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宏昌
一、培養學生們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培養學生們堅定學好數學的信心。
我們數學教師應該改變填鴨式的教育觀念,充分關心、尊重、熱愛每一個學生,不能忽略他們自身的學習情感和主觀能動性。這些都是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首先不能將學生進行優劣之分,應該給與他們平等的機會與待遇,教學中應關注班級里的全體同學。
山區學生缺少課外活動及社會實踐,唯一檢驗自我的機會就是學校的考試,這使得大多數學生沒有正確的認識自我,缺少成功的喜悅以及失敗后客觀的總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為學生們創造更多展現自我的機會,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我,取得進步,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而在這個過程中,學習有困難的同學可能會有完成不好的情況,這時,教師應在其他方面進行彌補。比如,在平常上課過程中,一些較為簡單容易的問題,盡量讓他們回答,讓他們在同學面前充分的展現自我,對考試的重點難點內容對他們進行個別的、有針對性的輔導,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克服自己對數學的懼怕心理,樹立信心。
二、生動講解,消除學生畏懼心理
要激起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首先要求數學教師要一改學生們對數學枯燥乏味的印象,將數學講解的生動有趣。山區學生的家長文化水平可能相對較低,對自己的孩子沒有進行正確及時的引導,剛剛進入初中的學生們還不了解初中數學的重要性,數學教師在初一的第一節數學課就應該明確初中數學在整個教育生涯中的重要程度,并讓同學們了解初中數學都編排了什么內容,在生活中起到什么樣的作用,可以通過一些有趣的游戲,或者模擬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用數學知識加以解決,引導學生樹立我要學習數學的觀念,隨后再告訴同學們怎樣才能學好數學。萬事開頭難,只要第一步就提高了同學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就會減輕同學們學習數學的精神壓力,給與他們學習數學既有用,又有趣的印象,消除學生們學習數學的畏懼心理,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三、了解學生,因材施教
每個學生由于家庭環境及對社會信息的接受程度不同,心理和生理發展水平也不盡相同,都有其各自的特點。在學習中也是如此,每個學生由于自身的特點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也千差萬別,因此我們在教學中不能進行“一刀切”的教育方式,要因材施教,了解每個學生的優點及不足,設身處地的制定方案,用適合他們的方法引導其全身心的投入到數學的學習中去,從根本上培養并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雖然山區學校不像城區學校有完善教學設施和較好的教學環境,但也有其特有的好處,比如每個班級的學生數量較少,教師可以充分的關心每一個學生,隨時檢查他們的學習效果,在課后,老師也可以及時的進行學困生的輔導,了解并解決學生們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四、加大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參與度
大多數農村的數學教學方式都是很單一的,教師在課上講授例題的解題方法,學生在座位上傾聽,偶爾還有些學生看看窗外或搞些小動作。課后教師給學生們布置相似題型的家庭作業,看似直接有效,但卻很枯燥無味,毫無興趣可言,有的學生根本沒有接受到老師講的知識點,學生們沒有真正的參與到數學的學習中。一提到數學,仿佛就是簡單的模仿計算,缺乏主動性,一旦在課后作業中遇到和例題稍有差別的題型,便望而卻步,不能自己探究自己解決。
我們數學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聯系學生生活實際,通過調查、訪問等活動,增加學生的參與度。可以安排與知識點相關的內容讓學生們自己去實驗,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山區孩子雖然沒有很先進的教學設備,但是可以就地取材,比如在學習概率問題的時候,布置學生們在家里拿撲克牌做實驗,記錄每次抽到撲克牌的顏色從而進行概率計算,并拿到課堂上來匯報,引導學生們大膽設想,各抒己見。并讓學生們總結這次實驗,是如何發現問題,又是如何進行論證解決問題的。再如在學習相似的時候可以分組到操場上利用太陽光照射的影子測一測旗桿或教學樓的高度。還可以定期舉行數學知識競賽,將學生們分成不同的小組,讓學生們自己出題,相互解答,對表現較好的同學給與獎勵,并對每一個參與其中的同學進行準確客觀的評價,《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仔細捕捉學生們的靈感,滲透數學思想,激發他們在遇到問題時自己解決問題的欲望,從而改善他們以往覺得數學很乏味的印象,從而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五、巧設問題,激發興趣
在新課程標準實施的大背景下,農村學生也應和城里學生一樣,享受課程改革給他們帶來的權利,在學習中體會到知識帶來的快樂,積極主動的投入到數學的學習中去。在正式講授知識點之前,可以巧妙地設計一個與知識點相關的命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也可以在正式講解前讓學生們做大膽的假設和猜想。在我們的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進行假設和猜想,是激發學生們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作為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們積極探索,主動在課程中尋找答案。這樣既有利于集中學生上課過程中的注意力,也有利于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在學生們充分發揮對問題的看法的時候,教師應該以鼓勵為主,適當加以糾正,并給與敢于發言的同學以充分的肯定。教師通過巧妙的提問和引導,讓學生嘗試,發現,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積極性。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最新版)》在課程基本理念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活動,特別是課堂教學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當今的山區中學,很多學生都產生了厭學的心理,特別是在數學這一門學科上,由于學科自身較為抽象的特點,導致學生們怕學數學。因此,如何提高山區中學的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變成了我們一線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