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輝 郭春輝 遠永來 張彥庭
摘要:在畜禽疫病的預防治療過程中,由于獸醫診治人員水平及畜禽養殖從業者管理水平的參差不齊,常有濫用亂用獸藥的現象,藥物使用不當會因錯失治療時機而增加生產成本,也會因獸藥殘留超標危害畜產品食品安全,更有甚者導致病源微生物產生耐藥性危及人類生命安全,因此如何科學合理使用獸藥是廣大畜牧從業者面前亟待解決的切實問題。現簡要的闡述如何科學合理的使用藥物來治療畜禽相關疫病,主要從正確的診斷畜禽疫痛、藥物的選擇、畜禽本身、給藥途徑等因素,確定適宜的用藥劑量和療程、合理用藥配伍及配伍禁忌等方面進行闡述。
關鍵詞:畜禽;疫病;治療;獸藥
中圖分類號:S85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9737(2018)02-0012-01
1 選擇適宜的藥物
畜禽疫病的預防及治療用藥的選擇,需理論聯系實際,依托藥敏實驗的結果,結合日常的臨床用藥實際,在充分考慮影響藥物作用的各種因素的基礎上,科學選擇適宜的藥物,應當注意以下幾個因素。
1.1 畜禽疫病的正確診斷
只有有了正確的畜禽疫病診斷結果,選取藥物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反之若診斷失誤,因藥物選用不當會導致延誤治療最佳時機、加大不必要的經濟損失,甚至會導致畜禽機體器官功能的損傷,常言道“有病亂投醫”,但萬不可“有病亂用藥”就是這個理。
1.2 充分了解藥物的藥動學知識
依據所選藥物的作用和對用藥動物的藥物動力學特點,制定出適宜的給藥方案,尤其是給藥劑量要適宜。臨床中用藥的錯誤更多的是劑量不足的失誤。
1.3 所選藥物的療效和不良反應
根據疫病的病理學過程和藥物的藥效學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藥物的效應大致是可預期的。在治療的過程中除了觀察發病畜禽的康復狀況,還應仔細觀察可能會出現的副作用和不良反應,以便隨時調整藥物的使用方案,減少或避免藥物對畜禽機體的損害。
2 畜禽本身因素的影響
2.1 畜禽種類及品種的差異
不同種類的動物,同一種類的動物的不同品種、不同階段對同一藥物的敏感性存在一定的差異。如使用敵百蟲進行體外驅蟲,豬、馬、牛、羊安全有效,但孕畜卻因會導致流產不能使用,對雞卻導致其致死而禁用。在使用左旋咪唑驅除豬體內蛔蟲時,本地品種豬的耐受量遠大于外來品種。
2.2 個體差異
種類相同、體重大致相同的不同畜禽個體,對同一藥物的耐受存在差異,表現為對該藥物的高敏性和耐受性。如某種藥物超大劑量甚至超過中毒劑量使用時也不會導致被用藥畜禽機體損害,高敏性個體即使使用了較小劑量也能引起強烈的負反應甚至中毒。
2.3 生理差異
不同性別、年齡、懷孕及哺乳期的畜禽對同一藥物的反應有一定差異,如幼崽因腎臟功能的不全和老齡畜禽因腎臟功能的機能降低,會導致主要通過腎臟排泄的藥物品種半衰期延長,因此臨床用藥劑量及頻率應適當調整。
2.4 畜禽機體機能狀態
當畜禽機體處于異常狀態時,藥物的治療作用會顯著,而機體機能正常時,藥物的作用無效或不明顯。肝腎的機能影響藥物的轉化和代謝,肝腎功能不正常時宜配合使用維生素、葡萄糖等保肝強腎藥物,以促進藥物在畜禽體內的正常轉化代謝。
2.5 其他因素
畜禽生活環境及營養水平的影響,給畜禽提供充足的營養、適宜的溫濕度等條件,會提高病畜、病禽機體的抵抗力,促進藥物在畜禽體內更好的代謝吸收。
3 科學的用藥劑量和療程
嚴格依照藥物的使用劑量、使用范圍使其在動物機體內達到有效濃度,又不至于產生不良反應。一般抗生素在首次使用時使用量應加倍,依據疫病的類型、藥物特性及畜禽群體的具體情況來確定給藥的次數和用藥療程,一些長效制劑可根據情況減少給藥次數。
4 選擇適宜的給藥途徑
不同的給藥途徑不僅會影響藥物吸收的速度和數量,有時甚至產生性質完全不同的作用效果。如硫酸鎂內服時起到瀉下作用,靜脈注射給藥時則起到鎮靜的作用。畜禽常用的給藥方法主要有內服給藥、注射給藥、直腸給藥、皮膚給藥等。
4.1 注射給藥
依據注射部位的不同分為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靜脈注射及腹腔注射等。刺激性強的藥物不宜做皮下注射和靜脈注射,要做深部肌肉注射。靜脈注射直接進入畜禽血液循環系統,藥效產生最快,適用于危重病癥及需要輸入大量液體的情況;腹腔注射多用于腹瀉脫水導致的體液平衡失衡的情況。
4.2 內服給藥
通過拌料或飲水的途徑給藥,必要時也可通過胃導管給藥,臨床上常用于整體給藥預防或治療。內服給藥因受胃腸內容物酸堿度、消化酶、藥物包被劑型、肝臟首過效應等因素的影響,藥物的吸收不規則、不完全,故藥效相對較慢。臨床應用于腸道感染時,應選擇應用腸道吸收率低或不吸收的藥物,全身感染時應選擇腸道易于吸收的藥物。畜禽處于發病狀態時,應考慮其采食量下降對藥物攝入量的影響,一般宜選擇飲水給藥以滿足畜禽獲得有效治療劑量的藥物。
4.3 皮膚給藥
通過皮膚吸收藥物以達到相應局部藥效的作用,多用于治療畜禽體外寄生蟲病用藥,部分幼畜如仔豬7日齡前使用透皮劑類藥物治療腹瀉效果也較好。
5 合理的用藥配伍及禁忌
在藥物的配合使用中,作用相似的藥物協同使用使療效增加,可減少單用某一藥物所產生的不良反應或毒副作用,反之作用相反的藥物合用又會引起藥效減弱或相互抵消降低療效。如臨床中青霉素和鏈霉素合用產生協同作用,普魯卡因與磺胺類藥物合用時會降低磺胺類藥物的抑菌效果。不同酸堿度的藥物不能混用,以免產生物理的或化學的反應,致使藥物的理化性質發生變化,影響疫病的治療,甚至產生不必要的損失。
6 其他注意事項
在接種弱毒疫苗前后5天的時間內,應避免使用對疫苗菌(毒)株敏感的抗生素、抗病毒藥物、激素制劑或飲水消毒操作,以防止免疫失敗。在疫苗接種期可選用提高機體免疫力及抗應激的藥物,如維生素類、免疫增強劑等藥物,以增強畜禽免疫效果。在抗生素的使用過程中嚴格按照藥物的休藥期及停藥期規定,定期輪換使用不同的抗生素品種,以防止畜禽產品中獸藥殘留超標及避免耐藥菌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