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娟
童話,是幼兒最喜歡的文學。走進童話,幼兒就像插上了夢想的翅膀,走進了屬于自己的“七彩王國”。在童話故事里,有瑰麗唯美的世界,也有純真友善的感情,那是一個富有魔力的地方,讓每一個孩子都對未來滿懷向往,對世界充滿好奇。但是,如何讓孩子越過不認識文字的障礙,體會童話故事的美妙,從而實現各領域均衡發展呢?
面對這一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我們根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相關要求,開展了大量實踐研究,在投放多本繪本童話、供兒童選擇性閱讀的基礎上,通過組織繪本集體教學和童話節活動,創設了為幼兒所喜愛的閱讀和表演活動情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實踐過程中,我們堅持課程游戲化的理念,以“因地制宜,刪繁就簡,便于表演”為原則,以角色扮演理解人物性格,以音樂律動表現人物特征,以情境表演體驗社會生活,形成了以精讀故事、精制道具、精選音樂、精彩演繹為核心架構的童話故事情境表演活動模式。下面簡要談一談我園開展童話情境表演活動的操作流程。
一、精讀故事:營造快樂閱讀的生活環境
童話故事情境表演活動是建立在情境閱讀基礎上的,有了讀的精彩,才會有演的生動。我園堅持多品種優先原則進行圖書投放,并根據幼兒閱讀情況隨時調整,讓經典圖書在班級間漂流,絕不讓好的圖書“沉睡”。對于孩子喜歡閱讀的圖書,我們就多投放幾本;對于孩子不太愛看的圖書,我們就減少投放量。
為了挑選到適合孩子進行情境閱讀的童話故事,我們將“孩子喜歡”作為一項必須堅持的、由幼兒和教師共同把握的原則。首先,我們注意觀察幼兒,了解他們的發展水平和心理需求,根據幼兒的活動情況和年齡特征,結合班級活動主題,廣泛聽取教師和家長的意見,形成初步的閱讀推薦書目。在此基礎上,我們將書目上的童話投放到閱讀區,讓幼兒自主選擇閱讀。
我們每周都會對孩子們的閱讀情況進行統計,如此,一個月下來,就會得到一個有著可靠的統計學數據支撐的“兒童月度最喜愛圖書排行榜”。排行榜上最靠前的圖書,無疑就是孩子們最喜愛的圖書,然后我們就這本書在全班開展情境閱讀。幾年下來,我們通過類似方式積累了大量的資料,并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興趣進行批量添置。
這學期,我園中班幼兒愛上了故事《7只老鼠去上學》,他們在閱讀時模仿老鼠和大蛇之間的對話,并在角色區加上自創的動作,自然地表演出來;小三班的孩子愛上了故事《小兔乖乖》,他們在角色區扮演著可愛的兔寶寶,重復著大灰狼和小兔的對話,其樂融融;大二班的孩子愛上了故事《黑貓警長——空中殲敵》中,他們把戶外小樹林當作故事中的場景,或扮演食猴鷹抓小動物,或扮演黑貓警長指揮出警,更多小朋友則扮演起了警士,他們分批與食猴鷹展開“斗爭”,直到最后取得勝利。
內容往往可以決定形式,由于童話故事中的角色數量各不相同,孩子們便采用各種不同的形式進行自由創作。他們在精心閱讀的基礎上,以表演者和觀賞者的雙重身份在角色區開展情境表演活動。活動包括討論、評判、分享、比賽等環節,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深度學習,他們以“自由、自主、愉悅、創新”的游戲精神激情表現,既有快樂的體驗,又有情感的交流,更有能力的發展。
二、精制道具:提供豐富多樣的表演道具
閱讀童話及開展角色表演,需要教師、孩子和家長的共同創設。家長的參與,會促進閱讀向家庭深度延伸;孩子的參與,會激發自己更加期待開展情境閱讀和表演活動。我們讓孩子自己挑選童話故事中最喜愛的角色,然后在教師和家長的幫助下,用環保、干凈的廢舊材料裝扮自己,將一個個奇思妙想變成精美實用的表演道具。例如:給一次性雨衣裝飾上好看的花邊,就變成了小貓、小狗的花衣服;將包花紙剪剪貼貼一番,就變成了哪吒的蓮花肚兜;將舊掛歷挖出幾個洞,往身上一披,就變成了蝦兵蟹將的外殼;躲在用綠色布條纏繞的樹枝下,就變成了肥嫩的水草;等等。
孩子們的發展水平不同,對道具的要求也各不一樣。小班幼兒動手能力較弱,且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所提供的道具要盡可能地可愛、逼真;中班幼兒具備了一定的制作能力,對作品也逐漸有了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師可以與幼兒一起商量,準備活動場景和道具;大班幼兒的各方面能力都有了進一步提高,可以在老師的幫助下自己商量制作活動場景和道具。在參與環境創設的過程中,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都得到了充分激發,其開展情境閱讀和表演的積極性也更加強烈了。
