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紅英
積極情緒能有效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對人的終身幸福至關重要。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一些幼兒時而沉浸在消極情緒中,他們表現出害怕、擔心、憂傷、恐懼等情緒,逃避同伴交往,不愿意主動參與集體活動。科學研究表明,喜悅、愉快等積極情緒,能夠有效促進幼兒各項能力的發展與提升。可見,如何促進幼兒積極情緒的發展,值得我們進行深入研究與探索。
一、學習環境:陶冶幼兒快樂情緒
(一)用環境去傳遞,讓心靈去感受
有一段時間,我發現班上幼兒打架的現象頻繁發生。為此,我們與幼兒共同討論打架的原因與消極影響,并一致決定,由班級幼兒共同設計一個標志,以此提醒他們友好相處,避免打架的情況發生。
這次活動,幼兒積極熱情地參與其中,有兩點重要的收獲:第一,幼兒在設計、制作標志的同時,能夠深刻認識到班級的常規要求,這遠比教師每日苦口婆心地提醒更有效;第二,在教室粘貼幼兒親手制作的標志,于無聲中提醒幼兒遵守班級常規,而且值日生也能根據標志內容監督其他幼兒。
由此可見,創設積極的環境能夠陶冶幼兒的積極情緒,這是一種促進幼兒積極情緒發展的有效方法。
(二)幼兒自由操作,快樂共同分享
以往,我們在教學活動完成后,總是擔心孩子們會把教玩具弄壞,因此會及時將其整理收納起來。但是,在一次數學活動后,幼兒對教具依依不舍,不愿進行下一個環節,我只好答應幼兒,將教具保留在原處,并允許他們在自由活動時間繼續玩。于是,在自由活動時間,幼兒聚到一起,自覺地輪流操作數學教具。能力強的幼兒會像個小老師一樣教大家怎樣做,而之前不會的幼兒也會靜靜地看別人怎樣玩,經過幾次觀察學習后也會大膽地和大家—起玩。在這種自由的空間里讓幼兒自由操作,不論是外向還是內向的幼兒,都會在一起自由表達、快樂分享。
自此之后,我經常有意留下教具讓幼兒自由地“玩”,這樣做解決了兩個問題:第一,滿足了每個幼兒自主操作的意愿。有時候,教師在教學中演示操作后,許多幼兒都躍躍欲試,在有限的教學時間中,我們難以滿足每一個幼兒,而保留教具的方法就解決了這一問題。第二,解決了教學指導不到位的問題。教師在集體活動中難以顧及每一個幼兒,而在類似的“自由操作”中,既延長了幼兒自主探索的時間,也讓教師有機會進行個別指導。
二、精神環境:促進幼兒快樂表達
(一)尊重幼兒的方式表達
帶班的一線教師往往都會有這樣的困惑:該不該喊不舉手的孩子?其實,孩子是否舉手,是否愿意表達,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教師切忌強硬要求孩子回答。
我們可以采取兩種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第一,鼓勵幼兒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讓幼兒進行小組討論,教師可以隨機到每組去傾聽,還可以有意地關注那些不愛舉手表達的幼兒,看他們是否在認真參與,并及時給予評價。第二,讓幼兒用自己喜歡的形式自主表達。有的孩子喜歡用言語直接表達,而有的孩子喜歡用動作、圖畫等形式表達。所以,教師應當創設多樣的表達情境,讓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表達。
因此,教師應該積極審視自己的言行,充分尊重幼兒,讓幼兒更為主動地參與活動,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
(二)不限制幼兒的個性化表達
從前,我比較反感帶領幼兒做折紙等手工活動。因為,我花費許多心思裁的紙,他們卻總是折不出漂亮的作品,而且,他們在手工活動時常常半途而廢,缺乏耐心。起初,我總是歸咎于幼兒不認真學習折紙。所以,每次活動結束時,我都會表揚認真折紙的幼兒,批評表現不認真的幼兒。然而,這樣做并未收到什么成效。于是,我開始自省,審視自己的教育方式,嘗試引導幼兒舉一反三,創作與老師不同的作品。此后,幼兒參與手工制作的興趣高漲,而且經常欣喜地把自己的新作品展示給老師。
三、情感培養:緊抓每個教育契機
(一)讓幼兒感受真善美,共創和諧氛圍
幼兒園通過各種方式宣傳學雷鋒,例如,組織家長、孩子一起寫關于學雷鋒的短信、對聯,請家長用文字的方式記錄孩子學雷鋒的小故事,教師用相機記錄孩子在社區拾落葉、打掃衛生的場景,等等。我們讓幼兒感受真善美,讓幼兒了解:愛的種子需要大家共同播撒。我們還教育幼兒,學習雷鋒的途徑多種多樣,我們要像一顆小小螺絲釘一樣,默默地為他人服務。
