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郁蘭
學習對于學生來說是一項任務,只有愛學才能真正的自主地去學習,變被動為主動、積極、自覺的行為。愛學的基礎是想學,只有讓學生充分體會參與學習的過程,感受體驗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快樂,才能有學習的動力,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平時的教學中,筆者善于從學生的需要出發,設計教學過程,在課堂上不斷調整教學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依據教學內容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一年級數學統計時,筆者故意創設了一個去旅游的情境,問大家想去哪里,有四個選擇,水上公園、科技館、自然博物館和兒童樂園。學生非常感興趣,都爭先恐后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可是那么多人很難一一問到,于是問題來了,怎樣很快地知道大家最想去的地方呢?要解決這個問題,有什么好辦法呢?聽到老師的發問,學生們個個躍躍欲試,思維被調動起來,學生情緒高漲,精神振奮。為了解決老師的問題,個個專心思考,很自然地進入了自主學習的狀態。很自然的引出統計這個概念來。學生們在無意當中理解了統計的意義,學會了統計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在教學中,筆者經常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把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用學生通過親身體驗,直接參與等方式、方法,來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從而喜歡上數學課。
二、關注學生需求,把課堂變成每個學生表現的舞臺
在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教師要尊重學生,要有足夠的耐心,聽學生回答完畢,讓學生感受教師對他的關心,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學習的熱情一定會保持下來。對于回答完整并且有條理的學生,教師要及時給予表揚,在讓學生產生自豪感的同時,感受學習數學的快樂,以致搶著答題。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特別照顧,比如簡單的計算題,淺顯的知識點,讓“學困生”來回答,給他們留有表現的機會,產生對學習的熱情和信心。對于難度大的問題,先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再進行小組交流,使每個人都有動腦思考的時間和交流的機會。
三、挖掘現實生活中的數學,讓學生體會數學無處不在
在教學中,筆者注重結合教學內容挖掘學生生活中的數學,讓學生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如在教學二年級上冊里的生活中的數學中一課時,筆者讓學生找出圖中的角和直角,想想生活中還有什么地方有角,如門的面有四個直角,窗戶有四個直角,紅領巾的角等,數學課本的面也有四個直角等等。使學生明白角的用處很大,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教學長度單位時,讓學生通過測量身高,測量教室里的窗戶、門、自己的學習用品等,初步感知長度的單位。得出如“我的身高125厘米。”“黑板大約有4米長。”“教室的門有2米高”等。趁勢引導他們,如果沒有數學中這些具體數字和長度單位,我們能把這些意思表達清楚嗎?除此之外,筆者還結合教學內容恰當地地給學生講一些名人故事或童話寓言,增強他們的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促使他們主動學好數學。如在學完乘法口訣之后,給學生講了我國大九九的故事使學生對口訣有新的認識,更加喜歡背誦和理解乘法口訣的意義。
四、巧妙設計數學問題,提高學生的參與學習的熱情
教師每個問題的設計要精心精煉,簡單明了,少說廢話。語言要盡量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征,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對學習的內容產生興趣,才能積極思考和學習。教學中,要依據教材,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在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分層次向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讓每個學生有展示自我的機會,都相信有能力能解決問題,樂于主動學習。還要預設問題提出以后,學生可能會出現哪些相似或相近的答案,教師應采取什么辦法幫助學生解決這些問題,為教學決策做好準備。另外對于學生的回答一定要有明確的答復。對的要及時肯定,有問題的要恰當地引導學生思考。比如我在教學二年級上冊“倍”的認識時,先讓學生在組內用小棒擺正方形,每個小組是4人,有擺一個的,擺兩個的,擺三個和四個的。這時在每一組都有了一到四個正方形。然后,說一說“我擺了幾個正方形用了幾根小棒,是幾個幾根”。這時,教師就有告訴學生“3個4根”,也可以說成4的3倍,那么1個4根是4的幾倍呢?”學生很容易說出是4的1倍。理解了幾倍和幾個幾的關系之后,再教學例2時,通過讓學生動手擺圖形,來理解倍數關系就比較容易了。如在教學2的4倍是多少時,通過讓學生動手擺出兩行的圖形來進行對比和理解。如第一行擺2個圓,第二行是第一行的4倍,第二行擺幾個?生可以利用手里的學具擺一擺,說一說,應該怎樣擺。得出2的4倍也就是4個2,用4×2=8來表示。
五、優化學習方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效率
恰當的學習方法,可以使學生的學習效果明顯,才能使學生享受到學習成功的快樂,主動學習數學。在教學的過程中,筆者很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如在教二年級上冊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的筆算時,因為已經學習了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減的筆算方法,相同數位要對齊和計算的順序是一樣的,所以我先讓學生練習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減的筆算,再讓學生說說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減是怎樣算的。然后,出示56-18=,讓學生獨立做,巡視時發現部分同學都不懂得個位不夠減怎么辦,這時我馬上點撥:個位不夠減,還有十位呢?可以找十位去借。被減數的十位被借走一個十之后,少了一個十,再減去減數的十位時要去掉一個十。學生很快理解,并主動地回答,掌握得非常好。又比如,在本冊書學完乘法口訣之后的整理復習中,觀察乘法表,從橫著、豎著、斜著尋找規律,學生發現很多,“1~9的乘法口訣一個比一個多一句”“橫著第9行一句比一句多9、第8行一句比一句多8……”再讓學生按著找到的規律,把口訣記下來,每個人都輕松地背下口訣表。即使有時忘了某一句得多少,他們也能主動地從規律中推想出來。
總之,讓學生主動學習的方法很多,教師要善于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學習的身心特點進行“量身打造”,能讓學生輕松愉快的掌握知識是最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