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夢瑤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建筑企業已經成為我國的經濟支撐企業。本文基于建筑業發展的新時代背景,分析了我國建筑業勞務用工領域存在著勞務從業者數量減少、單個成本增加、勞務人員技能水平不高等問題。究其原因,我國建筑業應從提高勞務人員待遇水平與技能水平,推進建筑業標準化、工業化、信息化等幾個方面入手,解決當前建筑業勞務用工面臨的問題。
關鍵詞:建筑業;勞務用工;問題研究
1 引言
近年來,建筑企業在經濟增速放緩、固定資產投資下滑的形勢下,根據市場形勢的新變化,以實施結構調整為主線,開展系列應對舉措,保持較快增長,產業規模穩中有進,但在安全生產方面仍然面臨巨大挑戰。
2 在新時代下我國建筑行業的背景
我國建筑業從上世紀末開始進入了快速增長期,特別是本世紀初更是出現了飛速發展的局面。為了促進我國建筑業健康持續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關于建筑業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這些正在逐步落地的政策,必將為我國的建筑業發展提供更加強大的動力。黨的十九大剛剛閉幕,十九大報告中對我國經濟發展給予了高層次的規劃,也為作為國民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建筑業指明了發展方向。2015年12月,在北京召開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從國家層面為城市建設搭建了頂層設計,為今后一段時期的城市建設工作描繪了規劃藍圖。為此,住房城鄉建設部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密集出臺多項政策,全面促進建筑行業轉型升級。為進一步簡化工程建設企業資質類別和等級設置,減少不必要的資質認定,2016年4月11日,住房城鄉建設部批準浙江、安徽、陜西3省開展建筑勞務用工制度改革試點。安徽省自2016年6月1日起,取消了建筑勞務企業資質;浙江省逐步取消建筑勞務企業資質,積極發展建筑業專業作業企業;陜西省弱化勞務企業資質,發展小微建筑專業技能企業。十九大報告強調,更好發揮政策作用,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主動參與和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這為生態小鎮、綠色小鎮建設提供了更明確的指引方向。“一帶一路”的相關國家,尤其是陸地沿線的各個國家大多數是欠發達國家,基礎設施普遍落后,嚴重阻礙其發展,我國可通過援助和貸款支持的形式促進各國改善基礎設施條件,這為“中國建造”輸出提供了一次難得機會。
3 在我國建筑業勞務用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3.1 勞務企業資質審批與動態管理脫節
按照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規定,目前勞務企業的資質審批權限下放到各地級市。但由于建筑勞務用工流動性強,地市級住建部門很難對勞務企業做到動態管理。另外,各地區勞務企業資質審批缺乏統一標準,對專業技術人員要求不嚴,一些突擊成立的勞務公司形同無資質的“臨時包工隊”,因此用工單位無法全面了解、辨別勞務隊伍資格的真實、有效性,導致冒名頂替、以次充好等情況時有發生。
3.2 勞務人員技能水平不高
傳統的國有建筑企業一般都有成體系的培訓制度,勞務人員的技能水平都有較高的保證。但隨著建筑企業管理層與勞務層的分離,只有少部分國有建筑企業還組織自有勞務人員進行技能培訓。只追求經濟效益的一些國有建筑企業、勞務公司與社會班組對勞務人員的技能不進行專門的培訓和提升,這些勞務人員的技能水平只能在實際工作中得到逐步的提高,但因缺乏系統的培訓,技能水平參差不齊,且差距較大,多數勞務人員的技能水平不高。特別是流動性較大的農民工因工作地點不斷變化,服務的單位也不斷變動,個人缺乏提升技能水平的主動性,單位更沒有培訓技能的積極性,造成建筑勞務人員的技術水平整體不高。
