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媚
一、點撥教學的思想核心
《論語·子罕》中說:“夫子循循然善誘人。”講的是有步驟地進行教導。”“誘導”是按照確定的教學目標,有步驟地進行教導;點撥則是指點、撥竅的意思,它是在有步驟的教學過程中隨時給予指點和啟發。點撥教學,就是教師針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知識障礙與心理障礙,用畫龍點睛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啟發學生開動腦筋,自己進行思考與研究,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與方法,以達到掌握知識并發展能力的目的。
點撥教學的指導思想很明確:遵循辯證法,加強科學性,把傳統教學論和現代教學論有機地結合起來,既發揚我國語文教學的優良傳統,又著眼于語言教學的“現代化”。所謂語文教學“現代化”,就是適應當代知識飛速發展與當代生活高速運行的客觀需要,采用高效率教學手段,去加快學生掌握知識與發展能力的進程。我們主張學語文要“積累”,但不是傳統式的“積累”而是有效率的“積累”;我們主張“講”,但不是灌輸式的“講”,我們主張讓學生“感悟”;我們更主張“訓練”,但這個“訓練”不是讓學生做做訓練題,而是訓練習慣,訓練品質,訓練心理,訓練求知方法,訓練自我能力,總之,是有效率的“訓練”。我們力求語文教學既有科學性,又有藝術性。言科學性,尋求語文教學的最佳通道,追求效率;言藝術性,就是把語文教學搞得更美一點,目的是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仍然是為了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因此說,效率,是點撥教學的出發點與落腳點,是點撥思想的核心。
二、點撥教學的方法
(一)疏通脈絡,理順思想,點撥學生的思路,激發他們的感情
文章思路是作者在理解和表達客觀事物時的思想脈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課文的實際需要,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采取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方法,遵照一定思路,步步深入地引導學生思維延伸。讓學生受到課文的思想政治教育;去獨立思考,展開分析,進行比較,把握課文的內容、結構、寫作和語言的特點,從閱讀和寫作上接受啟發,吸取營養。
(二)突破點撥,抓住重點,啟發學生比較分析,舉一反三
點撥學習重點,導入攻關要塞,按葉圣陶先生的意思就是要處理好“綱領”與“纖屑”的關系。在學習課文時,就表現在選定“突破點”上面。所謂“突破點”,一是指教材中的點,一是指教法上的點。前者指的是課文內容的重點、關鍵點,后者指的是教學過程中的引爆點、窺豹點、釋疑點和傳技點。教師要善于點撥學生把這兩方面的“點”有機地結合起來,引導他們抓什么,如何抓,從而達到掌握知識、培養能力的目的。在引導學生學習各種不同類型的課文時,教師也要善于抓住文章中的某些重點進行點撥,幫助學生領會課文內容,學習寫作技巧,掌握分析、評價、鑒賞作品的方法,提高讀寫能力。
(三)層層點撥,構筑臺階,點撥學習疑難,啟發學生主動思考
興趣是學習知識,探尋疑難的原動力。點撥法就是要激起學生求知欲望與學習興趣,把他們引入“興致勃勃的學習”境界,從而提高學習效果。學習的過程,又是一個不斷發展的認識運動過程,它往往要經歷一個無疑──生疑──解疑──領會的過程。學生在閱讀中,或以為懂而忽略過去;或按一般解釋而產生誤解;或不懂而存疑。老師應當在這些地方對學生加以點撥,讓學生能自行去深掘其含義,并從中悟得讀書之法,提高學生閱讀分析能力。具體的做法有:①借助注釋對學生進行點撥;②聯系上下文語言環境對學生進行點撥,培養學生養成依據前后語言環境理解詞、句、段含義的習慣;③聯系文章中心思想對學生進行點撥。
三、點撥教學的時機
宇宙間的萬事萬物所以能滋生不滅,都是才其“時”的結果,任何事物一旦違了“時”,就不可能生存與發展。語文教學也是如此。我們主張語文教學要進行“點撥”,從本質上說就是要隨“機”而教,因“時”而教,不違教“時”,努力創造出教與學的和諧自由之境。有人認為,點撥就是這里問一問,那里講一講,這里點一點,那里撥一撥。其實不然,我們主張的是“隨機”而教,而不是隨意地教。點撥教學要講“教學之時機”。
四、點撥教學的作用
(一)明確局部效益與整體效率的關系,形成“正確認識與全面發展語文教學整體功能”的整體教學思想
點撥教學與其他教法相比,在語文教學整體發展方面的認識與實踐明顯地領先了一步。點撥教學對語文教學上顯得更準確、更全面、更深入,有利于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從整體著眼,由局部入手;由局部到整體,再由整體到局部,不斷翻進,充分發揮各元素各方面的“合力”。讓學生披文而入情,由情而悟理,由理而有所“識”,這種“情”“理”“知”的融通,自然比孤立地研究某一點,效果要好得多。
(二)變“模式教學”為靈活變通的“動態教學”
如果過分強調“模式”的規范性、嚴密性,讓教師循規蹈矩“教”,學生循規蹈矩“學”,則反而使教學遠離規律。點撥教學的高明之處,就是沒有“模式”?!爱旤c則點,當撥則撥”,鮮明地體現了靈活性、多變性、多樣性與藝術性。
(三)形成了“師生合一”的教學關系
老師與學生是平等、融洽的關系。點撥教學不主張靜止地劃分教學中的師生關系,而是從轉化性與動態性上看重“合一關系”,即“師”可以為“生”,“生”可以為“師”。老師教導學生,是循循善誘;老師接受學生的指點,是承認自己的不足,向學生學習。
語文教學中的點撥,內容極其豐富,方式十分靈活,它隨著教學實踐的擴展而拓展,不可能進行僵死的沿習,它始終在隨著地點、時間、人事、教材等因素的變化而變化?!包c”與“撥”有時是緊密相聯,結為一體的。總的目的就是要抓住要害,排除學生學習中的心理障礙與知識障礙,引導他們積極地、主動地、生動活潑地學習。運用點撥法,在戰略上十分注重讓學生了解自己,掌握自己,做到“知已知彼”,同時也要了解教師的要求與學習的內容;在戰術上則注意由“點”突破,延伸兩條線:集中式思維線和輻射式思維線。教師注重啟發學生思維的相互交流,追求教學上的“畫龍點睛”的藝術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