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超 郭瑞芳

【摘?要】
目的?:?探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臨床護理。方法?:?將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本院收治的102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51例,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51例,應用綜合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結果?:?觀察組治療后總有效率為96.08%,顯效率為60.79%;對照組治療后的總有效率為74.51%,顯效率為23.53%;對照組明顯低于觀察組,比較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護理中,通過綜合、系統的護理干預,能夠盡快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臨床療效,受到患者的一致好評。
【關鍵詞】 ?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臨床護理;體會
急性心肌梗死是臨床發病率較高的一種疾病,主要是由于冠狀動脈出現急性、持續性的缺氧和缺血所致。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冠脈狹窄是導致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患者常表現為心律失常、休克等癥狀,嚴重者甚至有生命危險。本院在強化基礎護理的基礎上,通過心理護理、疼痛護理、出院指導幾方面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實施護理,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對象為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本院收治的102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所有患者均表現為胸悶、胸痛和呼吸困難。將其分為以下兩組:觀察組51,男性33例、女性18例;年齡57~78歲,平均年齡(64.32±1.46)歲;合并癥:11例糖尿病、9例高血脂癥、6例動脈粥樣硬化、無合并癥25例。對照組51,男性30例、女性21例;年齡55~77歲,平均年齡(66.76±1.82)歲;合并癥:13例糖尿病、8例高血脂癥、4例動脈粥樣硬化、無合并癥26例。綜合比較兩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資料,無顯著統計學差異(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遵醫囑用藥、健康指導、病情觀察、出院指導等常規護理;另予以觀察組以下護理措施:1)心理護理: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通常在患者毫無思想準備的情況下發病[1],突如其來的咯血與呼吸困難,很容易讓患者感到緊張、絕望、焦慮和恐懼;護理人員在全面評估患者個體情況的基礎上,給予足夠的安慰與鼓勵,言簡意賅的介紹疾病與治療方法,叮囑患者積極配合臨床護理,強調心態對于臨床治療的重要性;告知家屬多陪伴、鼓勵患者,用家庭溫暖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使之穩定心態,積極面對治療。
2)強化基礎護理:叮囑患者必須保證絕對的臥床休息,不要過多活動肢體,經過7d的治療后,在護理人員的協助下,可活動四肢,嘗試下床;休息體位以半臥位為宜,讓四肢下垂,降低回心血量;氧流量保持在2~4L/min[2],同時注意肌肉耗氧量的控制,減輕患者的肺部張力;叮囑患者食用低?熱量、清淡、易消化、產氣少的食物,晨起空腹引用溫開水,每天食用蔬菜與水果,少食多餐,以免飽腹后心臟增加負擔[3]。
3)疼痛護理:急性心肌梗死最突出的癥狀是疼痛[4],從而進一步加重心肌缺血,增加梗塞面積,同時還會讓患者出現惡心、嘔吐、冒冷汗、低血壓、心動過速、心情煩躁等癥狀;臨床護理中應遵醫囑使用止痛藥物,可肌肉注射杜冷丁,劑量50~100mg,也可皮下注射嗎啡,劑量5~10mg[5];用藥后密切觀察患者的表現,掌握患者的疼痛程度與癥狀的變化情況;觀察是否出現呼吸抑制、脈搏加快等癥狀,若有,則立刻通知醫生。
1.3?觀察評定標準
通過臨床療效評估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顯效:患者的心功能等級提高1~2級、動態心電圖檢查結果顯示,無期前收縮,且臨床癥狀完全消失;有效:患者的心功能等級提高1級,動態心電圖檢查顯示,期前收縮減少50%,臨床癥狀有所緩解;無效:患者的心功能等級、期間收縮、臨床癥狀無任何改善甚至加重,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應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3?討論
除上述三項護理措施外,對患者的出院指導同樣重要。醫護人員應用通俗、簡潔、易懂的語言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重點強調心態、飲食和運動;讓患者明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與癥狀特點,從而自覺養成健康的生活、飲食習慣[6]。
綜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護理中,通過綜合、系統的護理干預,能夠盡快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臨床療效,受到患者的一致好評。
參考文獻
[1] ?張小娟,李小花.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護理[J].河北醫藥,2016,38(20):3188-3190.
[2] 李麗,李怡林,張燕,等.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護理[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12):2344-2344,2345.
[3] 崔蕊,國強華,畢希樂,等.左西孟旦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臨床觀察與護理[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7,14(Z1):286-287.
[4] ?岳宏,郭惠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護理干預措施及效果分析[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6,16(09):1381-1383.
[5] Hyojeong Han,Hong Seog Seo,Byung Hwa Jung,et al.Substance P and Neuropeptide Y as Potential Biomarkers for Diagnosi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Korean Patients[J].Bulletin of the Korean Chemical Society,2014,35(01):158-164.
[6] Mohammad Al Mamun,Nahid Rumana,Yoshikuni Kita,et al.Combining the effects of conventional risk factors and environmental triggering factors while studying seasonalityin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J].Environmental Pollution,2014,189(Jun):25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