3.3 建筑勞務從業者數量減少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5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抽樣調查結果,2011年以來農民工總量增速持續回落。2012年、2013年、2014年和2015年農民工總量增速分別比上年回落0.5、1.5、0.5和0.6個百分點。從事建筑業的農民工比例由2014年的22.3%下降到2015年21.1%,下降了1.2個百分點,本地農民工從事建筑業的占比下降了1.3個百分點,外出農民工從事建筑業的占比下降了0.9個百分點。建筑勞務從業者數量減少的主要原因是:一是青壯年勞動者因建筑業生活條件艱苦、環境惡劣而不愿意從事建筑業;二是隨著各地經濟的發展、就業機會的增加,外出從業者不斷減少;三是隨著國家教育水平的提高,更多的人有了更高的受教育水平而不再從事建筑勞務工作。
4 勞務用工存在問題的對策
4.1 調整勞務企業資質審批和動態監管制度
在2016年,陜西、安徽、浙江3省陸續公布《勞務用工管理改革試點工作方案》,安徽省試點取消建筑勞務企業資質;浙江省試點逐步取消建筑勞務企業資質,積極發展建筑專業作業企業;陜西省試點弱化勞務企業資質,發展小微建筑專業技能企業。因此,推廣建筑勞務用工改革,推動建筑業勞務企業轉型,大力發展木工、電工、砌筑、鋼筋制作等以作業為主的專業企業是未來趨勢。另外,還可由建筑行業協會對建筑勞務企業的市場準入、信譽狀況、業績狀況定期做出評判,有效引導、激勵先進企業,
4.2 提升勞務人員的技能水平
勞務人員技能水平的提高可以通過技能培訓、勞動競賽、技術比武等形式進行。借鑒義務教育的經驗,國家可以對建筑勞務人員進行免費技能培訓,提高他們接受培訓的積極性,并通過發放技能水平的鑒定補貼,吸引勞務人員主動進行技能鑒定。通過組織多層次的勞動競賽、技術比武,并對獲得較好成績的人員和所在企業進行一定的表彰和獎勵,從而調動勞務人員提高自身技能的主動性和企業加強自有人員技能培訓的積極性。此外,國家也可以通過強制施工企業使用具有一定技能水平的勞務人員的方法提高施工企業對勞務人員進行技能培訓的主動性。
4.3 提高勞務人員的待遇水平
根據經濟學的供求理論,一般商品的價格越高,其供給量越多。目前建筑勞務從業者數量少就可以通過提高其價格,即待遇水平來增加。較高的待遇水平不僅僅表現為較高的工資收入,也可以是較高的社會保險水平(如繳納社會保險、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等)、較好的福利水平(如增加勞動保護投入、體檢等)。還可以是勞務人員身份的轉變,將短期用工改成長期用工,臨時用工轉為正式職工等。另一方面,隨著單個用工成本的提高,國家可以通過調整定額標準的方式提高施工合同中人工費用預算標準,從而保證施工企業有足夠的人工費用預算。此外,加強工程款的及時結算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施工企業有足夠的資金支付勞務人員費用,從而保證勞務人員待遇水平的提高。
4.4 推進標準化、工業化、信息化
建筑業的標準化、工業化、信息化是我國建筑業今后的發展方向,是實現建筑產品節能、環保、全生命周期價值最大化的可持續發展的新型建筑生產方式,是建筑業從分散、落后的手工業生產方式逐步過渡到以現代技術為基礎的大工業生產方式的全過程。
5 結束語
建筑用工問題一直是媒體關注的焦點。在施工過程中,由于勞務人員流動頻繁,使用勞務用工管理問題日益暴露。用人企業必須更加謹慎地處理好相關的勞動管理事務和勞動爭議事宜,以避免勞資糾紛,減少用工風險,使用工管理走上規范化的軌道。
參考文獻:
[1] 王田青.建筑業勞務用工存在的問題原因及對策探討[J].建筑安全.2015(2):73~75.
[2] 高亞春,付韶軍.我國建筑行業勞務分包用工研究[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6(10):17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