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笑坤
【摘要】隨著時代的進步,科學技術越來越發達。智慧課堂技術的提出,可以幫助小學學生學習音樂,提高學生學習效率,讓學生做到主動學習、個性學習、互動學習、移動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讓學習有效果,提高學生學習成績。
【關鍵詞】小學音樂智慧課堂;有效教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智慧課堂是構建學生、教師、學校、家長個性互動的智慧教育生態圈,使小學音樂教師高效教學,在課前、課中、課后各個階段創新教與學模式,減輕教師負擔。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鼓勵學生參加多樣化課堂的教學,讓學生家長也能參與進音樂課堂,實現友好的親子交流和家校溝通。
一、以智慧課堂為載體,轉變傳統教學模式
傳統教學模式總是將教師作為課堂的主體,教師圍繞課本,將知識點單方面一一傳授給學生。可是,在小學音樂課堂上,這樣的教學方法就顯得單一而缺少活力。智慧課堂的建立,承載著豐富的課堂內容,在很大程度上完成音樂課堂模式的改革,豐富音樂課堂教學模式。例如以往小學階段教師在音樂課堂中會講講一些基本知識,然后讓學生跟隨教師播放課本上的一段音樂,全班一起唱。但是高素質教育下的今天,很多學生都是多才多藝的,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一些特長,讓學生在音樂課堂中不僅可以唱歌,還可以跳起來,動起來,說起來。音樂是動態的,教師可以在課前就讓學生布置好教室,提前跟音樂課代表組織一些學生準備小舞蹈,在課堂上表演,對學生進行音樂的視覺刺激,產生興奮感與歡快感。再準備一些簡單易學的舞蹈動作,讓沒有舞蹈基礎的學生能在同學的帶領下,跟隨音樂的節拍,自由舞動,感受音樂的魔力,還可以邀請學生家長參與進來,讓家長們從中感受到學生們的快樂。這樣的音樂課堂,是在讓學生展現自己的特長的同時,感受到課堂的吸引力。學生擺脫了傳統教學模式帶來的疲倦,參與到全班同學的歡歌樂舞中,為溝通同學之間的感情創造平臺,增強班級的凝聚力,為師生之間建立了和諧關系營造良好氛圍。
二、巧用智慧課堂,有效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音樂是最具有感染力的,眾多音樂人心中的音樂是語言的第二交流方式,這說明音樂能傳播許多情感與精神。教師可以充分發揮音樂的感染力,讓學生在聽音樂、唱歌的過程中學習到真理,用于建立健全的人格。例如教師在教學《蝸牛與黃鸝鳥》這首歌時,可以通過備課準備一篇關于這首歌生動形象的小故事或者小動畫,在教學這首歌之前讓學生聽聽故事、看看動畫,再來學習這首歌,這樣容易讓學生在聽或者唱這首歌的同時,想聯故事的內容或者動畫中畫面。教師可以在教學總結時提問學生“通過我們的小故事或者小動畫,同學們在學習了這首歌之后,從中學會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得到學生各種答案后,教師要做出最后的引導“這首歌首先是講述了蝸牛背著沉重的殼,在葡萄未成熟時就開始向著葡萄前進,因此受到黃鸝鳥的嘲笑的故事。但是故事中的蝸牛并不是因為笨才這樣做,它為了吃到葡萄,制定了一個計劃,提前幾天開始向上爬,到了爬到的時候,它就能吃到成熟的葡萄,這恰好說明蝸牛是很有計劃性和目的性的,歌曲在歌頌蝸牛堅持不懈的進取精神。”教師通過講解讓學生在這首歌中學到蝸牛的優點和精神,利于學生自身綜合素養的提高。
三、立足智慧課堂,拓展教學知識面
構建智慧課堂,講究對學生開放性的知識教育,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利用合理適當的知識擴展,幫助學生更輕松地記憶知識。例如,在教師講到“do、re、mi、fa、sol、la、si ”七個大調式音階唱名時,可以涉及中國古代音律的發展,七個大調式音階分別對應古代音律“宮、商、角、變徵、徵、羽、變宮”,其實中國古代音律僅有五音。講到中國古代音律,就要說到“伯牙與鐘子期”的故事,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兩人以音會友,成為知音。后來鐘子期死后,伯牙破琴絕弦,決定終身不再鼓琴,這就是“高山流水遇知音”這一典故的來歷。音樂涉及的歷史故事很多,故事中含有的知識和內涵豐富而有趣,比如諸葛亮的一曲“十面埋伏”,讓司馬懿不戰而退,這就是三十六計中有名的“空城計”等。可以適當布置家庭作業,讓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閱讀2~4個音樂小故事,學生在課堂中進行分享。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就能從音樂學習中學習到其他方面的知識,擴展學生知識面,還能和家長一起學習,增加親子教育時間。
四、結束語
智慧課堂就是豐富課堂內容,教師擅于利用各種形式,增加課堂對學生的吸引力,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智慧學習,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付超.小學語文智慧課堂建構策略研究[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