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寶燕 吳振清 高婷
【摘 要】
目的:分析導致血液檢驗結果出現誤差的影響因素,并闡述消除誤差的有效方法。方法:對本院接收的54例接受血液檢驗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探明影響血液檢驗結果準確性的主導因素,并探討防范誤差產生的有效辦法。結果:血液標本采集、血液標本送檢、血液標本檢驗以及患者自身因素是導致檢驗結果存在誤差的主要影響因素。結論:應重視加強對血液檢驗注意事項的宣傳工作,提升血液檢驗過程的規范性,形成檢驗結果準確性的有力保障。
【關鍵詞】 血液檢驗;誤差;防范對策
近幾年,各大醫院紛紛對血液檢驗結果精確度予以充分的關注,若能夠有效降低血液檢驗結果的誤差,能夠為臨床診斷和治療工作提供科學的參考依據,從根本上提升疾病的治療有效性。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尋了影響血液檢驗結果準確性的影響因素,并闡述了防范誤差產生的對策,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于本院接收的接受血液檢驗患者中隨機選取54例患者入組研究,男女各為27例,患者年齡為22~58歲,平均年齡(39.45±0.55)歲。
1.2 方法
研究人員應根據具體的檢查項目,合理安排血液采集的數量、采血部位以及采血時間,確保血液發生凝血現象,在制成標本后,針對出現誤差的血液標本進行標記,根據自身臨床實踐經驗,探明誤差出現的原因并予以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1.3 觀察指標
觀察血液標本檢驗誤差產生的相關因素。
2 結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血液標本采集、血液標本送檢、血液標本檢驗以及患者自身因素是導致檢驗結果存在誤差的主要影響因素。
3 討論
血液檢驗是臨床診斷的常見方法,在腫瘤疾病、血管疾病以及傳染性疾病的診斷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充分發揮血液檢驗的價值,有助于形成診斷結果準確性提升的參考依據,對快速治愈患者疾病具有重要幫助。盡管血液檢驗的流程較為簡單,且具有較高的準確性,但受多重因素的影響,使得檢驗結果容易出現誤差,因此,注重對血液標本存在誤差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探尋防止誤差產生的有效對策,顯得十分關鍵 [1]。
有學者認為,血液標本采集、送檢以及檢驗過程中操作的不規范性都會導致誤差的出現,該研究結論與本次研究結論具有一致性 [1]。筆者通過調查研究,將血液標本檢驗誤差出現的原因歸納為以下幾點:1)在血液標本檢驗過程中,受患者年齡以及精神狀態的影響,檢驗結果存在較大的差異性。有學者指出,在不同時間段,患者的白細胞數量以及血小板計數水平均存在明顯差異,考慮原因可能與患者在血液標本檢測前做過劇烈運動有關。運動會對患者體內的鈉離子分泌和尿素氮分泌產生直接影響,使得患者血小板計數水平顯著增加,嚴重影響到血液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如果接受血液檢驗的女性患者處于月經期間,白細胞數量較少,也會對檢驗結果產生不利影響。同時,護理人員未在患者進行血液檢測前,叮囑患者禁食禁水,血檢結果也無法實現對患者血液中成分的真實反映。2)在上報送檢申請單時,若不能完善對患者臨床資料的填寫工作,也容易加劇誤差的產生幾率。3)未能夠合理設置血液檢驗的時間也是誤差產生的主要原因,機體在不同時間段的代謝水平存在明顯差異,這也導致了不同時間的血液檢驗結果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在血液標本采集的過程中,醫務人員應合理把握企業采集的時間,根本上防控誤差的產生 [2]。4)由于部分醫務人員沒能夠樹立良好的責任意識,不能予以檢驗報告準確性充分的關注度,未能夠嚴格依據血液采集相關標準執行操作,也是導致誤差出現的主要原因 [3]。5)若標本采集人員未能夠做好血液標本的采集和存儲工作,不能夠合理把握送檢時間,未等血液凝固就執行檢驗操作,也會對血液檢驗結果產生不利影響 [4]。
由于血液檢驗結果出現誤差會嚴重影響到臨床診療和護理工作,因此,醫務人員應樹立良好的責任意識,注重采取相應措施,對血液檢驗結果可能存在的誤差進行防范。筆者建議,為了降低血液標本檢驗誤差出現的幾率,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檢驗部門應加強對檢驗人員的教育,提升檢驗人員對血液檢驗重要性的認識程度,定期組織專題講座和培訓,從根本上提升檢驗人員對血液檢驗基本知識、操作技能以及相關注意事項的掌握程度。同時,應引導檢驗人員加強與護理人員的溝通和交流,規定檢驗人員應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基礎上,不斷提升血液檢驗技能的嫻熟程度,對血液采集、儲存和運輸過程進行有效監管 [5]。2)檢驗人員應將檢驗科室制定的血液標本采集規范作為指導依據,實現對血液采集行為的有效約束,確保血液采集時間、數量的合理性。同時,在血液標本采集前,檢驗人員應告知患者禁止攝入任何食物,告知患者相關注意事項,了解患者是否處于月經期,嚴禁患者進行任何激烈運動,在確保患者休息充分的基礎上,完成血液采集工作,確保能夠實現對血液成分的真實反映,此外,檢驗人員還應重視對血液檢驗儀器的功能進行檢查,防止血液標本與空氣接觸,在完成抗凝工作后,應及時將血液標本送檢。3)檢驗人員應根據檢查項目的具體要求,對血液標本進行分類檢驗,防止因晃動標本發生的溶血現象。針對血液檢驗結果可能存在的誤差,檢驗人員可采用人工復查的方式對各個參數進行分析,并查明誤差出現的原因。4)檢驗科使用建立健全采血制度,實現對采血人員以及血液檢驗人員工作行為的有效約束,著力提升血液檢驗的規范性。
綜上所述、患者自身因素和血液標本采集、送檢和檢驗過程不規范是導致血液檢驗結果出現誤差的主要原因。因此,檢驗部門應重視完善血液采集和檢驗制度,做好檢驗人員的培訓工作,及時將標本送檢,為檢驗結果準確性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 盧麗華.血站血液檢驗標本誤差的影響因素及應對策略[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7,01(17):217218.
[2] 張春玲.探討臨床血液檢驗標本分析過程中影響檢驗結果準確性的因素[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04(82):1619116192.
[3] 趙敬紅.獻血者血液檢驗標本出現誤差的主要原因與預防策略[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7,24(16):156157.
[4] 楊秀琴.臨床血液檢驗標本分析過程中影響檢驗結果準確性的因素[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59):118119.
[5] 逄清華,崔海濤.探究不合格血液檢驗標本的原因研究及對策[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13):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