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鑫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重視研究和實踐,更新教學模式,用新思想、新內容、新過程來提高教學效率,深入落實素質教育。那我就從如何通過細節,來提高課堂實效性談一談。
一、讓學生感受到被關懷、被重視
(一)記住每一個學生的姓名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準確地說出每一個學生的名字,會使學生感到有價值和被關注,減少因為離開父母的小圈子、融入大集體后產生的心理落差,進而產生對教師的信任感。在這種心態下,對于教師所講授的內容,會有更少的抵觸情緒,進而更容易接納教學內容,甚至能夠舉一反三的自主學習,使教學效果大大提高。
但不可否認的是,近些年出現了學生姓名趨同的社會現象,而像我所在的學校這樣,學生數量眾多的情況也不在少數,這就給教師要快速而準確的記住每一個學生姓名大大提高了難度,對于這種情況,我采用聯想記憶法、連鎖記憶法、復述記憶法、重點學生記憶法、歸類記憶法等方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根據學生性格合理引導
俗話說“十個手指有長短”,學生也是各種各樣的,有的性格溫柔靦腆、有的性格豪放不羈,有的好管理,有的就喜歡挑戰規則。面對不同類型的學生,生硬的“一刀切式”教學一定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同樣的教學內容,教師要根據每個孩子的特點,用不同的方式去引導,“文靜”的學生要鼓勵她更大膽、“好動”的學生要提醒他注意規則,要讓學生在課堂上不僅能學會知識和技能,更能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注,進而激發出學習的動力。
(三)“天賦”的巧妙管理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天賦”,只是有的“天賦”讓教師很是頭疼,那些上課愛說話,小動作多,沒事招惹其他同學的孩子讓每個教師都操碎了心,但是,其實只要巧妙的加以管理,很多時候能收到意外的效果。比如:平時愛大聲說話的孩子,一般聲音響亮,上體育課可以讓他喊口令,集合隊伍;喜歡亂動的孩子,一般身體靈敏,可以安排做示范動作;從一味的批評制止,到有機會發揮自己的“特長”,孩子幼小的心靈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愛,進而激勵他不斷完善自我。
二、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探究式學習的欲望
(一)豐富學習形式,讓學生有興趣自己去探索
傳統的老師講授,學生聽的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孩子們求知的欲望,隨著教育資源的多樣性和教育方式的不斷發展,師生雙向甚至多向互動、同學之間互評互議、開展小組競賽,評選出做的最好的學生等等形式都能提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參與感,在不斷的觀察后進行思考,然后用于實踐、再思考、再實踐。探索的過程讓學生興趣盎然,實踐中得到的知識點更是記憶深刻。比起完全聽老師講,在“玩”中“學”將會大大提高學習效率。
(二)讓學生體驗成功
孩子的心靈是脆弱的,同一個動作總是做不好將會大大打擊學習的積極性,教師要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制定彈性的標準,制作分層目標,讓每個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能夠看到自己在進步,同時,及時的給予表揚的鼓勵,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自信心,還能讓學生在學習和前進中充滿動力。
(三)善于與學生溝通,了解他們的“心”
教學是個雙向的過程,及時了解學生的想法是提高教學實效性的重要方法,對于善于表達自己的學生要給予他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對于不善言辭的學生要特別注意他們的言行,教學的時候始終面帶微笑,都能夠讓學生放松下來,談笑間了解到學生對教學最真實的感受。
另外,學生們的感興趣的事情與成人是不同的,作為教師要用心觀察學生們關心的事情,并將相關的信息融入到教學中去,比如,在舉例子的時候能夠提及學生喜歡的人物,能夠涉及到學生關心的事情,對于提高教學實效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課堂管理寬嚴有度
課堂管理是教師達成教學目標,調控師生關系、生生關系,創造和諧的教學環境,引導學生有序學習的教學手段與方式,課堂管理的成敗與學習的質量和效率有這密不可分的關系。管理的太寬,教學難于開展;管理的太嚴,會給學生在心理上、行為上甚至情感上都造成一定的壓力,阻礙學生的發展。因此,課堂管理要做到嚴而有度,使學生能在和諧、有序的環境中學習。
事實上,在課堂上不專心的學生,低聲講話或坐立不安是在所難免,這是由學生的生理及心理特點決定的,每一位老師也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這時候教師可以采用聲音暗示,比如吹哨的節奏、聲調變化等,或者采用動作指引、目光暗示、冷處理、旁敲側擊、行為矯正、環境熏陶、分組約束、自我管理等方式來酌情給予引導。
四、教師要言行一致
老師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人,不光知識要廣博,行為上更要嚴于律己,以身作則,要求學生做到的事情,自己也必須做到,例如:要求學生站直立正,自己不能彎腰駝背;要求學生不能遲到,自己也要提前站在操場上;做示范動作的時候,必須要標準到位,只有教師做到了,學生們才會真心信服,認真模仿。
五、教學成果及時評價
教學評價是根據教學目標的教學過程和結果的價值判斷,是為教學活動的實際價值做出判斷的過程,為接下來的教學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及時評價教學成果,能夠讓教師客觀的了解到教學過程中的經驗與教訓,從而進一步指導之后的教學,使老師的“教”能夠更加有針對性,使學生的“學”能夠更加系統而清晰。每一次教學評價都是一次學習和提升的機會,是師生共同成長的良好契機,是提高教學效率的一劑良方。
六、小結
課堂教學是有目的的、追求實效的活動。特別是體育教學,能否讓學生掌握技術動作、能否達到預設的密度、能否達到鍛煉的效果,都是和教師的組織教學密不可分的。通過以上的方法,我在教學中能夠得心應手,讓孩子在和諧的環境中學習、在有序的環境中練習、在和悅的氛圍下共同提高。體育教師只有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改進,我們的課堂教學才能實現教學的目標,學生才能真正得到發展,課程改革也將能夠在健康有序的方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