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碧軍
初中政治課理性較強,很多學生出現了對政治課學習信心不足,沒有興趣等現象。因此中學政治教師必須更新觀念,積極投身于課程改革之中。在教學中應當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使政治課“活”起來,讓學生產生興趣。為此,我在九年級思想道德課教學中做了嘗試。
一、運用名師名句,讓政治課道理通俗化
實踐證明,在政治課堂引用名句名言,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調動了他們參與教學過程的激情,而且提高了教學實效。
比如在學習“封建土地所有制”這一知識點時,我選用了學生熟悉的詩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并設問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引導學生閱讀分析課文,再請學生回答,最后總結出原因。這樣不僅使學生對該知識有了深刻的認識,而且擴大了知識面,做到了知識性與興趣性的有機結合。又在講“艱苦奮斗”這一知識點時,我先讓學生搜集不同時代關于艱苦奮斗的名言,然后上課時讓學生發言,同學們列舉了“艱苦奮斗,玉汝于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毛澤東)”、“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慶油田(王進喜)”等。通過這些名句,學生深刻領悟到了艱苦奮斗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當代學生更要發揚這種精神。
二、營造和諧氛圍,讓政治課堂充滿和諧美的魅力
構建和諧課堂,學要營造和諧的心理氛圍,建立融合的師生關系。教師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習,更應關心學生的心理狀態。教師的語言、體態,每一句話、每一個眼神、每一個細微的動作,都可以拉近學生的距離,從而使整個課堂更趨和諧。例如:我在政治課堂上,讓學生回答問題時,總以期待的眼神投向學生;在學生進行列舉的時候,總是扳著手給他盤點。這樣,教師的人格魅力,就在每一個細微動作中得到傳達。同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及時、適度地對學生進行積極評價,從而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讓他和我們共享成功的樂趣。如:“說的不錯!你真會動腦筋!”“這道題你解答得真棒!”等等,并適時引起學生“集體鼓掌”,為回答得好的學生祝賀。
三、讓音樂走進政治課堂,讓政治活潑化
為了強化政治理論教學,在上課時適當引入音樂,用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心聲召喚學生、教育學生,引發其對科學理論的共鳴,可以使政治教育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例如在講“三個代表”、“中國共產黨的成立”這些知識點時。讓學生熟悉便吟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黨啊,親愛的媽媽》、《走進新時代》等歌曲,并及時補充了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光輝業績,同學們聽得嚴肅認真,群情激昂,其豪邁心情油然而生。在歌聲中,黨的形象高大起來,神圣起來。又如,在講《中國環境問題》時,播放了《美麗草原我的家》《天堂》等歌曲,這些歌曲不僅激發了學生的珍惜、熱愛美好環境的熱情,而且也讓學生有了保護環境,同破壞環境行為做斗爭的堅強決心。
四、善用幽默的語言,讓政治課堂展示和諧魅力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幽默語言是學生學習的催化劑和潤滑油,可以引起注意,培育興趣,增加課堂魅力。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能夠運用幽默的語言、風趣的表達,往往會使學生如浴春風,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接受知識,從而收到更好的效果。例如:我在講《政治生活》民族區域自治“變通執行權”時,說:“計劃生育是一項國策,全國都得遵守,可是一些少數民族,比如珞巴族,只有兩千多人,計劃生育政策可以變通執行甚至不執行,你在限制他們生育不是想讓他們絕種?”學生聽后哈哈大笑,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大笑之余,學生對“變通執行權”的理解加深了,進一步領會了教材中的深意,課堂魅力也煥發出了。
總之,我們政治教師必須結合教材的重難點,從豐富、變化、發展的現實出發,把課本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政治課煥發勃勃生機。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氛圍中掌握知識和提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