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王云波,來自鶴崗師專附小,9月25日有幸來到繼紅小學掛職培訓,在繼紅小學的一個月里,通過聆聽介紹、參與研討交流,走進課堂,進行面對面的、實打實的交流觀摩和思維碰撞,深深體會到名校形成的因素是多元的,來自歷史資源的積淀,來自名優教師的引領,來自校本課程的建構,來自學校文化的浸潤。繼紅小學宋校長的“無為成就有為”辦學理念引領下的教學常規管理,看似平常,但實際效果卻不尋常。繼紅小學的教學管理方法給我很大啟發。
今天我從兩個方面向各位老師匯報繼紅小學的教學常規管理給我的思考:“細化教學常規管理,營造健康快樂學園。”
學校教學抓教學常規管理工作的亮點,就是突出了四個定位:“定目標”“抓細節”“建團隊”“促研究”。
(一)教學計劃重目標,讓思考成為教師的自覺意識
對一名教師來說,推動其教育事業發展應該有兩個輪子,一個叫做“情感”,一個叫做“思考”。教育情感使教師熱愛學生,忘我地工作,并從中體驗到奉獻的自豪;教育思考則讓教師明確自己的教育方向,科學而理性地設計、實施自己的教育,同時不斷地總結、提煉、升華自己的教育實踐。
繼紅小學教學管理中實行三級計劃目標。學校目標制定做到整體布局和規劃,具有導向的作用,以學校目標為依據來制定學年(學科組)的目標,依據學年(學科組)目標,教師還要制定個人目標。在三級目標制定的過程中,學校要針對學年(學科組)的目標和教師的個人目標分別召開目標論證會。在學年(學科組)計劃目標的論證會中重點要關注學校的目標是否得到落實,學年目標是否明確了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以及誰來做的內容,并根據本年組的目標要制定相應的活動安排表。而在教師個人目標的論證會中,要看教師制定的計劃目標是否落實了學校目標和年組目標,是否在計劃目標的制定中充分突出了教師個人的教學風格,以及班級特色!繼紅小學的目標論證會確保了學校三級計劃目標的一致性,又盡可能的發揮了每位教師的專長。
在教學目標制定的過程中,讓我看到了每一個繼紅人對工作的思考,思考已經成為教師的自覺意識。
(二)常規管理重細節,讓規范成為教師的自覺習慣
我們知道:“細節決定成敗”。繼紅小學一直秉承著這樣的指導思想:如果做好、做精細節小事,連接在一起,就成就了完美。做好了小事,學校中就沒有了大事。學校正是因為把教學常規管理做得非常精心和精細,所以規范教學行為已經成為繼紅教師的常態。
常規管理重細節主要突出了6個亮點,我主要來談談兩個方面。
1.教學突出有效性
走進繼紅的教學,學校對教師提出的“課堂教學20條建議”,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教學常規管理還可以這樣精細地去做。
學校針對教師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別從課前,課中和課后給出了20條建議。非常準確地落實了《課標》上對有效性提出的要求。課前的建議重在強調教學設計要以理念為支撐。如:課前6條建議中有這樣一句3.關注每一名學生, 關注特別需要關注的學生。告訴了每位教師課前,就要了解每一位學生。要了解學生原有知識水平、學生能力、個性特點,為有效教學做充分準備。更要尊重學生差異,利用好學生資源,課堂學習中,促進智能生對潛能生的幫助!
課中,建議教學實施要以學生為本,追求高效課堂。課中的11條建議中,有這樣一條“學生不會說的,你鼓勵他說;學生說不準的,你引導他說;學生說不好的,你幫助他說;學生說不了的,你示范著說。總之,你最好不要代替他說。”這是我們教師課堂上最容易出現問題,為了完成教學環節任務而代替學生,遏制了學生的能力培養和思維的發展。有了這句話的提醒就會事半功倍了。
課后的3條建議重在提醒教師研思永遠在路上。細品課后建議的這一條“教學不反思,必然會反復;教學不思悔,必然要后悔。”再一次強調教學反思至關重要。本來課堂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教師善于課后反思能極大地提高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教師在反思中,可以揚長處、補不足、解疑惑、破難點。總而言之,繼紅小學提煉課堂教學20條,是一種教學策略,更是一種教學智慧,值得我學習和借鑒。
2.聽課突出交互性
聽課是學校領導和教師提高教學管理和教學技能重要的途徑之一,繼紅小學根據學校教學管理推出了“四課”制度。
推門課——有效監控教與學常態。跟蹤課——關注問題改進促提高,發現苗子重點培養。
研究課——檢查集體備課實效性。跟進課——研究教學中的真問題。
學校根據班主任和科任教師工作任務的不同,聽課量又有所權重,而聽課筆記要求做到科學、合理、有序和有效,達到同伴互助,合作共贏目的。
(三)教師發展重團隊,讓共進成為合作的目標
領悟到團隊建設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之上建構科學管理模式,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才能高速運行下去。附小也做到了這一點,學校組建了聯盟學校、三大教研組、青年教師結對子和名師工作室,學校在團隊建設中實施了“長板先行、短板增值、間隙加密”教師分層發展策略.提倡長板引領高度,短板引發需求,最后達到協作配合共進目標,同時也為團隊教師發展搭建了3個成長的平臺。
(1)搭建團隊共進的平臺:“創新杯”和“跟進課”。
(2)搭建名師引領的平臺:骨干教師教學風格研討。
(3)搭建教師展示的平臺:觀課議課活動。
在三個平臺上,教師在團隊中成長,真正做到了快跑慢跑;必須要跑;你跑我跑;爭先領跑。從而使共同進步成為了教師合作的目標。
(四)教學研究重堅持,讓模式成為發展的動力
師專附小從2008年開始,教學模式課題立項到現在一直堅持研究,。師專附小“一三四”教學模式已經是很成熟的課堂教學模式了,達到了促進了學生主動發展的目標,課堂;實現了輕負高效,促進了教師專業發展。然而,附小的教學研修團隊并沒有滿足,正在繼續開展基于核心素養的“一三四”教學模式的研究。
記得李市長逸夫小學全市小學閱讀活動現場會講話:我們教師要擁有一種特殊的精神特質,懷揣一份特有的教育情懷,在鶴崗教育這片沃土上,播種一粒希望的種子,靜等“春暖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