場景創設既要保證美觀簡單,又要易于布置和反復利用。因此,我們在制作道具時,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現成的材料,注重環保節約,同時確保形象可愛實用。例如:在小班童話《你別想讓河馬走開》中,小橋可以用平衡木搭成,孩子們戴上頭飾就可以扮成河馬、猴子、老鼠了;在中班童話《三只蝴蝶》中,孩子們在牛奶盒上貼了很多漂亮的花,然后將其圍成花園的柵欄,自己再戴上頭飾、披上紗巾,變成一只只美麗的蝴蝶;在大班童話《金色的房子》中,孩子們給廢舊的大紙箱刷上紅的“墻”、綠的“窗”,然后貼上金色的屋頂,變成了屬于自己的“美麗小屋”。
童話故事所需要的情境,可以是教室里的區角,可以是走廊上的臨時舞臺,還可以是戶外活動區域的某一角落。我們充分利用教室墻面,將主題墻和童話劇背景圖相結合,根據即將開展的童話故事來布置教室,將教室變成了一個充滿童話氣息的浪漫情境。當教室成了一個“童話王國”時,孩子們就可以從閱讀走進故事,并在故事的童話世界里收獲成長。
三、精選音樂:選擇適合表演的美妙樂曲
有音樂的情境才是豐滿的,音樂能激發幼兒的思維和活動表現力,讓孩子們所創設的童話情境充滿現場感和劇情感。貼近幼兒生活,適合幼兒表演的音樂,對促進幼兒更好地體驗童話中的人物內心、發展基本的藝術素養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現成的音樂往往難以與童話故事完美融合,這就需要教師根據故事來選擇、剪輯或創編音樂。例如:在小班閱讀故事《蘿卜回來了》中,我們選取了音樂《森林狂想曲》中的一些片斷,用清脆的烏叫聲和歡快的旋律將幼兒帶進美麗的森林里,用旋律的變化表現故事情節;在中班閱讀故事《老虎拔牙》中,我們選取了《孤獨的牧羊人》和《獅王進行曲》兩首音樂,通過音樂的交互作用,引導幼兒感受故事情節,體驗故事主角的情感;在大班閱讀故事《微笑》中,我們先用音樂《森林晨光》帶領幼兒走進寧靜的森林氛圍中,再用音樂《森林狂歡曲》表現小動物們的喜悅、友善和關愛。
音樂是表現童話人物性格和心理的藝術手段之一。用舒緩的音樂表現云彩,用尖銳的音樂表現風暴,用低沉的音樂表現大象,用詼諧的音樂表現狐貍,用慢節奏音樂表現小烏龜,用跳躍性音樂表現青蛙媽媽……都是我們在實踐中所獲得的重要經驗。
在引導幼兒進行童話閱讀和表演時,教師應優先選擇幼兒所熟悉的音樂。因為在自己熟悉的音樂中,孩子們往往更能準確地理解人物,走進音樂所創設的意境中。例如,在欣賞故事《亡羊補牢》時,我們選用了《喜羊羊和灰太狼》中的主題曲,用孩子們所喜愛的音樂烘托小羊的每一次出場,帶來了超出想象的效果,讓孩子們一下子就抓住了童話主角的性格特征。
四、精彩演繹:搭建精彩展示的表演平臺
有了自主閱讀的前提,繪本教學的基礎,講述故事的訓練,以及制作道具和選擇音樂的過程,加上角色區充分的游戲活動,孩子們完整地演繹童話故事就不再是一件困難的事了。
在閱讀繪本童話《金雞冠的公雞》時,我們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為孩子們搭建了一個簡易的舞臺,讓他們嘗試以自己的方式表演故事。孩子們玩得可開心了,有的扮演狐貍,用嬌媚的聲音和閃爍變化的眼神,把狐貍的狡猾表現得惟妙惟肖;有的扮演公雞,高昂著腦袋,用有力的動作、夸張的表情和洪亮的聲音,把公雞的傲慢充分表現了出來;有的扮演起了山水背景,他們相互搭起臂膀,高高地墊起小腳,表現出了黑山磅礴的氣勢,并用揮舞的小手表現出了森林的茂密,讓人仿佛置身于真實的情境中。
在孩子的舞臺上,沒有老師的位置,老師只是站在他們身后的指導者和支持者。在指導過程中,教師可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性格特點,采取不同的支持手段。例如:小班幼兒不會表演,需要老師和同伴先進行示范,然后學習模仿動作,在自由、快樂的氛圍中扮演角色,有效地減少了緊張感;中、大班幼兒則可以根據角色自主表演,老師只需當一個靜靜的守護者,支持幼兒在自主演繹中理解童話故事內容。有了教師的鼓勵,孩子們就能更加自信地演繹喜歡的角色,展示出自己的才能,同時欣賞到其他班級的精彩演出。
給孩子一個舞臺,孩子就會還你一個精彩!童話故事情境表演,是情境閱讀的延伸,是幼兒對童話人物內心的體驗,也是幼兒心性養育的重要方式。在表演過程中,教師要發揮好引導者和組織者的作用,注重突出孩子的主體和核心作用,巧用家長資源。讓我們共同努力,幫助孩子以精彩的童話故事,擁抱色彩斑斕的幸福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