL,那么會導致患者病情進一步的惡化。而對于產婦在產后實施綜合有效的臨床干預,強化對于陰道分娩之后產后出血的防治工作,可以有效地減少出血量,降低產后出血的發生率,并且積極地改善產婦的預后情況具有重要的價值 [1]。本研究針對于此分析臨床干預工作降低陰道分娩產后出血發生率的效果,并將主要研究情況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的所有研究對象均為本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進行陰道分娩的產婦,將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選擇其中的51例作為本研究的對照組,對照組產婦當中,初產婦和經產婦分別為28例和23例,產婦平均年齡為(28.1±4.4)歲;觀察組同樣選擇51例產婦進行研究,觀察組產婦中初產婦和經產婦分別為27例和24例,平均年齡為(29.8±4.7)歲。本研究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產婦通過統計學軟件進行檢驗,在一般資料方面沒有明顯的差異性(P>0.05),可以進行比較研究。
1.2 方法
對于本研究對照組的產婦在進行護理的過程中,選擇采用常規護理措施進行指導,具體的護理方法因為篇幅有限,不進行詳細的論述。本研究的觀察組產婦在進行分娩時,為產婦選擇采用綜合護理措施進行指導,具體的方法如下。
1)健康教育。作為護理人員應該在產婦分娩以前對產婦進行健康教育工作,在產婦進行定期組織分娩以前,需要使產婦觀看相關的教育視頻,使其對整個分娩的過程以及相關注意事項有所了解,這樣能夠促使產婦更好地分娩。
2)心理指導。通常情況下產婦在分娩以前會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懼焦慮情緒,產婦會存在情緒緊張、抑郁和焦慮等心理狀況,護理人員需要及時的根據產婦的實際情況與產婦進行溝通,這樣能夠對產婦的心理狀況進行了解,并且根據實際情況為產婦選擇合理的心理干預措施進行情緒疏導,保證產婦具有良好的心態。
3)檢測生命體征。需要詳細密切地對產婦在分娩過程當中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進行觀察和了解,護理人員需要根據產婦的各項生命體征狀況等,對產婦進行預防,防止產婦分娩過程當中出現意外,以確保分娩的順利開展。
4)產程指導。作為護理人員,需要在產程做好相關的護理工作。①第一產程:應該對產婦的狀況進行密切觀察,了解產婦的生產情況和宮縮情況,在觀察產婦宮縮情況的時候,如果產婦出現產程緩慢或者產程停滯的情況,需要為產婦選擇采用相對應的措施進行指導,同時在產程中,護理人員應該及時為產婦進行補水,幫助產婦進行排尿,避免產婦因為子宮收縮受到影響導致產后出血癥狀的發生。如果產婦出現產程過快,并且表現有較強的宮縮情況,作為護理人員應該及時進行指導,避免產婦在不正確的時間用力而損傷自身的軟組織,加重出血癥狀。②第二產程:護理人員需要指導產婦如何對會陰部進行保護,護理人員應該掌握好對于產婦會陰側的最佳側切時機,在切開以后需要立刻建立靜脈通道進行輸液,在此期間作為護理人員應及時地為產婦進行急救,并且做好輸液的準備工作。需要指導產婦正確地應用負壓,可有效避免軟產道損傷,同時對胎膜的完整性進行仔細評估,如果產婦出現軟產道損傷情況,護理人員應該配合醫師進行縫合。③第三產程:護理人員應對產婦進行改良子宮按摩,一只手置于產婦的下腹部,五指經產婦腹部進行有節奏的擠壓,同時對產婦子宮宮底進行放松,掌面摩擦產婦的子宮前壁,每分鐘需要持續30次 [24]。按摩的時候需要保證用力均勻,并且以避免導致產婦不適為宜。按摩以產婦的胎盤剝離征兆出現以后可以停止,護理人員左手的拇指和其他四指應分開,在產婦恥骨聯合上方選擇采用手掌抵住宮體部位向上方推動,右手握住臍帶,向外輕輕牽引,以幫助胎盤娩出。
1.3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 19.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行χ 2檢驗。若P<0.05,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本研究兩組產婦的產后出血發生率進行比較,觀察組產婦出現產后出血4例,對照組產后出血13例,觀察組產后出血發生率為7.84%,對照組產后出血發生率為25.49%,觀察組和對照組之間存在差異性,觀察組的產后出血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對本研究兩組產婦的產時和產后出血量進行比較。詳細情況參見表1。
3 結論
本研究主要評價在臨床上實施臨床干預對于降低陰道分娩后產后出血的效果。從本研究結果可以看出,觀察組的產后出血發生率明顯比對照組更低,而且產后出血量也比對照組少,充分說明綜合護理干預可有效降低產后出血發生率,減少產后出血量。綜上所述,臨床對于陰道分娩的產婦,在進行干預過程中落實綜合護理措施進行指導能夠有效降低產后出血的發生率,保證產婦安全分娩。
參考文獻
[1] 孫潤蛟,宋立燕.子宮下段收縮乏力致產后出血12例臨床分[J].中國醫學創新,2014,11(03):123125.
[2] 張莉.無保護接生中的效果探討[J].中外醫療,2015,34(34):104105,114.
[3] 蔣躍青.無保護會陰自然陰道分娩與常規陰道分娩效果比較[J].大家健康,2015,(22):167168.
[4] 楊俊紅.無保護會陰自然陰道分娩與常規陰道分娩對比研究[J].河北醫藥,2013,35(15):2294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