(二)促進幼兒快樂成長,注重情緒調控
高爾基曾說:“要知道,給,永遠比拿愉快。”孩子們在幫助他人的同時也愉悅了自己。通過幫助他人所產生的快樂情緒會驅散自己心中的消極情緒,打開心靈之窗,迎接陽光。
同時,教師也要關注每個幼兒的消極情緒,及時調控。例如,有的幼兒突然遭遇家庭變故,致使其情緒怪異,或是沉默不語,或是無故對他人發火……教師可以引導其周圍同伴來關心他,幫助幼兒消除和克服消極情緒,避免更大的危害。
四、師生關系:增進師生情感
(一)創設豐富多彩的活動。促進幼兒情緒情感的發展
幼兒都希望幼兒園里每天都會有新奇有趣的游戲等待著他們去玩耍,每天都有各種小秘密等待著他們去探索。教師精心準備的活動必須讓幼兒感受到幼兒園生活是愉快和幸福的。教師要讓幼兒快樂學習、快樂生活,要重視每個幼兒的情緒情感。
教師每天難免會受到各種狀況的影響而產生消極情緒,但只要想到我們的情緒會影響幼兒,我們便要迅速調整好自己的情緒狀態,用溫暖的微笑迎接每一個孩子。
(二)用藝術的鑰匙打開幼兒的快樂之門
我園每年都會組織幼兒參加全國“雛鷹杯”少兒書畫大賽,并獲得各類獎項。其實,獲得這些獎牌、證書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幼兒在藝術活動中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快樂,而這樣的快樂是其他活動無法替代的。孩子們在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的過程中,就會不由自主地沉浸在良好的情緒狀態中。
五、家園互動:激發積極情緒
(一)還孩子一個溫暖的家庭,成為他們的“快樂伙伴”
現在,由于家長工作繁忙,有些家長較少親身參與幼兒園組織的親子活動,這使得一些孩子在活動時表現出失落和憂愁。有的家長總認為,教育孩子是幼兒園的職責,等到孩子上了小學再去管孩子的學習也不遲。其實,家長這種錯誤的認識和態度,會對孩子產生持久的、嚴重的消極影響。如果家長能夠在孩子面前表現出對幼兒園所布置的每個任務都十分重視,那么,孩子也會認真地看待這些任務,保質保量地完成。
事實上,親子互動能有效促進幼兒積極情緒情感的發展。例如,我們班許多家長會在學期末和孩子一起制作漂亮的“親子相框”。在期末的家長會上,孩子們拿著自己獲得的獎狀,欣喜不已。其實,獲得獎狀并非我們的教育目的,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體會與父母合作的幸福感才是更重要的收獲。
(二)親子游戲有效激發幼兒的積極情緒
有一次,我們邀請班上所有幼兒及其家長在園內開展“親子活動”。我們將系鞋帶、扣紐扣、疊被子等生活技能,巧妙地融入各種親子游戲中,讓家長們驚喜地發現自己孩子的成長與進步。最快樂的就是家長和孩子的“歡樂共舞”時光,伴隨著音樂,家長和孩子一起歡快地舞動自己的雙手,扭動自己的身體,盡情地享受親情的溫暖。
六、尊重隱私:維護幼兒的自尊心
在成長過程中,幼兒逐漸開始注重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如果自己做錯了事,受到老師或同伴的批評與指責時,他們往往會表現出羞愧和畏懼,甚至在一旁獨自哭泣。有的幼兒還會要求自己的家長在老師、小朋友或其他親人面前要保守秘密,不能說出自己的那些“糗事”。當孩子發現家長泄露秘密后,會感到很難過。因此,如果家長不注意保護孩子隱私,經常在別人面前讓孩子感到難堪,那么幼兒內心的羞恥感會像陰霾那樣,慢慢地籠罩他們的心靈,他們可能會孤立自己或是有意地攻擊同伴。作為教師,我們應當給予幼兒積極的引導和幫助:
第一,多給孩子一些贊揚。如果我們每天給孩子的批評遠多于表揚,那么,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就會慢慢喪失自信心。所以,我們要多給幼兒鼓勵和表揚,讓幼兒感受到我們對他們的尊重和喜愛之情。
第二,可以在幼兒園中創設“發泄沙袋”“悄悄話吧”“快樂小帳篷”等區域,為幼兒提供可以獨處的、向他人傾訴的、可發泄不良情緒的空間。
第三,不能輕易泄露孩子的秘密。對于孩子所犯的錯誤,我們成人要認真分析,哪些是不可以讓其他人知道的、必須為孩子保密的內容。孩子也會因為成人的保密而感受到成人對他的信任與尊重,從而更快地改正自己的缺點。
綜上所述,積極情緒對幼兒的身心健康影響重大。因此,我們要努力為幼兒營造更加安全、和諧、健康的成長環境,激發幼兒的積極情緒,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