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旋
在國家發展強大之時,“工匠精神”必不可少,高校作為培養高層次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培養卓越會計師人才中弘揚“工匠精神”意義非凡,本文旨在研究卓越會計人才的能力素質要求的基礎上,探索卓越會計人才的培養模式,力求提高高校會計專業的教學質量,培養出更加符合社會需求的會計人才。
一、引言
2016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2016年3月17日, 《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提出大力弘揚新時期“工匠精神”。2017 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指出,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培育眾多“中國工匠”。 2017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指出,要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從“中國制造2025”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國家發展戰略,都呼喚著工匠精神。高等院校,作為培養國家高層次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中弘揚“工匠精神”意義非凡,在此基礎上,本人旨在探索踐行卓越會計師人才培養模式,以提高高校會計專業的教學質量,為國家輸出更符合社會需求的應用型會計專業人才。
二、卓越會計人才的素質能力要求
《職業會計師國際教育準則框架》對會計人員提出了勝任會計崗位的綜合要求,包括具有從業資格證書,熟練操作軟件等方面,普華永道認為重要的會計技能包括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創造性、財務會計與控制等等方面。在借鑒了國際上對會計人員的要求,筆者認為培養卓越會計人才應具備以下三個方面的能力:
第一,掌握專業知識和會計職業技能。專業知識包括會計、管理、商學、金融等等方面,會計職業技能包括熟練操作財務軟件,熟知財經法規和會計準則等方面,卓越會計人才應是擁有會計專業職業資格證書的雙證人才。第二,具有較高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卓越會計人才應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畢業零培訓即可上崗,還應具備一定的知識創新、技術創新等方面的能力。第三,具有良好的社會服務能力。高校培養的會計人才,應該能站在時代的前沿,有迅速勝任工作崗位的能力,具有解決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基于工匠精神的卓越會計人才培養模式設計
(一)明確會計人才培養目標
通過對國際上的會計人才培養的教學目標的研究發現,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卓越會計人才,其核心就在于培養學生具備一名專業的會計人員應有的素質能力,因此,卓越會計人才的培養目標應凸顯其所需的素質能力的培養,要培養“寬口徑、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的具有工匠精神的創新型人才。
將工匠精神融入到卓越會計人才的培養中去,一方面要求具備會計專業的知識、技能、分析和決策能力,另一方面具有能夠適應社會需求和發展、能夠突出新理念和新策略解決復雜問題的職業創新能力。與此同時,卓越會計人才的培養更應注重樹立正確的會計職業價值觀,要求會計人才應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會計人才應具備終身學習的理念,緊跟時代的步伐,能夠適應經濟環境和信息技術的變革,具有國際化的眼光。高校通過教學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才能使輸出的會計人才與市場需求緊密銜接。
(二)完善優化課程體系
在明確了會計人才培養的方向是以能力輸出為導向的,那么在課程體系設置上,就應該有相應的改變,傳統的會計教學是強調學科知識的完整性,按照學科知識體系安排教學的知識點,以學科知識的內在邏輯和系統性為出發點,而現在我們要轉變成以職業或行業需要的知識和能力為出發點,將理論與實踐實訓有機的結合起來,注重會計專業崗位的核心能力素質培養。按照“寬口徑、厚基礎”的定位,在課程設置上應重視學科基礎課,拓寬通識課程,整合專業知識與技術方法,如與計算機技術、與統計分析方法的結合等等,立足于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注重市場分析、信息技術、風險管理等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的培養,使得卓越會計人才還具備良好的整合、分析、決策等能力。
另外,在課程設置上可以與資格考試科目相協調,如專業課程與職稱考試、注冊會計師考試等科目密切銜接,使得會計專業的學生在校期間或者畢業之后能盡快取得相應的資格證書,有效縮小與市場需求的差距。
最后,應重點強化實踐教學,完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開設各主要專業課程的相關實訓實驗課程,如基礎會計、財務會計、財務管理、納稅申報等等。并且實訓實驗課程在開發時的項目、環境、內容等要盡可能與真實企業情景相近,重點突出學生在各專業技術崗位的實戰操練。
(三)構建多元化實踐教學
除了在課程體系的設置上要注重實踐教學以外,同時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實踐活動的指導,在上實踐課時,可以采取分小組學習的形式,由組長帶頭學習或者互相討論,教師重點講解出現的問題,這樣提高了學生的實踐參與性,又能夠有針對性的指導。
卓越會計人才的培養需要探索校企聯合模式,學生在企業的頂崗實習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其中,可以采用“高校—會計師事務所”合作模式,會計師事務所是提高會計專業水平的良好實訓基地,在這種合作模式中,一方面事務所為學生提供實習的崗位,另外一方面,學生的能力要能夠達到事務所的要求才能夠去實習,這樣一來,學校在培養的時候會注重學生素質能力的培養,學生在學習的時候也有動力去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最終達到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目的。
(四)建設高水平的教學團隊
培養卓越會計人才,教師隊伍是關鍵。首先,應以教學名師和骨干教師為核心,全面提高教師團隊的素質,團隊核心教師應引領團隊成員發揮專長,優勢互補,對青年教師應積極進行培訓,要求教師進行企業掛職鍛煉、參與管理咨詢、產學研結合等,增加會計實踐經驗,將實踐技能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去。
另外,多渠道聘請校外高層次會計專業人員作為兼職教師和專業建設顧問,參與到人才培養的方案制定和教學工作中來,同時也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習基地和實戰機會。
(五)健全教學評價機制
首先,改進學生學習質量評價體系。現行的學生考評方法多為“平時成績+期末考試成績”的方式,期末成績占70%-80%左右,主要以書本知識點為考試范圍,這種形式與卓越會計人才的培養目標不相符。第一,多樣化考評手段,增加小論文、擴大項目研究性學習、小組作業、案例分析、案例報告、財務與會計模擬實驗、崗位實習、對外咨詢報告等內容,并增大其在考評中的權重,形成課程考核綜合評價體系。第二,引入過程考評,更注重平時的學習情況,增加階段測評、階段性報告、實驗設計、實訓成績等等。第三,對取得了資格證書的同學要給予相應的鼓勵,如成績加分,或者綜評加分等等。
同時,完善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機制。對教師的教學質量評價應是多方面的,如教學觀摩、同行評價、自我評價、學生評價相結合,從教學日志、教學設計、教學效果等多維度進行評價,讓教師了解自身的不足,從而提升教學質量。(作者單位為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