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瑞鳳
一、個案資料
小倩(女 ):厭學、網游成癮,抵觸學校教師的正常幫助教育。
二、原因分析
通過對小倩同學問題原因的分析、電訪及多次談話,我認為她的問題生成原因是多方面、復雜和長期的,只有找到了她的病源,從源頭挖起,才能“藥到病除”。
(一)家庭原因
一是父母是個體戶,無時間對孩子進行管理教育,放任自流,整天忙著賺錢做生意,對孩子身心健康成長漠不關心,聽之任之,認為“樹大自然直,人大自然成”,孩子在父母身邊無溫暖和體貼。
二是當發現孩子身上有問題時粗暴對待,說些絕話,“你好不了,將來的路就是犯罪,早知道你這樣,只當我們沒有你這孩子”。使孩子產生反感對抗情緒,破罐子破摔。
三是平時把她生活在姑媽家,對孩子缺乏嚴格的管理和教育。
(二)學校原因
一是學習遭受挫折后,在校受到指責、批評多,得到的具體幫助與指導少,使其喪失了學習信心。
二是因為學習成績差,孩子愛好的特長受到壓抑,使其喪失了對自我價值的肯定。
三是老師多次請家長,家長不到學校,老師不理解,在孩子面前說了一些不該說的話,增長了她對學校和老師的對抗情緒。
(三)社會原因
一是在學校、家庭缺乏溫暖時,她便在網游中尋找刺激。
二是消費文化的影響,其負面的、消極的方面對她的危害很大。
三、教育轉化的具體措施
1.建立誠摯的師生感情
利用周記,從建立感情入手,以師生之情、朋友之情、親人之情來對待她,尤其在她情緒低落時更多親近她、愛護她、理解她。通過和她深入的交談,使她感受到教師的期待,使她愿意把教師的要求變成自己內心的愿望。因此在做她的工作時我注意了方式方法,出以公心,不當面批評、揭短,個別談話,適當保密,不翻舊帳。冷處理,熱輿論。不說不做有損傷她自尊、損害她人格的言行。
2.挖掘閃光點,樹立信心
她也具有優點,我在工作中千方百計細心的尋找她身上的“閃光點”,注重“優點轟炸”,用放大鏡來觀賞她的優點,多給予她耐心的輔導,熱心的鼓勵。在評價上,多采取一些優惠傾斜政策,使她感到老師的關懷,同學的可親,享受到集體的溫暖,讓她得到最需要的東西——精神上的夸獎、心理上的滿足。
3.發揮班集體的教育作用
班集體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小社會,良好的班集體是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重要保證。要善于利用集體輿論的壓力使她的消極因素逐漸受到抑制和克服,以促進她向積極方面轉化;還要善于運用良好的班風、傳統和優秀學生的模范行為感染和影響她,以激發她的上進心,促進她以三好學生為榜樣,奮起直追。
上學期由于她的轉變,在班干競選中獲得成功,成為新一屆班長。在她和全班同學的努力下,我班各項工作有了較大的改善,特別是學習成績不斷提高。
4.充分利用教育的合力
做好不良行為學生的轉化工作,單靠我們是不能完成的,要依靠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包括學校領導、班主任、任課教師、家長、校外教育機構等。其中取得家長的配合,發揮家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我經常與她的家長聯系,讓家長能夠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以使家庭教育納入學校教育的軌道。由于家長態度的轉變,使得她逐漸感受到家庭的溫暖,也逐漸接受師長的教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四、結論與反思
在我們工作實踐中,充分認識到對不良行為學生要:
(一)“愛”字當頭,信任學生
在對待不良行為學生時必須愛字當頭,愛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教育實踐告訴我們,愛是一種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師情感可以溫暖一顆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頭。師生關系不同于父子關系,師生之間沒有天然感情聯系,只有通過愛才能去溝通師生之間的心靈,才能幫助他們不斷前進。
(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持之以恒
不良行為學生的不良行為是由自身的錯誤觀念和外部的各種誘因所引起的,他們在轉變階段往往要經歷多次反復,這就要求我們在教育他們的整個過程中,要具有耐心的教育藝術,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持之以恒,疏通引導,啟發自覺,只有這樣,才能使他們知理、明理、講理,打通思想疾惡從善,改過從善,提高思想覺悟和認識水平。我們不論在何時,都給他們以春天般的溫暖,讓學生親近你,信賴你,讓他們體驗到老師對自己的一片愛心和殷切期望時,他們就會變得“親其師而信其道”。
(三)聯系各界,共同教育
不良行為學生轉化工作是一項系統而復雜的工程,單靠教師、學校的力量是不夠的,還要充分利用家庭、社會等教育力量。在轉化過程中,我們既要充分發揮學校主導作用,又要充分利用校外因素對他的積極影響,尤其要十分重視家庭教育的作用,做好他們的家長工作,取得家長的配合和幫助,達到共同教育的目的。除此之外,還充分利用社會的教育功能,教育好不良行為學生。如邀請社會各界人士到校進行專題教育,現身說法;組織學生對校外教育基地參觀實踐親身體驗,在學校、家庭、社會所結成的教育網絡中,使轉化工作能順利開展并取得成效。
同時不良行為學生的轉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整個轉化過程中,他們故態復萌,出現多次反復,是一種正常的現象。對這項十分艱苦的工作,我們在有滿腔熱情的基礎上,必須遵循教育規律,積極探索新方法和技巧,“反復抓,抓反復”,因勢利導,使他們保持不斷前進的勢頭。對他們進行轉化工作,就必須要求先接近他們,讓他們接受你,這就是一個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教育轉化的可能,所以我們在教育轉化不良行為學生工作的過程中,不僅要在理論上超越歷史上的“教師中心論”和“學生中心論”與現實中的“學生特殊客體論”和“主導主體論”,而且要在實踐上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們在工作中,應平等地甚至更偏心地接近和關心不良行為學生,讓師生關系在一種平等、理解、雙向的人與人的交往中進行教育,在交往中特別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尊重學生的自尊心,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體驗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寬容、親情與關愛,同時受到激勵、鞭策、鼓舞、感化、呼喚、指導和建議,形成積極的、豐富的人生態度與情感體驗。使他們由逃避、討厭,甚至是拒絕我們,轉而樂意接近、喜歡和接受我們。這對轉化不良行為學生有極大的幫助,為此我們要通過師生之間的信息交流實現師生互動,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