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艷芳
“投入學習理論”是美國遠程教育專家凱斯利在多年的遠程教育教學經驗中總結出來的,其基本理念是進行團隊協作的有意義的學習,理論包括“相處-創造-貢獻”三個成分。該理論對于“團隊管理”課程教學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本文通過分析目前“團隊管理”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思考并剖析如何在“團隊管理”課程的教學設計中引入“投入學習理論”。
為深入貫徹《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適應經濟新常態時期等戰略實施對應用型人才的需要,促進教育內涵型發展。團隊管理作為一門通識教育課程,對現代大學生綜合素養提升,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傳統的課堂教學,內容枯燥,手段單一,形式刻板,導致教學效果不明顯,不能滿足社會和學生的需求。而投入學習理論為該課程的教學指名了方向。
一、投入學習理論概述
投入學習理論是凱斯利多年從事遠程教育實踐經驗的總結,其基本理念是在非傳統教學環境中創建成功的協作團隊,并使之基于一定的任務進行有意義的學習。理論包括三個成分,可概括為相處--創造--貢獻 (Relate -Create -Donate)。
1、“相處”成分:該原則提倡團隊的合作精神,學生需要具備交流、規劃、管理、評價等與合作相關的技能。在合作過程中,學生需要相互交流各自的想法和面臨的困難,以促進問題的解決。合作能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責任感,使學習持續進行,從而有效地減少遠程教育中學生高流失率的問題。而且當學生在團隊中學習時,他們有機會與來自不同背景的同學進行交流,學習者之間的差異實現了合作多樣化以及對學習內容多元化的理解。
2、“創造”成分: 即“項目取向的學習”,該原則將學習視為一種創造性的、有目的的活動。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確定項目 , 在協作活動中應用所學知識完成項目。在這一環節中, 項目的選擇與團隊的組建至關重要。
3、“貢獻”成分:該原則強調在學習過程中要對外部真實世界做出有用的貢獻 , 即學習者所做的項目必須要有一個真實的關注。原則上 ,每個項目都應有外部的 "消費者"( 項目的服務對象 )。學習者通過承擔真實的項目,服務于有需求的真實對象,能夠將所學的知識與技能成功地運用到工作中去,從而完成知識的轉化過程。
二、投入學習理論對團隊管理教學的幾點啟示
《團隊管理》課程主要是培養現代大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溝通能力,創新能力等職業通識能力,投入學習理論也正為該課程提供了教學方法指導。
1、“相處”成分。在該課程教學之初,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愛好興趣等進行團隊組建,每個團隊的成員在認知、性格、愛好等方面盡量不一樣。每一團隊的成員在組建團隊一周后,進行團隊成員分析,具體包括,每個人的性格特點、愛好、特長、知識領域,適合的任務等內容。
2、“創造”成分。教師根據大(專)學生綜合素養提升的培養目標,結合工作需要,將知識內容整合為幾大學習任務(學習情境),每次課堂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布置任務,如:“某某公司的某某員工經常在家加班的現象,提出時間管理計劃?!弊屆總€團隊完成,并就完成任務的團隊合作做分析報告,包括遇到的問題,如何解決,個人的成長收獲,以及團隊成長的措施等。只有學習活動有意義,才能激發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學習。
3、“貢獻”成分。充分發揮學校的優勢,根據學校創業園基地,校企合作的企業,教師的自營項目等,尋找課堂合適的教學任務,讓團隊合作完成,并給予適當的獎勵。只有學生在認知、情感、行為上的全身心投入,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產生好的學習效果。
4、在整個課程教學過程中,靈活使用教學手段,教學形式和教學地點??梢酝ㄟ^視頻反思教學、小組討論、情境模擬、市場調研(實地考察)、案例教學、觀摩等手段,在教室、企業、操場等地進行形式多樣的教學。
5、通過給學生布置真實工作中的真實任務(項目)的完成情況以及學生的個體表現,對學生進行課程的終極考核。例下表1所示:
總結:投入學習理論主要是闡述了學習活動有意義,學習者必須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才能產生有效的學習效果,在學生行為投入的背后存在著一種更深層次的投入, 即心理投入,這才是使學生真正投入到學習中去的關鍵因素。我們應充分吸取國外的研究成果,結合實踐,解決課程教學問題,不止是《團隊管理》,其他課程同樣適用。學生、老師、學校應形成一股合力,通過學習環境氛圍的改善、教學內容的創新、教學方法的多元化,教學評價體系的合理化,讓學生在認知、情感、行為三個方面投入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作者單位:重慶科創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