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目的:分析異位妊娠治療中腹腔鏡手術與藥物保守性治療的效果。方法:選擇本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02例異位妊娠患者,通過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平均分為對照組(n=51)與觀察組(n=51),予以對照組患者藥物保守性治療,予以觀察組患者腹腔鏡手術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輸卵管再通率、住院時間、患者血β-HCG值均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組間差異較為顯著,(P<0.05),產生統計學意義。結論:對異位妊娠患者行腹腔鏡手術治療,可有有效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提高輸卵管再通率,利于患者后續的康復。
【關鍵詞】 異位妊娠;腹腔鏡手術;藥物保守性治療
在婦產科中異位妊娠是臨床常見的一種急腹癥,又被人們稱為宮外孕。根據相關權威調查資料顯示,在異位妊娠患者中,80%患者的異位妊娠部位都發生于輸卵管,當受精卵在輸卵管著床后,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與胎兒的不斷發育,引發輸卵管破裂,危及患者生命[1-3]。基于此,本次研究選擇本院收治的102例異位妊娠患者,分析異位妊娠治療中腹腔鏡手術與藥物保守性治療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臨床資料
選擇本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02例異位妊娠患者,通過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平均分為對照組(n=51)與觀察組(n=51),對照組患者中,最大年齡為41歲,最小年齡為21歲,平均年齡為(31±3.15)歲,最長停經時間為66天,最短停經時間為36天,平均停經時間為(40±4.35)天;觀察組患者中,最大年齡為42歲,最小年齡為222歲,平均年齡為(31±3.88)歲,最長停經時間為67天,最短停經時間為37天,平均停經時間為(40±4.75)天,比較兩組患者各項一般資料未見較大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可進行對比。
納入標準:生命體征穩定,PLT、WBC、HB血清正常,肝腎功能正常,無甲氨蝶呤禁忌癥,且患者本人與家屬支持此次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保守性藥物治療,即:甲氨蝶呤注射液,肌肉注射,注射量為患者每千克體重0.5mg,每天1次;米非司酮片,指導患者口服,每次45mg,每天2次,連續治療7天。
觀察組患者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即:對患者實施硬腰聯合麻醉,對患者腹部皮膚進行常規消毒,取頭低腳高位,在
作者簡介:薛翠琴(1981-),女,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研究方向:婦科
患者臍孔上方弧形位置做1cm左右的橫切口,穿刺置入10mm套管,建立人工氣腹,并保證氣腹壓力處于15~13mmHg,隨后置入腹腔鏡,根據患者子宮實際情況、宮底的高度,在兩下腹部位置入5mm套管,作為操作孔。通過腹腔鏡觀察患者子宮、雙側輸卵管、卵巢等部位,并確定手術方式。對于輸卵管存在階段性增大或是形成包塊的患者,如果已發生出血則可在直腸子宮陷凹處積血。固定患側輸卵管,順輸卵管縱軸,切開病灶至兩端,切口長度大約為2~3cm,取出血塊、胚胎,使用電凝止血對患者所有創傷面進行止血處理,然后用0.9%的氯化鈉溶液沖洗盆腔。手術后,患者第1次月經干凈后,對患者行輸卵管通液術。
1.3 評定指標
在治療的2天后、1周后、2周后分別對患者進行血β-HCG檢查。同時統計并比較兩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輸卵管再通率以及不良反應發生率。
1.4 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 20.0軟件對本文102例異位妊娠患者的指標數據進行分析,應用卡方檢驗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與輸卵管再通率,所得結果用率的形式表示,應用(±s)形式展檢驗患者平均住院時間與血β-HCG水平,予以t表達,以P<0.05為兩組患者組間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與輸卵管再通率
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且輸卵管再通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組間差異呈(P<0.05),產生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與輸卵管再通率[n(%)]
2.2 比較兩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與血β-HCG水平
觀察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患者,且血β-HCG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組間差異呈(P<0.05),產生統計學意義,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血β-HCG水平與平均住院時間(±s)
3 討論
異位妊娠又被人們稱為宮外孕,指的是卵子在受精后沒有在子宮腔體內著床發育,而是在子宮外著床發育,臨床多以輸卵管異位妊娠常見。現代醫學對于異位妊娠的治療多是以保守性藥物治療與腹腔鏡手術治療為主。其中藥物保守治療是通過注射甲氨蝶呤與口服米非司酮主要是以抑制滋養細胞的增值、促進胚胎滋養細胞的分裂,加速絨毛組織的凋亡,使胚胎組織壞死、吸收、脫落以及流產來治療異位妊娠[4-6]。根據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輸卵管再通率、住院時間、患者血β-HCG值均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說明,對異位妊娠患者行腹腔鏡手術治療,可有有效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提高輸卵管再通率,利于患者后續的康復。究其原因,筆者認為,腹腔鏡手術治療保留了患者患側的輸卵管,并在手術過程中對盆腔粘連部位進行了分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產生治療盆腔炎的作用,進而降低了患者治療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縮短了患者的住院時間,同時在術后,患者第一次月經干凈后對患者行輸卵管再通術,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輸卵管再通率。
參考文獻
[1] 楊玲,鄧培香,陳丹.藥物保守治療與腹腔鏡保守性手術治療異位妊娠效果觀察[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8,(03):402-404.
[2] 曹立萍,李彩霞,王冬霞.腹腔鏡手術治療與藥物保守性治療異位妊娠的臨床對比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5,(24):4176-4178.
[3] 鄭華,張雁,郭宏霞.不同治療方案對異位妊娠所保留輸卵管形態及功能影響的研究[J].中國計劃生育和婦產科,2017,(01):51-54.
[4] 楊瑛.異位妊娠腹腔鏡保守性手術治療和藥物治療的臨床對比分析[J].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17,(01):70-71.
[5] 劉合芳.腹腔鏡下保守性手術治療及藥物保守治療異位妊娠的遠期療效觀察[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6,(24):3033-3034.
[6] 韓倩,陳霞.腹腔鏡保守性手術聯合藥物防治輸卵管妊娠后持續性異位妊娠的臨床探討[J].養生保健指南,2017,(0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