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燕
一個人幼年時期所接受的教育會給其后來的生活產生重大的影響,為了讓每個學生具備良好的道德和思想,我國在小學階段就開設了思想品德課程,但是,實際的教學效果卻和預想有一定差距,小學生對于該課程的興趣并不高,一些學生認為其過于抽象,和真實的生活有區別,為此,教育工作者應當將其貼近于小學生的生活,通過生活化的教學幫助學生進行學習,這也是新課程理念的客觀要求。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認為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努力:
一、還原日常生活,以實踐促進教學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比較小,其閱歷也存在不足,對于人生觀、價值觀等抽象的理論缺乏認識,為此,在教育過程中,不應當進行單一的說教,而應當將其與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還原學生的日常生活。例如在教育學生要相互禮讓和關心時,可以組織學生觀看有關殘疾人的電影,并組織學生進行情境模擬,如扮演殘疾人過馬路、購票等情景,學生通過觀看電影和親身扮演,能夠了解殘疾人生活的艱辛,會對殘疾人的生活有更深的認識,認識到殘疾人處在弱勢的一方,社會應當給予其更多的關心和幫助,學生在這過程中,那個認識到禮讓和關心的重要性,對本節課的學習會有更深的體會,避免出現學完就忘的問題。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學生對所學內容也有了新的認識。
二、觸動學生的心靈,塑造學生良好的品德
在思想品德課中,教師要避免將其與普通的課程劃分到一類,思想品德課不是要讓學生獲得較高的分數,而是讓學生獲得高尚的品德,成為一個具備高素質的少年。此外,虛無飄渺的思想道德理論也應當適當減少,要通過生活化的事物激發和觸動學生的心靈,使學生產生心靈共鳴,達到品德塑造的目的。
教師在工作中要重視課程的設置環節,應當讓學生在潛移默化過程中受到熏陶和教育,提升學生的思想品德。例如,在講解《我愛班集體》這一內容時,教師要闡述班集體的重要性,讓學生體會到自己就是班集體中的一員,就像在自己的家庭中一樣,同時,還可以設置一個小的游戲,叫做“我為班級做貢獻”,讓學生討論如何為班級多做貢獻,讓學生真正融入到班集體中,將班集體的榮譽當做自己的目標,將班集體的利益當做自己的利益來考慮。再例如在講解愛護環境一課時,教師要讓學生親身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或者將學生帶至公園中,或者將學生帶至安全、和諧的自然環境中,讓學生體會到大自然的美好,體會到愛護環境的重要性,再讓學生觀看一些不愛護環境的行為,兩者形成強烈的對比,使得學生在觀念上形成積極的思想,自覺愛護環境。
小學思品課程的教學成果能夠指導學生將學到的道德、品質應用到生活中,對學生的成長有著非常好的促進作用,教師應當認識到這一問題,發揮出思品課的實際意義。例如,在給學生講解熱愛家庭時,可以為學生制定一個作業,讓學生回家了解自己家庭的情況,了解長輩們的生活。然后,在思想品德課中學生講述自己的家庭成員,闡述長輩們的優點、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同時,要體會到長輩的艱辛,理解長輩們的苦心,對長輩們多一些理解,從而能夠增加學生的感恩之情,在進行課堂設計時,教師要注意到學生的生活與思想品德課息息相關,而且要注意課堂設計的實踐意義,發揮出思想品德課程的德育作用。
三、通過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單純的思想品德課并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當借助生活元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在課堂上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能夠在生活元素中體會到思想品德的無處不在,能夠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思品課堂與學生的聯系十分緊密,內容較為豐富,學生應當在課堂中積極探索和發現,了解其重要性,并積極進行體會。
例如,在給學生講解贊揚與鼓勵的作用時,要讓學生認識到贊美與表揚的神奇功效。其能夠讓許多誤入迷途的人走回正路,作為教師,應當懂得好孩子是夸出來的,每個學生的身上都有值得夸獎的部分,教師要結合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懂得贊美的深層次意義,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夸獎自己的同桌,發現同桌的優點,然后,讓一些同學進行發言,闡述夸獎的作用。獲得表揚的同學都能夠欣欣然,心里都是美滋滋的感覺。這樣的課堂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密切結合,使課堂教學更加的生活化,也更貼近學生的實際情況,具有較好的教育意義。
總之,在人的一生中,思想品德是非常重要的要素,每個人都應當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作為小學教師,應當認識到小學思品課的重要性,為學生營造更加貼近實際的課程,提升教學的水平,讓生活成為學生最好的老師,從而為培養高素質的青少年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