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瑞雪
一、理論背景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家園共育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手段,教育不斷向前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幼兒教育有兩大環境:一是學校教育環境即幼兒園,二是家園教育環境及家庭,教育幼兒的責任主要由這兩方共同承擔。所以,二者要統一方向,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提高幼兒的道德文化素質,為社會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素質的四有人才方向邁進。
二、研究現狀
1.家長沒有樹立科學的教育觀
有些家長思想陳舊,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情,只養不教,把教育愿景托付給幼兒園。認為幼兒是自己的“私有物品”將自己的思想強壓給幼兒,不尊重幼兒的自主能動性,過分溺愛與保護或過分嚴厲經常打罵。對幼兒的教育只看重智力法發展但不注重素質教育,也有部分家庭因三代同堂等原因,造成了教養孩子的不一致。
2.教師角色定位不準確,方法措施不當
有些教師沒有樹立“教育就是服務”的思想觀念,缺乏靈活多樣的與家長溝通的策略和途徑,教師對自身定位不夠準確,指導內容缺乏針對性,影響了家長參與合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實際開展的家園合作教育工作深入性不強
家園合作沒有切實落地,沒有兩者很自然地結合在一起,合作仍然不夠密切,兩者常常脫節。
4.幼兒教師的綜合素質不盡人意
虐童事件常常發生,導致社會輿論褒貶不一,家長不信任老師,不尊重老師,故而家園合作停留在表面,不能合力。
三、研究目標和研究方法
研究目標:
1.幫助家長樹立科學的教育觀,明白家園合作的重要性。
2.轉變教師觀念 明確角色定位,并為家長提供切實有效的育兒措施。
3.增強教師與家長之間的信任,使家園形成教育合力,更好地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研究方法:
1.行動研究法:在研究過程中,根據目標提出和討論問題、制定并實施計劃、總結等步驟,解決實踐中的問題,并形成多重反饋循環的過程。
2.文獻法:指通過查閱文獻和資料,了解研究現狀和研究對象。
3.問卷調查法:在研究過程中,向教師及家長發放調查問卷,填好后整理、分析和研究。
四、研究結果——家園共育的方法措施
(一)指導家長科學育兒,讓家園合作形成合力
《規程》第四十一條明確指出:“幼兒園應主動與幼兒家庭配合,幫助家長創設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向家長宣傳科學保育、教育幼兒的知識,共同擔負教育幼兒的任務。”積極開展家園合作的課題研究,加強幼兒教師和家長對幼兒園家園合作教育的重要性的意識。有助于兩者共同研究幼兒的學習與發展,尋找切入點,目標一致,達成共識,找到一些切實有效的方式方法,促進家園合作交流。
(二)加強實際開展的家園合作教育工作實效性
“教育就是服務”幼兒園的工作要服務于家長服務于社會。幼兒教師要樹立這種服務意識,教師還要以教育合作的身份和家長進行交流溝通并且利用那個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理論結合實踐經驗給幼兒家長提出可行的建議。家園合作的教育要深入到幼兒園教育過程的每個環節之中,要把家庭和幼兒園之間的合作緊密聯系起來,相互配合,多開展家園活動,把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結合。
(三)通過家長開放日,讓家長了解幼兒園的教育
每月的定時舉行家長開放日,每次活動后,教師組織家長談對活動的看法,向家長介紹活動中教師怎樣提問、怎樣引導幼兒探究、活動中注重發展孩子什么等等,讓家長不光是看,還要觀察和參與,通過參加活動轉變觀念,提高水平。為了使家園合作活動不流于形式,幼兒園要長期向家長開放,請家長直接參與幼兒園的工作。教師要在充分掌握家長教育需求,了解幼兒在家學習和生活習慣的基礎上,針對幼兒不同年齡層次特點,有的放矢地組織開展家園互動活動。通過各種活動讓家長走進幼兒園,主動參與到互動的活動中來,鼓勵每一位家長去觀察和討論自己孩子的成長問題,使家長獲得成功的教育體驗,改變以往的被動參與局面,讓家長愿意參與幼兒園教育,逐步轉化為幼兒園的合作伙伴和教師的良師益友,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家園合作。
(四)深入進行家訪,傳遞新的理念和方法
有目的的開展家訪工作,增強家長通過教師的語言和行為感受最直接的經驗,從而轉變教育觀念、提升教育水平。讓幼兒家長了解幼兒園的辦園方針、教育情況和教育要求,取得家長們的配合與支持,利用家長資源共謀劃策,讓家長深入幼兒園與教師、幼兒互動,增進交流溝通,同時,還要向家長普及科學育兒和家庭教育知識,幫助家長轉變教育觀念,指導家長遵循家庭教育的基本規律,提高教育能力、以便家園配合、形成合力,促進孩子身心健康和諧地發展。
(五)三公示
1.召開新學期家長會議,公布學期教育目標,讓家長清楚的了解到每月每周的活動。
2.在家園聯系欄中開設了“家園共育”欄目,將一些育兒小知識以及家長所關心的問題的方法措施投放到家園聯系欄中,方便家長們閱讀,增強育兒知識。
3.利用走廊的有限空間,向家長展示幼兒所學內容,方便家長在家輔導幼兒。
(六)提高教師專業素質
提高教師素質是提高家園合作教育質量的關鍵。教師在家園合作指導過程中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因此教師不僅要掌握幼兒教育的理論,還要熟悉并把握一套有效的指導家長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在平時家園合作工作中,教師必須充滿愛心、誠心、責任心,樹立良好的服務觀,讓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在溫馨的環境中成長,了解教師工作的繁瑣和辛勞,從而激發他們對幼兒園教育工作的理解,以此贏得家長的尊重和信任,為家園合作架起橋梁。
總之,要讓兒童、 教師、家長在教育中共同發展,共同成長,真正實現“促進每個幼兒的全面發展”,我們將通過貫徹《綱要》精神,更好地跟上時代變革的步伐,與全社會一起,共同為幼兒教育的改革創造一個堅實的平臺,在此平臺上精心打造具有特色的優質幼兒教育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