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麗
語文課程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是一門藝術。要在農村小學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語文藝術修養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題,要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農村小學藝術修養,我認為在語文教學中要有機有效實施藝術教育,培養學生的藝術能力,增強學生的藝術素養。
一、在識字、作文教學中指導學生的書法藝術
識字是小學低年級教學的重要內容,進行識字教學,都要從音、形、義三方面入手。在現實的教學中,只要學生會讀、會寫、懂得生字的意義,就算完成教學任務了。很多老師就忽略了在識字教學中對學生書法藝術的培養指導,而實際上,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就開始加強書法指導,對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提高書寫技能,提高書法藝術水平有著重要的奠基作用,所以要深化形的教學。在識字教學時,首先要教給學生正確的書寫姿勢和執筆方法,書寫姿勢和執筆方法正確與否將直接影響到學生身心健康、控制筆的能力、運筆的靈活性、書寫的速度、書法的效果。其次是要培養學生書寫認真、不亂畫、刻苦認真的習慣,“書法是心靈的藝術”,良好的書法品質能培養學生“坐得住、靜得下”的性格修養。三是重視基本筆畫、字體結構的教學,同時老師在板書時就要做到書寫工整、不亂寫亂畫、做到有章法,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書法藝術。四是在作文教學中,加強作文格式和書寫工整的訓練,讓學生從書寫單個生字到逐漸形成謀篇布局的能力。通過這一系列訓練,學生在平時作業中就字跡工整,卷面整潔,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在不經意中提高了學生的書法藝術水平。
二、在閱讀教學中給學生滲透繪畫藝術
呂叔湘先生說:“語文教學一半是科學,一半是藝術。”一些課文描繪出來的事物或情景具有直觀性、具體性的特點。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就有不少描寫自然風光和風景名勝的題材,如《桂林山水》作者用詩一樣的語言抓住漓江的水“靜、清、綠”,桂林的山“奇、秀、險”的特點,描繪了一幅奇麗俊秀、宏偉博大、氣象萬千、含蓄深長、意趣橫溢的美麗圖景;《參觀人民大會堂》就以作者參觀過程為順序,描繪了雄偉壯麗的建筑圖景;《美麗的小興安嶺》就描寫了小興安嶺春、夏、秋、冬四季的美麗景色,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等課文都描寫了不同地方的美麗景色,真是令人神往,無一不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小學語文課本中展示五彩繽紛的美麗世界的文章和詩歌甚多,為了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美的感染,教師在教學中要讓學生主動去感受、欣賞到絢麗的畫面,同時對一些比較容易展示的畫面,在老師的引導下去畫一畫,用圖畫來理解、詮釋課文內容,不但有利于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繪畫藝術。
三、在詩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音樂藝術
詩詞本身具有音樂美,音樂美可以增強課文的表現力和藝術感染力。音樂是以旋律、節奏、力度、音色等各種要素構成,不能像美術作品那樣可以脫離主體而獨立存在。它需要主體的參與表現才能盡情地發揮作用。在語文教學中加強音樂藝術教育,是符合兒童心理特點和年齡特征的,使音樂教學成為課文教學的一部分,使音樂同語言文字、思想感情等因素相融合。讓學生在吟誦、體驗、品味、欣賞的過程中,激發興趣,啟迪智慧,凈化心靈,提高學生音樂藝術水平。例如《讓我們蕩起雙槳》這篇課文,在導入新課時就可以從歌曲入手,教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唱歌嗎?”學生:“喜歡!”教師接著說:“那好,今天的語文課,我們就來學一首歌,歌名叫《讓我們蕩起雙槳》”有的學生大概聽過這首歌,一聽歌名更來了興趣。然后教師播放多媒體《讓我們蕩起雙槳》,隨著歌聲,電視大屏幕上碧水、藍天、白云、綠樹、紅花漸漸地展現在學生眼前,畫面里歡快的少先隊員在蕩舟歡唱。學生們認認真真地看著,臉上露出開心的笑容,漸漸地有的學生有些控制不住了,引導隨著旋律一邊拍手一邊搖頭晃腦地唱了起來,讓學生在歡快的氛圍中理解詩歌內容。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巧妙地進行音樂教學,不但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激情,還能增強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提高審美素質。
四、在故事類課程中訓練學生表演藝術
語文課程是一門基礎的綜合性課程,不能夠培養學生的書法、繪畫、音樂藝術,而且還培養學生的表演藝術。在語文教學中,可以排演“課本劇”, 課本劇就是用戲劇的形式來表演課文內容的一種教學活動形式。在教學中讓學生分別扮演文中的角色,根據課文情節,對人物性格、品質進行分析,體會人物內心世界和思想感情,再模仿人物神態、語言、動作排成劇本,表演出來,無論學生是“演員”,還是觀眾,都能深入到課文情境中去,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狀態。通過表演,不僅使課文富于立體感,更重要的是學生直接參與,親身體會。學生隨著表演產生了強烈的情感變化,不僅理解了課文內容,還感受到了各種情感對心靈的撞擊。通過表演,使學生將枯燥的學習過程變得輕松快樂娛樂享受,既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又有助于提高學習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能訓練學生的表演藝術。像寓言故事《守株待兔》,在教學時教師就可以把編成課本劇,讓幾個學生扮演兩個農夫、小兔、禾苖,在表演過程中明白不經過努力,想得到收獲是不行的,同時不能死守狹窄經驗,要學會變通,要通過誠實勞動而獲得勞動成果。其實還有許多課文都是可以通過課本劇來表演,只要我們老師在教學中,能恰當運用,有的情節讓學生模擬一下,不但能加深學生的印象,而且有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和思想感情進行理解,還能提高學生的表演藝術。
語文課程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它包羅萬象,需要我們老師不斷追求,不斷創新。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教師能夠恰當地進行書法、音樂、繪畫、表演等藝術教育,這樣有助于優化語文課堂教學,提高學生整體素質,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能力,提高學生藝術素養,有效促進語文課程與藝術課程的有機整合,促進學生和諧、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