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杰洪
在日常教學中,不少教師錯誤地將學生對“計算機”的興趣誤以為對“信息技術”的興趣,認為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興趣已經很高,不存在提高的問題。然而課堂實踐和調查表明,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興趣,僅僅表現在對“計算機”本身的興趣,他們的目的在于上網、玩游戲甚至是聊天等,而對于教師所講授的教材上的內容卻覺得“不好玩”,沒興趣。由此,就出現了學生喜歡上信息技術課,卻不一定能掌握好信息技術知識的現象。針對這種現象,我認為應該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多方面入手,認真研究教材、研究學生,正確地引導學生,使其對計算機的興趣發展為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從而較好地完成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任務。依據新課標的精神,結合我校的具體實際情況,我在信息技術的教學中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嘗試。
一、善用多媒體,激發學習興趣
恰當地設計教學任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與欲望,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多媒體手段一直被喻為“教育教學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但并不是說只要在多媒體教室上了課、使用了電腦、使用了投影就算是多媒體教學了,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那單純的課堂教學,就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嗎?答案是否定的。當我講《計算機的組成》時,這是一節不容易使學生感興趣的純理論的課,我從學生們見到過的計算機外觀入手,講計算機軟件、計算機的硬件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我用準確而幽默的語言,恰當的比喻,將抽象的名詞具體化,專業的語言生活化;并且為了強化記憶,還設計了一張圖,像這樣的比喻形象而生動,使學生很愉快地接受那些“枯燥”的電腦知識,教學效果非常好。當然,這樣的課就要求老師要有較強的駕馭課堂的能力。
我把信息課的任務分為三種:信息采集型任務、信息處理型任務和綜合型任務。在因特網教學中,部分網絡的基礎知識可以讓學生通過因特網直接獲取。這樣的任務是信息采集型任務,目的是讓學生掌握獲取信息的方法,并通過所獲得的信息學習相關知識。讓學生在Word中制作一個通訊錄,或是利用Excel電子表格對考試成績進行統計,這些都屬于信息處理型任務。綜合型任務一般放在一個完整的教學內容結束時,作為檢驗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手段。例如,讓學生將通過各種渠道所獲得的關于“介紹家鄉”的知識做成演示文稿。這個任務中既包含了信息的采集,如通過各種方式獲取關于“介紹家鄉”的知識,也包含了信息的處理,如將所獲得的文字、圖像、聲音、視頻等內容插入新建的演示文稿中。
二、巧妙設疑問,引學生好奇心
人一旦對某事產生了好奇心,就會不斷的去鉆研這件事情,直到水落石出。作為孩子,如果讓他們對信息技術課中的某些問題有了好奇心,他們同樣會想盡辦法自己去解決這些問題,直到找見答案。在教學中,我經常采用一些幽默的比喻,給學生設疑,讓他們自己帶著疑問和好奇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給學生講word中表格修飾這一部分時,我對學生說:“老師變個魔術給你們看看。”然后我把提前準備好的一個表格展示給學生,隔了幾分鐘,我又把經過修飾邊框、加入底紋、插入圖片、改變顏色的表格展示給學生。學生們都露出驚訝的神色,接著我對他們說:“老師的魔術相當簡單,道具呢,都在你的桌面上,想不想知道老師的道具在什么地方?想不想也學會這個魔術?”學生立刻情緒高漲,都說想學。然后我并沒有直接告訴他們答案,而是讓學生自己去尋找(可以給他們一點點提示),這樣,因為對這個“表格魔術”的好奇,他們都會很努力的自己去尋找答案。這樣教學的好處,遠比直接告訴孩子答案好的多,前者是學生自己愿意去學,后者是老師強行讓孩子去學,效果是不一樣的。我曾在兩個班用兩種方法作了實驗,結果學生自己去學、去尋找到的答案遠比老師直接告訴的答案印象要深刻得多。
三、多動手實踐,品嘗成功樂趣
實踐操作是鞏固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一個重要環節,俗話說熟能生巧,勤能補拙,多練習,學生會在不知不覺中掌握所要學習的知識,從中品嘗到收獲的樂趣,逐漸培養學生的成就感和榮譽感。在教學中,我將探究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給他們多一些表現的機會,多一份創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體驗,給學生一種到達成功彼岸的力量。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濃了,課堂教學的形式多了,新了,師生間的氛圍和諧輕松,教學效果必然明顯提高。
四、比賽設獎勵,抓住競爭意識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我經常會抓住孩子天性的競爭意識來學習一些必須學習的有些枯燥的東西。比如漢字輸入,我會讓學生們來比賽第一名是誰,前三名是誰,誰能進入前十名,在比賽進行中不斷擴大數量,學生會覺得自己很有希望,所以積極性特別的高,對于表現出色的學生可以給一點點的獎勵,比如在額頭上貼一個小圖片、送一張小卡片等等。也可以分小組比賽,看看哪個小組最出色,孩子對于集體榮譽是非常重視的,往往為了爭奪第一名,為了得到老師的表揚,會表現得非常努力。這樣,枯燥的知識沒有讓孩子感到厭煩,仍然一如既往的喜歡信息技術課。
五、查學生進度,及時評價學生
對學生的評價方式通常體現在任務的完成過程中。我們可以根據任務的大小,讓學生單獨完成或以小組協作的方式完成。這一過程中,教師必須隨時查看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對于完成任務好的學生,要在最短的時間內給予肯定、表揚;差的也要及時鼓勵、適當進行指導,但在指導時,一定不要妨礙學生獨立思考,要引導他們主動思考、探索,以達到創造性原則的目的。
總之,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技術在社會中的地位將越來越重,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也將越來越被人們重視,如何能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它,相信每個信息技術教師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只要我們信息技術教師都肯學習,多鉆研,能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孩子的積極性,我相信我們所培養的學生一定會在未來具有駕馭信息的能力。