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洋

幼兒園的業務管理者不僅全面負責園所保教工作,還要對教師的專業發展進行專業指導。那么,作為一名管理者,該如何引導教師實現專業成長呢?面對成熟型教師、青年教師和骨干教師。業務干部又是如何實現分層引領的呢?
作為業務管理者,我們在日常聽評課指導的過程中是教師的一面鏡子,而在面對不同能力水平的教師時,這面鏡子是不斷變化的:善于發現優點,做青年教師的“放大鏡”;深入琢磨,做骨干教師的“顯微鏡”;通過扎實理論的引導,做成熟型教師的“平面鏡”。
聽評課是業務干部重要的日常工作之一,也是評價幼兒園教育質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業務管理者的聽評課水平,將影響到園所教師專業的發展。而在實際的聽評課過程中,業務管理者與教師之間的雙向互動也至關重要。
一、善于發現優點,做青年教師的“放大鏡”
教育活動的組織過程最能集中反映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業務能力。我們在聽評課過程中,常常會覺得教師許多地方做得不夠好。殊不知,任何一位教師的成長都需要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任何一項教育活動都會有其閃光之處。尤其是新入職的青年教師,由于缺乏經驗,他們在團隊中往往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因此,我們不妨用“放大鏡”去發現這些教師的優點,對其教育風格和教育行為予以肯定,幫助他們變得更加自信。
在一次推門課上,我聽了小班楊老師的一節語言活動課。由于事先沒有溝通,楊老師有些意外,同時也十分緊張,導致整個教學過程并不完美,楊老師對幼兒的關注也不到位。課后,楊老師主動來找我:“張老師,我的活動課上砸了,我怎么就上不好課呢。”其實,我對這節課有太多想法,但看到楊老師一向笑容燦爛的臉上布滿了陰云,我忍住了。推門課的整體效果雖然不盡如人意,但楊教師的準備還是比較充分的,可以看出她的日常工作基礎很扎實。看著她那雙充滿自責和擔憂的眼睛,我決定做她的“放大鏡”。
我說:“今天的活動課讓我非常驚喜。我們在敘事性講述活動中一直找不到一個可以完成支架策略的典型活動,今天我發現你的這個活動就非常好。小汽車是整個活動的靈魂,貫穿始終,可以起到支架的功能……”聽著我的評價,楊老師的臉上逐漸有了笑容。
“我認為,你可以把這個活動再仔細打磨—下,在其他班級為小班組上一節研究課。現在哪里還需要改進一下呢?”我詢問楊老師關于這堂課的改進意見。
“我的導入環節太長了……”楊老師開始仔細回憶和總結自己的不足,并提出了優化方案。
在捕捉到楊老師的閃光點之后,我又通過聊天的方式幫她重新梳理了活動。在后來的研究課上,楊老師有了很大進步,活動課上得非常成功。同時,這個小插曲也讓她慢慢變得自信,多次勇敢地嘗試了園所的觀摩課,逐漸成長為成熟型教師。
每一個初踏入幼教行業的人都懷揣著滿腔的熱情,都想把這份工作做好,我們也經歷過迷茫的階段,也曾經有引領者給予我們鼓勵和勇氣。今天,輪到我們去做這面善于發現別人閃光之處的“放大鏡”,我們就有責任將這份自信傳遞下去。
二、深入琢磨,做骨干教師的“顯微鏡”
對待骨干教師,業務干部在聽評課過程中要充分肯定其專業能力、鉆研精神和創新意識,及其在園所教師隊伍中的引領作用;同時,也應指出其需要改進的地方。面對骨干教師,我們不妨做一架“顯微鏡”,幫助他們去讀取教育行為背后深層次的意義。
在一次區級骨干教師的交流活動中,李老師上了一節很成功的語言活動課。
在教師的反思環節中,李老師覺得除了活動時間有些長之外,活動整體上應當很完美了。此時,我們的“顯微鏡”作用就發揮了。首先,我依據活動目標為李老師設計了一個觀察表格,讓她通過觀看自己的活動錄像進行分析和記錄:在活動中,各個環節分別占用了多長時間,達成目標的環節有幾個,各占用了多長時間。
通過一個小時的分析記錄,我們一起總結出了活動結構。一開始的導入環節占用了整個活動時間的三分之一,作用僅僅是烘托氣氛;而語言環節所用的時間卻不到三分之一。作為語言活動,我們的關鍵經驗是什么?
教師創設的各個環節都應該是為幼兒服務的。再次聚焦活動,我們會發現,雖然幼兒在整個活動中的參與性很強,但是他們始終被教師用一條活動的線牽引著,幾乎沒有自由探索的空間。看似豐富的環節設計,實則成了活動高控的另一種表現。
通過錄像回放和觀察梳理的方式,我們幫助李老師從微觀上重新審視了自身的教育行為,使其真正掌握了不同領域的關鍵經驗。最后,我們達成了共識:一節好的教育活動,不能僅僅是形式上的創新,更重要的是要為孩子的發展服務,要把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孩子。
三、扎實理論引導,做成熟型教師的“平面鏡”
成熟型教師是園所的中堅力量,也是園所工作的基石。他們積累了一定的教育教學經驗,掌握了一定的教育理論,管理幼兒和組織活動的能力比較強,幾乎能夠反映出園所的成長歷程與痕跡。因此,針對成熟型教師,我們不能簡單地告訴他們要這樣做或那樣做,而要鼓勵他們在教育方法上大膽創新,不斷優化和改進教學策略,并引導他們思考為什么要做出這樣的改變,思考每一種行為背后的教育理念。
針對這一類教師,重要的不是評,而是交流,在交流互動的過程中了解他們的教學思路。例如:在科學活動“紙的力量大”中,教師投放了記錄表格,可是記錄表格并沒有得到幼兒的充分利用。于是,在評價過程中,我與老師們展開了一場討論:
我:為什么要提供記錄表格?
師:為了讓孩子驗證自己的猜想。
我:你認為孩子的記錄應該采用什么樣的方式進行?
師:符號記錄。
我:班級孩子有符號記錄的經驗嗎?
師:有一些。
我:那今天孩子們運用得怎么樣?
教師有些迷茫。于是,我帶著教師一起觀察分析班級里四組幼兒的記錄表格,發現這四組幼兒采用的都是畫畫的方式。孩子們畫得比較復雜,占用的空間也比較大,然而教師所提供的格子卻很小,畫筆又粗,導致大部分繪畫不夠清晰。
我:你覺得這些起到了符號的作用嗎,是典型的符號表現嗎?
師:沒有,這些更應該稱為繪畫。
我:那么,你認為要為幼兒積累什么樣的經驗,才能使他們完成記錄呢?
師:幼兒的符號表達經驗不足。在以后的活動中,要對他們進行符號表達方面的培養和練習,引導其去捕捉事物的明顯特點,并且告訴他們,符號不但要自己能看得懂,還要讓其他人也能看得懂。
這樣的交流,提升了教師思考的深度和廣度,使教師學會了反思自身行為背后的教育觀念。可見,管理者就是一面可以記錄和反射的鏡子,幫助教師看清教育行為中的自己,找到自身教育行為中的瑕疵。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名合格的業務干部應該能夠全面掌握保教工作的現狀,而我們對保教現狀的了解就來源于一次次深入班級的指導,來源于我們日常工作的每一天。我們肩負著提高園所保教水平的重任,承載著領導、教師、家長對我們的信任與重托。在今后的管理歷程中,我們會繼續積極思考,創新工作,不斷尋求保教管理工作的新航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