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張萍
眾所周知,教材是教師傳授知識的材料和工具,如何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超越教材,打破用教材教的桎梏,是每一位語文教師要克服的教學難題。重慶駱應華老師的《窮人》一課以獨具匠心的教材取舍、標新立異的教學設計、扎實靈活的教學方法,關注文體,將探究貫穿整個教學的中心,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一、關注文體,依據學情,合理取舍
《窮人》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短篇小說,眾所周知,人物、環境、故事情節是小說的三要素,這是由小說這一文本特點決定的。在課標中關于第三段“目標與內容”中,有關小說閱讀的相關要求“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而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就是:學習作者如何通過環境和人物的心理活動等方面的描寫,抒發美好情感。這就要求教師要根據課標,依據學情作“量”的取舍刪選和“度”的增減升降。
以往的教學中,教師會把教學的著力點用在朗讀對話和剖析人物內心活動上,通過對人物內心的深入理解,進而體會人物形象,與此同時,學習作者刻畫人物形象的手法——重視心理的描寫,做到讀寫結合,這是這篇經典小說的經典套路。然而在駱教師的課堂中,教師對學生早已熟悉的對話和設置懸念卻用力不多,可以說是大膽舍去。卻把教學的“度”放在了環境描寫上,只是抓住了集中描寫環境的第一自然段。起初,的確讓人費解,有必要花這么大的力氣去啃這么一小段文字嗎?但是駱老師讓學生在反復的閱讀中,探究發現環境描寫中的“小屋里、大海上”的景象是怎樣的,通過抓住描寫“小屋里”和“大海上”的詞語,讓學生體會想象在這樣的環境中,人物的內心分別是怎樣的?通過橫向的比較,體會到環境描寫如同鏡子映照人物的內心,同樣是描寫是寫海風,寒風呼嘯和狂風怒吼有什么不同呢?學生通過比較異同,得到了這樣的結論:人物的心理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這一閱讀探究中的新發現,使學生興奮不已。他們又通過對小屋里、大海上景象的描寫的縱向比較,發現這些環境描寫是交錯進行的,對比描寫的,而這樣寫的目的又是為人物描寫服務的。這種在點上深挖,不在面上打井的執著把整個教學的著力點集中在對環境描寫的剖析上,使教學內容更為直接明朗。學生也正是通過對環境描寫的細致入微的品讀,對環境描寫與人物內心的聯系有了更加深刻的體會,這種精細化的閱讀探究讓人醍醐灌頂,豁然開朗,原先的困惑在學生精彩的閱讀分享灰飛煙滅,晴空一片。
二、以好奇心引領,探究小說的閱讀方法
駱老師根據學生的年段特點,采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并將這處合作學習落到了實處。具體表現如下:首先是問題指向明確,先讓學生填寫描寫環境的詞語,分兩列
環境: 人物心理
小屋里:火、爐 破帆 平靜——放松—
大海上:寒風呼嘯 洶涌澎湃 又黑又冷 焦急--忐忑不安
小屋里:溫暖舒適 干干凈凈 閃閃發光 —溫暖 溫和——
大海上:波濤轟鳴 狂風怒吼 ——心驚肉跳—
①填一填面對環境,桑娜的內心是怎樣的?
②進一步探究,桑娜的內心為何會有這種變化?
學生通過討論得出這樣的結論:人物的內心活動與環境的變化有緊密聯系,心理活動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教師讓學生通過讀文中的句子,聯系人物的內心活動,反復品讀體會。用一個很整合性的問題“你讀出了怎樣的桑娜?”讓學生通過讀描寫環境的句子,想象人物的性格特點。比如“寒風呼嘯”和“狂風怒吼”同樣是寫海風,是有差別的,寒風呼嘯比狂風怒吼描寫風的程度要輕一些,而怒吼則要猛烈得多,而人物的內心是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跌宕起伏的。從而使學生了解到作者就是通過這種方式來描寫環境,刻畫人物形象的。解決了怎么寫的問題。
在合作探究中走進人物內心,內化人物形象。在本節課的合作探究活動中,桑娜的內心變化是課文的重點也是難點,學生在讀文體會到了桑娜矛盾而堅定的內心后,教師緊跟著追問“桑娜為什么矛盾又為何堅定?”問題拋出后學生進入第二次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圍繞著文中描寫的桑娜一家貧窮的生活處境,進行討論,最終學生走進了桑娜善良而又堅定的內心世界,一個貧窮而偉大、善良而執著的母親的形象展現在學生面前。
三、以形式多變的讀,貫穿始終,升華情感
上課伊始,教師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將語文課程標準對高段閱讀教學瀏覽、速讀的要求落到了實處。在朗讀環節的處理上,教師也是本著突出教學重點,一讀環境描寫的自然段,二讀人物內心獨白。在對環境描寫的部分采用男女分別讀工,有讀小屋里的,有讀大海上的,這樣女生讀屋里環境描寫的部分,凸顯女性溫柔善良的一面,而海上的景象,則表現了男性陽剛之氣。最精彩的朗讀是在品讀桑娜內心獨白的描寫上。教師在讓一名學生朗讀后,指出存在的問題,讀出了堅定,但矛盾沒有表現出來,教師率先垂范,在音樂的伴奏中,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令整節課熠熠生輝。
縱觀駱老師的這節課,教師在教學內容上的大膽取舍,使教學內容集中明確,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展開教學訓練意識清晰,訓練點抓得準確,學生在這節課中以一顆探究心,在教師的引領下一步一步向教學目標邁進,體現了閱讀的高效。正是這顆探究心使整節課閃耀著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