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林
勤勞儉樸、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種傳統美德一直激勵著中華兒女不斷開括進取,推動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也正是由于這種精神使我國改革開放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新時代,我們仍然需要保持和發揚這種精神,從而實現偉大的夢想。這就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對下一代不斷地進行艱苦奮斗的教育,在實際學習生活中有意識地培養他們具有艱苦奮斗的精神。
一、對學生進行艱苦奮斗教育的意義
1.現實生活要求我們對小學生加強艱苦奮斗的教育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那種鋪張浪費、講究享樂是國家堅決反對的,艱苦奮斗的思想教育是新時代的迫切要求。實現偉大的中國夢,需要培養和造就一大批具有艱苦奮斗、勇于開拓精神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來完成這項宏偉的的事業,今日的小學生是新時代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對他們加強艱苦奮斗的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 2.加強艱苦奮斗的教育有助小學生的健康成長
對于個人而言,只有經過艱苦磨煉,才會真正懂得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只有確立艱苦奮斗的思想,才可能激勵自己不斷進取,努力向上,不致于因懶散、追求享樂而蹉跎人生。生活上的艱苦奮斗與學習上的刻苦努力是一致的,生活條件優越并且追求安逸生活的人,他們往往在事業上無所作為,因此,對小學生加強艱苦奮斗的教育,對他們的成長是很有好處的。
二、當前小學生在艱苦奮斗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今,在良好的教育影響下,小學生絕大部分是積極向上的,生活上能嚴格要求自己,注意勤儉節約,學習上勤奮努力,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
1.缺乏勞動習慣,勞動觀念淡薄,自理能力差,以致滋長坐享其成的思想
根據我對我校五年級(4)班學生進行家訪時所了解到的情況表明,多數學生不樂意做家務勞動,其中一點家務都不做,要父母伺候的占了近十分之一。
2.不懂得珍惜勞動成果,養成鋪張浪費的習氣
許多班主任對我反映,“現在的小學生不懂得愛惜東西,自己丟了東西不心疼,學校失物處的筆、衣服等很少人去領,學生過生日,借機大手大腳花錢宴請同學”。
3.缺乏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輕視勞動和勞動人民,盲目追求高消費、高享受
學生中存在的這些問題,與社會和家庭的影響有一定的關系。有的家長甚至認為,孩子的任務 是學習,做好功課就是他們的唯一勞動,功課好就是勞動好,因而為了孩子專注學習,不讓孩子做家務,不讓孩子參加各項公益勞動。
以上這些都不利學生健康成長,因此,教師和家長要教會他們做人的真本領,幫助孩子樹立遠大的理想,養成勤勞儉樸的好品德。
三、如何培養學生艱苦奮斗的精神
培養小學生艱苦奮斗的精神要從小抓起,從身邊的事情做起,從自己做起。長期堅持,必有成效。
1.要讓學生懂得勞動是光榮的
在學校,老師要根據新時代的特點,對學生進行勞動觀點教育,可以通過打掃班級衛生、清潔樓梯扶手、校外綜合實踐活動等勞動,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思想感情;在家里,可以通過做家務勞動來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觀點。通過家校聯動,使他們懂得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2.要教育學生珍惜勞動成果,養成節儉的好品質
老師可通過列數字講道理的形式教育學生愛護公共財物,愛惜一磚一瓦、一草一木,愛惜書本文具,愛惜糧食,不挑吃穿、節約水電,生活儉樸。例如,全國十三億人每人掉一粒米就是十三億粒,大約三萬多斤,夠一百個小學生吃一年。有些家長節假日習慣帶孩子到茶樓、飯館吃飯,希望做家長的應格外注意節約,吃剩的菜要打包回家,以免對孩子造成不良的影響。
3.教育學生不要亂花零用錢
隨著家庭經濟條件的改善,家長們常給孩子一些零用錢,讓他們自己支配,用以買文具紙張、圖書、棋類等用品,這對提高他們適應社會、支配生活的能力是有幫助的。但也要處理妥當,對學生的零用錢,老師可以加以引導。一要限制,通過同家長的溝通,希望家長每月給孩子的零用錢不宜過多。二要加強管理,這主要由家長監管,對零用錢的使用情況,家長切勿不聞不問、放任自流。三要加強指導,一旦發現學生亂花錢的苗頭,老師和家長聯合對其進行教育,講清道理,在一段時間內適當加強控制,培養學生節儉的自覺意識,養成良好的習慣。
4.教育學生在學習上爭先創優,在生活上不互相攀比
小學生多少受社會風氣的影響,有個別人存在講排場、比闊氣的心理,這往往也是學生不能養成艱苦樸素好習慣的原因之一。老師要因勢利導,教育學生在生活上要多向低標準的同學看齊,學習上要向高標準看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