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若凡
幼兒園戶外活動的組織與開展,既體現了幼兒的整體精神面貌,又為幼兒規則意識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契機。但是,由于戶外活動對場地有嚴格的要求,使得教師在日常教育管理中困難重重。正因如此,我們更要時刻要求幼兒遵守規則,讓幼兒在安全有序的環境中進行活動。我園積極研究幼兒的規則意識,探索如何在幼兒園戶外活動中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努力為幼兒提供一個安全自主、快樂有序的戶外活動氛圍,以此促進幼兒健康發展。
隨著戶外活動的深入開展,我們深刻地認識到:幼兒各項能力在戶外活動中均得到了較大程度的發展。然而,當我們聚焦于幼兒園戶外活動時,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幼兒活動景象雖然熱鬧非凡,但效果卻往往不盡如人意。這讓我們陷入沉思:是何原因導致幼兒園戶外活動的效果并不顯著?教師該如何充分、合理地利用有限的空間和活動材料,有效地組織幼兒進行戶外活動?戶外活動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和分散性,這決定了教師在活動中難以同時顧及每個幼兒。因此,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規則意識對保證戶外活動安全和順利開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一、培養幼兒規則意識的重要性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幼兒園集體生活中,教師尤其要重視對幼兒規則意識的培養。缺乏規則意識的幼兒,其行為舉止往往是隨心所欲或無所適從的。只有樹立良好的規則意識,才能讓幼兒在有序的環境里自由、快樂、健康成長。因此,我們需要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
在戶外活動中,幼兒的精神狀態較為放松,再加上貪玩好動的天性使然,他們往往如脫韁的野馬一般,各行其是,橫沖直撞。幼兒常常把教師說教的活動規則忘得一干二凈,想跑就跑,想爬就爬,想倒著玩滑梯就倒著滑,想在人多的區域擲沙包就擲……這樣的活動狀態不僅混亂無序,更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雖然,幼兒通過各項活動,其身體素質會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一個秩序井然的環境才更具安全性。其實,戶外活動對幼兒規則意識的培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它不僅深受幼兒喜愛,而且,戶外環境的場地大、設施多,較適合幼兒自主地開展活動。當然,這也對教師的活動管理提出了挑戰。教師需要加強對幼兒的規則教育,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規則意識,保證戶外活動有序、高效、安全地進行,最大限度地規避潛在的安全隱患。由此可見,在戶外活動中培養幼兒規則意識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
二、培養幼兒規則意識的有效策略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蒙臺梭利認為,其“規則”并非是通過教師將自己的意愿強加在幼兒身上來實行對兒童的管理,而是來自兒童內在目標感的發展,而這種內在目標感的發展是建立在環境等多方面暗示的基礎上。因此,我們試圖通過自主設計規則、自覺運用規則、自我內化規則等方法,對幼兒進行規則意識的培養,從而有效保障幼兒戶外活動的安全性。
(一)幼兒自主設計規則
幼兒的規則意識具有形象性和反復性的特點,而戶外鍛煉就是讓幼兒在活動實踐中反復感知隱性規則。因此,在戶外活動中培養幼兒規則意識的關鍵在于幼兒自身。我們要重視幼兒的主體性,鼓勵幼兒自主制訂規則。那么,這些規則又該如何制訂呢?具體可以通過什么樣的形式進行呈現呢?
