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摘 要】 目的:分析并研究強化心理護理干預對于焦慮癥患者睡眠質量的影響。方法:本研究選擇的研究對象為本院收治的焦慮癥患者,患者入院時間為2016年3月到2017年10月,本研究選擇其中的84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所有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平均每組患者均為42例。本研究對照組患者選擇采用常規護理措施進行干預,本研究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之上強化心理護理評價,兩組患者護理干預結束之后睡眠質量情況。結果:護理干預結束之后,對于本研究兩組患者睡眠質量進行評估并作比較,觀察組患者睡眠質量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患者之間存在差異性,采用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比較,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臨床上對于焦慮癥患者在進行治療時,為患者選擇采用強化心理護理進行干預指導能夠幫助患者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保證患者能更好地入睡。
【關鍵詞】 心理護理;焦慮癥患者;睡眠質量
現如今社會生活的節奏在不斷加快,再加上生活壓力加大,導致焦慮癥患者的發病人數也在不斷增加,而且焦慮癥開始朝著年輕化的趨勢發展[1]。焦慮癥的發病和遺傳因素以及自身調節因素存在關聯,同時也和環境因素有一定的關系,焦慮癥會導致患者神經內分泌存在異常,很多患者會出現一定的情緒緊張、焦慮不安、驚慌等相關的情況。針對于此,本研究主要分析對于焦慮癥患者在進行治療時強化心理護理干預對于患者睡眠質量的影響,并將主要研究情況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的所有研究對象均為本院在2016年3月到2017年10月收治的焦慮癥患者,本研究選擇其中的84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選擇采用隨機方法將所有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平均每組患者均為42例。本研究對照組患者中,男女比例為22∶20,患者的年齡為26~73歲,平均年齡為(46.2±11.4)歲;本研究觀察組患者中,男女比例為21∶21,患者年齡為25~72歲,平均年齡為(47.2±12.4)歲。本研究所有患者經臨床診斷均被確診為焦慮癥患者,采用統計學軟件對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檢驗,并作統計學分析和比較,本研究兩組患者之間沒有差異性,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研究對照組患者配合常規護理進行干預,具體護理按照玫瑰護理的原則進行,因本研究篇幅有限,不做詳細的贅述。對于本研究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為患者配合強化心理護理干預,具體護理干預措施如下:
1)心理護理:為患者進行對應的有支持性的心理治療,在對患者進行心理治療期間,需要集中護理查房的時間段,仔細地聽取患者的相關癥狀、主訴,根據患者的心理狀況和實際情況為患者進行個性化和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并且對于患者所提出的疑問進行科學的解釋。積極地促進患者情緒的宣泄和表達,為患者進行針對性的心理安撫[2]。
2)健康宣教:在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干預工作的同時,應該做好對患者的健康宣教,以此來作為輔助護理患者,一般是因為焦慮癥狀而存在又敏感的情緒,患者存在自卑感,多疑等情況,患者多追求完美,存在有失眠的相關的癥狀。對患者在進行宣教時,主要的健康宣教內容就是使患者能夠充分地認識到焦慮癥的原因,并且對于患者發病的原理和相關的表現,失眠特征等有所認識。使患者在對待失眠的時候,能夠使患者保持心理相對放松的狀態,不能因為失眠而強化對患者心理的負擔,要保證患者能夠以自然放松的心態入睡。
3)生活護理:從生活角度來說,應該多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為患者提供多種活動,根據患者的興趣愛好以便于來減輕患者的壓力和煩惱。通過活動來提升患者的相關自信心和樂趣,有效地宣泄患者的心理壓力,保證患者具有愉悅的心理。需要保證患者和多人進行交流,使患者能夠學會情感的表達,與此同時來提高患者自身家庭的活動能力,使患者能夠扮演好自己在家庭當中的角色和社會當中的角色,不斷培養患者的家庭觀念和意識觀念,使患者能夠懂得在生活中如何與他人相處,使患者學會關愛他人,以便于能夠獲取更多的溫暖。
4)適當活動:適當指導患者進行相關的體育活動,這樣能夠使患者身體疲勞有助于患者的睡眠質量的提高。在為患者進行指導的過程當中,可以選擇采用音樂療法對患者進行催眠,在睡眠上可以通過專業的音樂治療系統進行干預和指導,按照音樂和相關的指示進行適度的放松,這樣能夠使患者逐漸的進入到睡眠狀態當中,保證患者身心的平靜,盡可能地滿足患者的合理需求,為患者提供盡可能多的緩解焦慮的輔助干預。
1.3 評估觀察
對于本研究所有患者的焦慮和睡眠質量方面的差異性進行評價,本研究選擇采用匹茲堡睡眠評估量表進行睡眠質量的評分,主要涉及到患者的入眠時間、睡眠時長、睡眠質量、睡眠紊亂、睡眠效率、日間功能和催眠藥物的使用狀況。
1.4 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所有數據均調入統計軟件中進行檢驗,統計學軟件采用IBM SPSS 26.0,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值檢驗,兩組數據比較,若P<0.05表示差異明顯。
2 結果
護理干預結束之后,對于本研究兩組患者睡眠質量進行評估并作比較,觀察組患者睡眠質量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患者之間存在差異性,采用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比較,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3 討論
本研究主要分析心理護理干預,對于焦慮癥患者生命質量的影響評價,本研究的研究結果可以看出,觀察組患者睡眠質量明顯比對照組更好,充分說明了強化心理護理干預可有效地提升焦慮癥患者的睡眠質量。對患者進行強化心理護理,對于焦慮癥患者而言,可以在興趣上對患者進行引導,在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過程當中,能充分尊重患者自身的愛好和喜好,在尊重患者習慣的前提之下,避免強制性的模式操作,使患者產生反感[3]。能夠在護理干預過程當中,充分對自身專業的權威性的應用是患者而且能夠提高患者對于護理的配合度。焦慮癥患者因為存在有焦慮和敏感狀態,所以在護理過程當中必須要具有親和力,避免患者情緒過于波動,要盡可能地拉近護患關系,使患者能夠在主訴和情感宣泄過程當中,緩解自己的心理壓力,保證心理護理質量得到提升。綜上所述,臨床上對于焦慮癥患者在進行治療時,為患者選擇采用強化心理護理進行干預指導能夠幫助患者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保證患者能更好的入睡。
參考文獻
[1] 巴音塔娜.探析心理護理干預對焦慮癥患者睡眠質量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57):262.
[2] 武春建,殷松.心理護理干預對焦慮癥患者睡眠質量的影響[J].白求恩軍醫學院學報,2012,10(05):355-357.
[3] 倪靜.心理護理干預對焦慮癥患者睡眠質量的影響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02(31):2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