1.活動規則的商討制訂
我們在實踐活動中發現:教師力主推行的規則幼兒不愿接受,主要原因是這些規則的制訂并未建立在遵循幼兒意愿的基礎上。因此,我們制訂規則時要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
(1)幼兒商討
我們主張幼兒自主制訂戶外活動所需要遵守的規則,鼓勵幼兒之間相互討論,得出結果。因為,這樣得出的規則是幼兒自己認可并愿意遵守的。
例如:在開展拍球比賽活動的過程中,程程和豆豆由于挨得太近,發生了肢體碰撞。孩子們看到后都主動圍了過來,對他們的“事故”進行討論,并得出了一些經驗教訓:
①不能推人,這樣很容易摔倒;
②兩個人前后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
③眼睛余光要關注周圍。
活動結束后,老師把幼兒討論得出的經驗進行了匯總,以表格的形式呈現出來,讓幼兒能夠直觀地了解自己在活動中應
(2)輪胎穿新衣
我們給大大小小的汽車輪胎、電瓶車輪胎刷上油漆。輪胎穿上花花綠綠的“衣服”之后,就成了幼兒的寶貝。他們在操場上快活地滾輪胎、比賽跑,還將輪胎平放在地上,鋪成彎彎曲曲的小路,玩起各種富有挑戰性的探險游戲……
2.內外激勵,心理疏導
在戶外活動中,幼兒是主體,教師是主導。主體離不開主導,主導亦不能脫離主體。教師的言行舉止、活動評價將對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產生積極的催化作用。
(1)尊重幼兒的選擇
我們常說,幼兒是活動的主體。幼兒有選擇活動器材的自由,也有選擇活動內容的自由,更有選擇活動形式的自由。有的孩子在活動中跑得滿頭大汗,需要休息,他有休息與稍作調整的自由;有的孩子用小沙包打不中。小老鼠”,他有選擇大沙包的自由;有的孩子鉆“山洞”喜歡和自己的好朋友結伴而行,他有選擇同伴的自由……只有真正的尊重,幼兒才有自由選擇的權力,只有自由的選擇,幼兒才有遵守規則并認真活動的主觀愿望。
(2)給予適當幫助
受性格、年齡、愛好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幼兒所表現出來的能力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對此,教師要善于觀察,及時捕捉幼兒的動態信息,對幼兒的活動給予適當的指導和幫助,引導幼兒通過—物多玩等形式不斷提高自身的活動技能。隨著幼兒戶外活動技能的提升,活動的規則也在日積月累中印刻在幼兒的內心深處。
(3)給予合理評價
幼兒判斷是非的能力有限,他們對真實的活動趨向缺乏敏感性,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教師的評價。作為教師,我們要給予幼兒合理的建議和評價,讓幼兒知道自己哪些地方進步了,哪些地方還需要繼續努力,讓幼兒在老師和同伴的肯定與鼓勵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三、培養幼兒規則意識的成效分析
幼兒是戶外活動的實踐者,而規則意識就像一支無形的指揮棒,指導著幼兒的活動過程。培養幼兒在戶外活動中的規則意識,對戶外活動的順利組織,增強幼兒體質,培養師幼情感和同伴情感等諸多方面,起到了積極的效果。
(一)減少教師戶外活動管理負荷
在規則意識的培養過程中,教師少了許多的“指示”與“干涉”,幼兒的自我約束、自我調控能力在與環境的互動中逐步增強,活動的組織秩序也有了明顯的改善。以往的幼兒追逐嬉戲或站著不知所措的現象消失了,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井然有序的活動場景。這些改善,使教師從束縛中徹底解脫出來,讓他們不再為以前的安全隱患而提心吊膽,也不再為以前的混亂場面而煩惱焦慮。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投入到活動的組織及幼兒的觀察記錄中,使每一個活動環節能夠環環相扣,使幼兒園的戶外活動更加生態化,充滿朝氣。
(二)增強幼兒體能均衡發展
依托幼兒良好的規則意識培養,讓幼兒以積極向上的心態去參與游戲活動,積極投入到戶外活動中,與此同時,不斷提高幼兒的戶外活動質量,幫助幼兒掌握基礎的運動技能,增強了其身體素質,促進了其體能發展。經過一段時間的戶外活動,幼兒感冒咳嗽的發病率減少了,出勤率也顯著提高,環境適應力有了明顯的提升,思維越發靈活,反應也更加敏捷。
(三)促進幼兒社會情感發展
富有趣味的戶外活動對幼兒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在規則意識的培養過程中,幼兒需要學會相互協調、相互合作、互謙互讓,這使幼兒在同伴交往的實踐中學會處理人際交往、控制行為、把控情緒。在戶外活動的舞臺上,幼兒的社會情感得到充分發展,他們在自我監督的過程中,證明了自己的能力,自信、從容地面對問題,這既豐富了幼兒的情感,又發展了其個性和社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